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
【摘 要】目的:探討集束化康復護理對股骨骨折手術患者的應用療效觀察。方法選擇從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60例股骨骨折手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表法分組,劃分為2組,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方法,研究組采用集束化康復護理干預措施。結果研究組的臨床治療優良率為96.67%,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的術前疼痛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的術后疼痛評分為(2.30±0.90)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者的術后ADL評分為(27.50±3.20)分,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的手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3.33%,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股骨骨折手術患者實施集束化康復護理干預措施的應用療效顯著,有重要作用價值。
【關鍵詞】集束化康復護理;股骨骨折手術;應用療效
【中圖分類號】R473.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2-03--02
股骨骨折為臨床常見骨科疾病,隨著臨床生活水平逐步提升,各種事故發生率也隨之逐漸增加,因而股骨骨折發生率也隨之逐步升高。目前臨床以采用股骨骨折的主要治療手段為手術治療方法,在此基礎上,臨床需加強有效護理干預質量[1-2]。此次研究工作旨在探討集束化康復護理對股骨骨折手術患者的應用療效觀察。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從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60例股骨骨折手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表法分組,劃分為2組。研究組:性別: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齡:25歲~69歲,平均年齡為(50.20±2.85)歲。對照組:性別: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齡:25歲~69歲,平均年齡為(50.25±3.70)歲。兩組股骨骨折手術患者的一般資料對比無明顯差異性,具有可比性(P>0.05)。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方法,研究組采用集束化康復護理干預措施。集束化康復護理干預措施具體實施如下:(1)健康教育干預。給予患者加強健康教育指導,術后在患者病情穩定后及時介入康復護理,以提高其對疾病認知水平。(2)心理護理干預。與患者耐心溝通交流,及時消除其負性情緒,以提高其治療護理的依從性。(3)疼痛護理干預。患者術后每隔2小時進行一次疼痛視覺模擬評分,并作記錄,給予心理疏導、電視、音樂等形式以分散其注意力,以緩解其疼痛感。(4)飲食護理干預。手術后應加強患者的術后康復,給予多食用高蛋白、富含纖維食物、富含維生素食物,避免便秘。(5)早期康復鍛煉干預。以下肢新Bobath技術為主,通過落實開展翻身、健側下肢抬高患側下肢、點位保持。臥位與坐位之間轉換、立位平衡訓練、減重步行訓練、小腿三頭肌牽張訓練、下肢單腿負重訓練等,具體為:術后1~2日給予指導開展功能性鍛煉(抬高患肢外展、健側下肢抬高患側下肢等),術后1~2周運用下肢新Bobath技術進行恢復性訓練,如腳趾運動、踝泵運動等,6~8次/日,5~10min/次;給予指導股四頭肌收縮練習,2~3次/日,5~10min/次;術后2周可給予指導強化訓練,囑咐患者選擇仰臥位,并進行被動運動(如屈膝運動、屈髖運動等),6~8次/日,30min/次;術后2周可給予指導強化訓練,囑患者選擇仰臥位,并進行主動運動(以患肢外展運動、起臥運動為主),護理人員協助患者將患肢離地,放下,并實施站立練習,2~3次/日,10min/次;待患者逐步恢復至一定程度后,患者在步行器輔助進行下地行走,3~4次/日,10~20min/次。
1.3 觀察指標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的手術治療優良率[3],手術前后疼痛評分[4],手術前后日常生活能力評定(ADL)評分,以及手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處理方法
采用SPSS21.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用百分比、率表示,2檢驗比較,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t檢驗比較,以P<0.05形式表示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的手術治療優良率比較
研究組的臨床治療優良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的手術前后疼痛評分比較
兩組的術前疼痛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的術后疼痛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兩組患者的手術前后ADL評分比較
兩組的術前ADL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的術后ADL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4 兩組患者的手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研究組的手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從本次研究結果可知,研究組患者的臨床治療優良率為96.67%,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者的術后疼痛評分為(2.30±0.90)分,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者的術后ADL評分為(27.50±3.20)分,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者的手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3.33%,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以充分證明,實施集束化康復護理干預措施可以有助于改善股骨骨折手術患者的疾病痛苦,可以有效降低并發癥,以促進康復速度作用[5-6]。
綜上所述,臨床結合股骨骨折手術患者的疾病特點及身體狀況,在臨床開始常規護理方法基礎上,聯合實施集束化康復護理干預措施,可以明顯改善其疼痛度,可以明顯提高其臨床治愈率,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及參與社會能力明顯高于對照組,而且手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低,值得在臨床中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翟穎.遞進式目標護理在股骨骨折內固定術后康復訓練中應用[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9,4(31):144,146.
姚衍歡,王淦軒,麥淑玲.快速康復護理對股骨骨折術后患者功能獨立性及疼痛程度的影響分析[J].中國傷殘醫學,2019,27(14):71-72.
李齊波,何雋,韋雪姣,等.快速康復護理在促進股骨骨折患者術后康復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9,6(25):84.
王奕賓.淺談老年骨質疏松股骨骨折患者術后的護理與康復[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9,13(2):223-225.
韓莎莎,高繼紅,趙曉瑜,等.遞進式護理干預對股骨骨折患者自我效能感、髖關節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9,16(15):96-97.
陸淑仙,夏翠蘭,周運彩,等.快速康復護理理念在預防股骨骨折術后深靜脈血栓形成中的價值[J].中國傷殘醫學,2018,26(23):9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