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妍利
【摘 要】目的:探討基于舒適護理模式的人文關懷策略在麻醉恢復室患者口干癥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2018年1月-6月我院麻醉恢復室收治納入標準的84例全麻術后復蘇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2018年1月-3月收治42例全麻術后復蘇患者為對照組,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方法干預;2018年4月-6月收治42例全麻術后復蘇患者為實驗組,實驗組采用基于舒適護理模式的人文關懷策略干預。比較兩組患者干預前后舒適感、口渴程度及對護理滿意度,并對兩組數據進行統計學統計。結果:干預后,實驗組患者舒適感、對護理滿意度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顯著意義(P<0.05),而口渴程度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顯著意義(P<0.05)。結論:基于舒適護理模式的人文關懷策略在麻醉恢復室患者口干癥的應用,能夠有效的降低全麻術后復蘇患者口渴感,提高患者舒適感與對護理滿意度,和諧醫患關系。
【關鍵詞】舒適護理模式;文關懷策略;麻醉恢復室;口干癥;護理滿意度
【中圖分類號】R47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2-03--01
麻醉復蘇室又稱為麻醉后監測治療室(PACU),是對全身麻醉術后患者進行短時間嚴密觀察和監護的場所[1]。隨著醫療水平和急救技術的發展,機械通氣技術已廣泛應用于全麻手術呼吸循環支持,但由于多因素臨床因素刺激與影響,全麻復蘇患者會有眾多程度不一的不舒適體驗,包括口干口渴、咽部不適、疼痛、焦慮、恐懼等[2-3]。其中,口渴是手術后患者感受最強烈,臨床存在最普遍的癥狀之一[4]。雖然口渴癥狀可逆且不會立即危及到患者生命,但它會引起的患者身體不適使患者的應激增強,增加患者的耗氧量和代謝負擔,延緩患者的康復,還會導致患者焦慮、煩躁等負性情緒的產生,甚至發生譫妄,增加了傷口裂開和導管滑脫的風險[5-6]。而且隨著人們生活水平不斷的提高和醫學模式的改變,人們對健康理念的追求不再只是局限于身體疾病的治愈,更多的是追求是安全、舒適的度過治療周期。因此,非常有必要對麻醉恢復室患者口干癥進行干預。隨著護理模式的轉變與人們觀念的轉變,人文關懷在醫療服務越來越重要。舒適護理是一種整體的、個體化的、創造性的 、有效的護理模式 ,它是使人無論在生理、心理、社會、 靈魂上達到最愉快的狀態 ,或縮短、降低其不愉快的程度[7],它是實現人文關懷策略的有效護理模式。本研究選取2018年1月-6月我院麻醉恢復室收治納入標準的84例全麻術后復蘇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其中的42例患者采用基于舒適護理模式的人文關懷策略干預,效果滿意,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月-6月我院麻醉恢復室收治納入標準的84例全麻術后復蘇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病例納入標準:①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參加本研究;②年齡18-65歲,有一定的溝通能力,主訴口渴者;③無心肺腎功能不全者;④術后正常脫機者。排除標準:①糖尿病患者;②意識不清或認知功能障礙者。84例患者采用隨機分組的方法分為兩組,每組各42例患者。其中2018年1月-3月收治42例全麻術后復蘇患者為對照組:對照組:性別:男29例,女13例;年齡:18-62歲,平均年齡:(43.65±13.27)歲;手術類型:婦科8例,泌尿科9例,骨科3例,脊柱科9例,普外科13例;禁水時間:6-12小時,平均禁水時間(8.30±2.21)小時。2018年4月-6月收治42例全麻術后復蘇患者為實驗組:實驗組:性別:男28例,女14例;年齡:18-65歲,平均年齡:(44.02±13.29)歲;手術類型:婦科9例,泌尿科7例,骨科2例,脊柱科10例,普外科14例;禁水時間:6-12小時,平均禁水時間(8.43±2.20)小時。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手術類型、禁水時間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不明顯,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方法干預,即由PACU護士對于主訴有口渴的患者,采用棉簽蘸涼開水涂抹患者口唇與舌頭,或采用采用100ml噴霧劑瓶子裝涼開水噴霧劑濕潤患者嘴唇和口腔方法,來緩解患者口渴程度。
1.2.2 實驗組采用基于舒適護理模式的人文關懷策略干預,具體操作如下。
1.2.2.1 成立基于舒適護理模式的人文關懷策略干預小組 成立以PACU護士長為組長,3名PACU護士(主管護師或以上職稱,5年或以上PACU臨床護理工作經驗),1名麻醉醫生(主治醫師或以上職稱,碩士或以上學歷),為成員的基于舒適護理模式的人文關懷策略干預小組。小組成員負責從分析對照組患者生理、心理、精神等方面需求,制定出個性化舒適護理模式的人文關懷策略對實驗組進行干預;負責對PACU護士進行關于人文關懷、口渴癥的培訓,采用理論授課結合情景模擬案例演戲進行培訓,內容包括PACU人文關懷項目、有效的護患溝通技巧、人文關懷體現、口渴癥的臨床表現等。保證PACU護士具備人文關懷的能力,在日常的工作中能夠從多方面去關注患者生理、心理、精神等方面需求。
1.2.2.2 增進患者生理、心理的舒適度,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 生理舒適護理是舒適護理中最基本的內容,其宗旨是患者感受到舒適[8]。患者入PACU后,護理人員為患者備好床單位,調節好病室的溫度和濕度;待患者麻醉清醒后,并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跟患者進行交流,讓患者感受到護理人員的關懷,減少患者陌生感,耐心傾聽,讓患者吐出心中的恐懼和不安,更好的為患者提供生理需要服務,從而減輕患者心理壓力。及時對患者疼痛和對疼痛的耐受程度進行評估,根據每個患者評估結果和醫生共同商討疼痛治療方案,采用時間護理根據每個患者疼痛程度、間隔時間、持續時間對止痛用藥和護理進行準確指導來控制疼痛的發生。此外,還可以通過分散注意力來降低患者對疼痛的敏感程度。
1.2.3 動態評估患者口渴程度,及時提供干預 因為據文獻報道,口渴癥狀在PACU患者中發生率比較高,故本研究要求PACU護士對全麻術后復蘇患者進行動態的需求評估,患者入PACU30分鐘后,采用檸檬水噴霧劑(采用1個新鮮檸檬放2000ml30-40℃溫開水中浸泡1小時,分100ml小瓶裝)濕潤患者口腔,然后每半小時對患者進行評估,了解患者口渴情況,及時對患者口腔(上、下、左、右)進行噴灑緩解其口渴癥狀。
1.3 評價
1.3.1 兩組患者舒適度評價 本研究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9]。將線段分為10等分,依次標記為0-10分,其中0-2分:為極度不舒適;3分-4分:重度不舒適;5分-6分:中度不舒適;7-8分:輕度不舒適;9-10分:舒適。
1.3.2 兩組患者口渴感評價:本研究采用數字評估表對患者進行口渴感評估[10]。將線段分為4等分,依次標記為1-4分。患者根據自己的口渴感受進行評分,1為無口渴感;2為輕度口渴感;3為明顯口渴感;4為重度口渴感。
1.3.3 患者對人文關懷滿意度評價 采用自制滿意度調查表,從對患者對生理、心理、疼痛、口干癥四方面人文關懷護理滿意度進行評價,按照非常滿意、滿意、一般、不滿意、非常不滿意5個等級來統計患者對舒適護理的滿意度,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一般)/總人數。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9.0軟件進行統計,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舒適度與口干感比較 干預后,實驗組患者舒適感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顯著意義(P<0.05),而口渴程度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顯著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對人文關懷滿意度比較 干預后,實驗組患者舒適感、對護理滿意度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顯著意義(P<0.05)
3 討論
3.1 對麻醉恢復室患者口干癥實施基于舒適護理模式的人文關懷策略的必要性
水是人類生存所必需的物質,成人每日生理需水量為2000-3000ml[11],根據傳統的理念,手術患者術前需要禁水4-6小時,而臨床上因多種因素會導致患者術前禁食禁飲時間被延長,實際禁食禁飲時間又長于所指導的時間[12];加上患者術中失血、失液,術后按照傳統理念術后6小時需要禁食水,使得患者對于水的需求得不到滿足,讓患者感受到不同程度的不適感,患者會產生恐懼、焦慮等負性情緒,影響患者身心健康,若不及時對患者采取相應的干預措施,使得患者緊張、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加重和免疫力低下的惡性循環,從而嚴重影響患者康復進程和疾病治療的轉歸。傳統常規護理僅僅局限于對疾病癥狀給予相應的護理,遠遠不能滿足現在患者的需求。隨著醫學模式向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轉變,舒適護理模式和人文關懷已經被越來越多的護理人員認可,從最初的理論到如今的實踐,證實了舒適護理和人文關懷在護理中的重要性[8]。護理人員在護理過程中應當以患者為中心,盡可能提高患者住院期間各方面的舒適度,以促進患者快速恢復,同時還為醫患關系的和諧發展做出貢獻[13]。此外,手術本身對患者是一種強烈的應激源,故非常有必要對麻醉恢復室患者口干癥實施基于舒適護理模式的人文關懷策略。
3.2 基于舒適護理模式的人文關懷策略對麻醉恢復室口干癥患者的作用與影響
本研究結果表1和表2顯示:干預后,實驗組患者舒適感、對護理滿意度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顯著意義(P<0.05),而口渴程度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顯著意義(P<0.05),說明基于舒適護理模式的人文關懷策略在麻醉恢復室患者口干癥的應用,能夠有效的降低全麻術后復蘇患者口渴感,提高患者舒適感與對護理滿意度,和諧醫患關系。分析原因:由于全麻術后復蘇患者意識、肌力及內環境等均處于恢復階段、缺乏自知和保護性反射[14-16],需要PACU護士的嚴密監護,多數PACU護士把關注點都放在了患者的安全監測上,而忽視患者生理、心理、精神等方面需求與舒適度的需求,譬如術后口干感的關注,導致患者對PACU護理服務滿意度偏低。本研究基于舒適護理模式的人文關懷策略,注重。本研究采用的基于舒適護理模式的人文關懷策略,強調從在日常的工作中能夠從多方面去關注患者生理、心理、精神等方面需求,盡量滿足患者的需求,緩解患者疼痛感;要求PACU護士對全麻術后復蘇患者進行動態的需求評估,患者入PACU30分鐘后,采用檸檬水噴霧劑濕潤患者口腔,然后每半小時對患者進行評估,了解患者口渴情況,及時對患者口腔(上、下、左、右)進行噴灑緩解其口渴癥狀,從而降低全麻術后復蘇患者口渴感,提高患者舒適感與對護理滿意度。
4 結論
基于舒適護理模式的人文關懷策略在麻醉恢復室患者口干癥的應用,能夠有效的降低全麻術后復蘇患者口渴感,提高患者舒適感與對護理滿意度,和諧醫患關系,值得推廣運用。
參考文獻:
Miller主編,曾因明,鄧小明,主譯.米勒麻醉學[M]6版.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6:2711.
顧婷,劉 靜,王麗英,等.腫瘤患者手術后重癥監護室不適感體驗的質性研究[J].上海護理,2017,17(1):44-48.
曹魯梅,李五妹,段培蓓,等.全麻術后患者應用瀉黃散加味行口腔護理研究[J].護理學雜志,2017,32(4):43-46.
Nascimento L A,Fonseca L F,Rosseto E G,ET AL.Development of a safety protocol for management thirst in the immediate postoperative period[J].Rev Esc Enferm USP,2014,48(5):834-843.
刁齊翔,陳玉紅.手術后患者口渴的護理研究進展[J].護理學雜志,2017,32(22):106-108.
龔麗.心臟瓣膜病術后患者口渴相關因素及干預研究[D].鄭州:鄭州大學,2015.
蕭豐收.蕭氏舒適護理模式[M].臺灣:華杏出版社,1998:5.
蘇樹娟.舒適護理在創傷性骨折患者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4,10(20):62-63.
黃霄.對80例癌癥患者疼痛的評估及護理干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電子版),2013,25(10):330-331.
陳麗娟,林芳,黃友秀. 0.45% 氯化鈉溶液霧化吸入緩解胃腸道惡性腫瘤全麻術后口干癥效果觀察[J].齊魯護理雜志,2017,23 (2) : 83-84.
李小寒.基礎護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0:196-197.
梁淑玲.擇期接臺手術患者術前禁食禁水現狀調查[J].當代護士,2011(10) : 73 -74.
章紫燕,徐化,龔群林.舒適護理對腹部手術后患者胃腸功能恢復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6,35(10):2473-2475.
童珊珊,李軍,彭春玲,等.麻醉恢復室的成年患者全麻蘇醒期躁動危險因素分析[J].重慶醫學,2015,44( 10) : 1340-1342.
洪蓮,堯永華,黎玉梅,等.音樂療法在全身麻醉蘇醒期躁動病人護理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5,28( 14) :1745-1746.
夏麗,仝慧娟.知信行教育模式對麻醉復蘇期氣管插管患者躁動的影響[J].繼續醫學教育,2017,31(4):126-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