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晶
【摘 要】目的:探討優(yōu)化急診護理流程對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的救治效果的積極影響。方法:選取2018年1月12月我院急診科收治納入標準90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作為研究對象。其中對照組采取急診常規(guī)護理流程干預;實驗組采取優(yōu)化急診護理流程干預,比較兩組的救治效果。結果:觀察組急救效果顯著高于對照組,且觀察組各項搶救指標的效率也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優(yōu)化急診護理流程可提高腦卒中患者的搶救成功率,促進急診科醫(yī)療質量。
【關鍵詞】急診;優(yōu)化護理流程;缺血性腦卒中;搶救效果;效率
【中圖分類號】R473.7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2-03--01
腦卒中是由于腦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導致血液進入大腦發(fā)生障礙,造成該血管供血區(qū)的腦組織缺血、缺氧而引起腦組織壞死、軟化的一組疾病,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腦卒中[1-3],在臨床上,缺血性腦卒中以內科保守治療和康復訓練為主,對于符合條件的患者需盡快實施靜脈溶栓或血管內機械取栓以促進血管再通,恢復再灌注,而腦卒中發(fā)病后的第一天內,患者的死亡率高達10%~20%,因此,除需要確保腦卒中患者在第一時間得到救治的同時,還需避免因急診治療流程導致延誤病情從而影響搶救效率。我院急診科聯合多個科室對急診護理流程進行全面優(yōu)化,擬全面提升急診科治療的綜合實力,進一步提高急診患者的搶救成功率。
1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
選取2018年1月-12月我院急診科收治納入標準90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作為研究對象,性別:男性44例,女性26例;年齡47-76歲,平均年齡(54.1±5.3)歲;發(fā)病至入院時間1-4h,平均(2.19±0.71)h;GCS5-13分,評分(10.7±1.3)分。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急診護理流程:接患者入室急救,評估病情、進行一系列搶救治療等。
1.2.2 觀察組則經優(yōu)化后的急診護理流程對患者進行一系列急救治療,具體措施如下:(1)由護士長對護理人員進行分層管理,將急診科救治工作及護理工作進行責任細分,確保每位護理人員熟知優(yōu)化后的護理流程及各項工作要點。(2)優(yōu)化急救護理流程,具體為:①優(yōu)化接診護理流程,即收到急救指令后,快速準備相關搶救物品,快速出診,在途中與現場人員保持電話聯系,及時了解患者發(fā)病情況;在接到患者后,將患者的情況及時反饋到急診科,以便急診進行醫(yī)護人員安排、相關搶救設施、等急救相關的準備工作。②腦卒中患者往往發(fā)病迅猛,若沒有得到及時的救治,會導致患者神經功能受損,有極大的致殘甚至致死的風險。應開啟綠色生命通道,確保在最短的時間內得到救治,觀察患者的意識、瞳孔變化、肢體運動情況,同時為患者開放氣道、供氧、建立靜脈通路等;護士快速協助患者進行血生化、心電圖、磁共振等影響學檢查,明確診斷后,制定治療方案,快速進行相關干預治療。開放綠色通道加急處理,縮短檢驗時間,以便快速確診。(3)按規(guī)范護理流程進行溶栓護理,實時監(jiān)測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直至溶栓結束,溶栓后,向患者病情相關的健康教育,適時進行心理護理。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的急救效果,含死亡率、病殘程度。根據神經功能缺損評分,評定病殘程度;急救效率,包含接診、分診評估、疾病確診及轉入專科治療的時間。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本研究數據均采用SPSS 19.0分析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
2.2 兩組搶救效率比較
3 討論
急診科是醫(yī)院的門戶,是實現醫(yī)院救死扶傷使命的第一站[4],急診的醫(yī)療工作集中反映了醫(yī)院整體醫(yī)療質量以及管理水平、綜合實力等。而急救流程是否規(guī)范合理,是急診醫(yī)療水平的重要體現,且事關患者能否得到及時、有效的救治。鑒于缺血性腦卒中癥狀發(fā)生至恢復再灌注的時間間隔與臨床預后以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密切相關,時間即是患者的生命,為專科贏得治療時間,對減少患者神經功能缺損、降低死亡的風險、改善預后有不可忽視的作用。我院地處湘南城鄉(xiāng)結合部,擔負市區(qū)及周邊縣市90%以上的搶救工作,隨著急救患者日趨增多但醫(yī)護人員相對不足的情況下,為更有效率地完成對患者的急救工作,我們采取了優(yōu)化急診護理流程的方案,取得了顯著的效果。以本次研究為例,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急診護理流程時,經“120”轉運的35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為對照組,實驗組實施優(yōu)化護理流程時,經“120”轉運的35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為觀察組,通過比較兩組的救治效果,驗證優(yōu)化急診護理流程的作用。
優(yōu)化急診護理流程,使急救各個環(huán)節(jié)中,醫(yī)患、醫(yī)護、相關科室間主動交流的需要越來越高,彼此間配合度也隨之加強,既有效避免了急救護理忙、亂的現象,同時,避免了護理工作的重復性。
參考文獻
孫玉芳,張芹,李繼梅,等.靜脈溶栓治療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的研究進展[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5(12):1371-1373.
潘文龍,張強,趙曉輝,等.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救治新模式的臨床應用及護理體會[J].護士進修雜志,2014,29(11):1023-1025.
趙文靜,朱爽,張曉衛(wèi),等.急診一體化護理信息系統(tǒng)的構建與應用[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5,32(22):62-64.
吳倚霞,馮惠霞.急性腦卒中急診快捷護理流程應用的臨床效果
觀察[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7,2(28):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