本刊編輯部

前不久,知乎網上有人提問“農村少奶奶是一種怎樣的存在”,一石激起千層浪,將窮人家的“富二代”現象推到人們眼前。在千萬人圍觀的幾百條回答里,多個高贊回答都寫到身處不富裕家庭卻不事生產、不帶孩子、不做家務還壓榨年邁公婆的積蓄的“少奶奶們”。有“農村少奶奶”,自然就有“農村少爺”,這些窮人家的孩子在物質欠缺的生活中儼然活出了“富二代”的瀟灑。其實,何止農村,城市中也有這樣一些年輕人存在。他們家境并不富裕,卻出手闊綽;父母風里來雨里去,卻把他們養成了溫室里的花朵。
曾經,我們對窮人家的孩子的印象都是吃苦耐勞、意志堅韌,老話說的都是“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但為什么這些本該最努力的孩子長大以后的表現卻往往不盡如人意?近年頻頻有大公司的人力資源師直言“不敢招窮人家的孩子”,因為他們缺乏協作能力的同時眼高手低,缺少責任心。打開各種短視頻軟件,我們不難看到家庭條件一般的青少年或離奇或夸張的行事作風,他們時髦又驕縱,活脫脫是我們印象里“富二代”的模樣。
在“幸福是奮斗出來的”的當下,本文提醒天下父母——小心“富二代”出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