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心悅
顧阿姨的丈夫是跑長途車的司機,收入頗為可觀,顧阿姨在家全心全意地照顧一兒一女,日子過得比當地鎮里大多女人都清閑。美中不足的是兩個孩子學習不用功,不過顧阿姨也不怎么在意。丈夫也沒多少文化,不是照樣能掙很多錢?
顧阿姨的女兒小錦高中沒讀完就跟人出去打工了,三天兩頭換工作。看著女兒這樣,她就在媒人處放出了口風,想著她結了婚便可以定性。千挑萬選,顧阿姨相中了小張。小張長相一般,家境也一般,家里又只有他一個兒子,以后他得為兩位老人養老。按理說顧阿姨看不上小張,但小張本人爭氣,有手藝又能吃苦,出去打工沒幾年就攢錢把鄉下老家的房子翻新了,還準備買車。小張在小錦面前話雖不多,但辦事妥帖,和小錦出去吃飯的時候總能把她照顧得很好。小錦看小張這么體貼十分喜歡,她又是嘴甜開朗的性格,一來二去兩人便互相看上了。
眼看要談婚論嫁,小張在顧阿姨和小錦面前鄭重地說:“我眼下還給不了小錦太好的生活,但我會努力掙錢,阿姨您放心把女兒嫁給我吧。”顧阿姨看小張和女兒就像看到昔日的丈夫和自己,再沒有什么不滿意的了。兩家人趁著春節為他們辦了婚事,因為節后小錦就得跟著小張去南方打工。顧阿姨陡然生出不舍來,擔心女兒不能照顧好自己。小錦倒是一點沒放心上:“不是還有他嗎?”
顧阿姨的擔心不無道理,不到半年,小錦就拎著箱子回了娘家。小錦向顧阿姨解釋,小張打工的地方太熱了,他們租的房子又沒有空調,她想自己掏錢裝個空調,但小張舍不得電費。反正她掙的也不多,就跟小張說想回娘家住幾天。顧阿姨看小錦結了婚還像個小孩兒似的,一時高興一時憂。
小錦在家磨蹭了一個多月,在顧阿姨的再三催促下才去找小張。小錦從前在電話里和顧阿姨說小張體貼細心的時候多,現在卻是抱怨小張摳門的時候多,弄得顧阿姨心里也犯嘀咕,難道她看走眼了?直到又一年春節到來,夫妻倆從南方回來,小錦卻始終不愿意跟小張回婆家,顧阿姨才明白,問題出在自家女兒身上。
小錦在娘家隨心所欲慣了,養成了嬌氣的性子,不愿意住鄉下。可哪兒有娶進來的媳婦在娘家過年的呢,小張在路上向小錦央求理論了一天,卻沒能讓小錦松口。看著女婿此時的臉色有些不好看,顧阿姨忙安撫了一番,然后來到女兒房間,語重心長地跟女兒說:“說起來也是我把你慣壞了。小張是個好孩子,他家里條件不如咱們家,難得的是他懂事、上進。我和你爸也是從苦日子里過來的,你現在不跟小張一起把家擔著,以后怎么指望他對你不離不棄呢?”為了讓女兒跟小張好好過個年,顧阿姨還把“出嫁的女兒不能在娘家過年”這個舊風俗抬了出來,小錦才噘著嘴答應了。
第二天,小錦氣鼓鼓地跟小張回了婆家,顧阿姨看著感到有些后悔。這些年她不舍得女兒吃一點苦,但她照顧不了女兒一輩子。她曾因為過得比周圍人好一點而沾沾自喜,但她現在才明白:“富養女兒”偏了向、過了頭其實是一種害,年輕人不經風雨,往后的日子怎能見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