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維娜 張靜
【摘 要】目的:探究腦出血護理中,預見患者的治療風險提出護理相應程序路徑所引起的效果。方法:摘選出我院收治的腦出血患者共有60例,將時間界限鎖定在2018年8月到2019年8月之間,并自由分組,將其30例視為對照組,施行常規護理,將其30例視為觀察組,施行預見性護理,兩組比對患者頭暈頭痛、肌無力、溝通障礙、腿腳麻木等的不良問題產生幾率并依據我院的調研模板統計兩組患者對護理幫助、護理形式等最終的滿意評分。結果:觀察組患者的不良癥狀幾率較低,觀察組相較于對照組滿意評分結果較高,兩組對比分析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結論:腦出血護理中預見患者的情況,提前做好護理準備,防護治療中的系列風險,對患者施行明確的保護計劃,可降低不良事件產生幾率,并獲得滿意的護理結果。
【關鍵詞】預見性護理程序;腦出血;護理;應用
【中圖分類號】R47【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2-03--01
引言:腦出血可以結合出血部位、因素進行區分,臨床收治的患者中,大部分都伴有高血壓等癥狀,合并臨床特征,臨床治療具有一定風險性,需要對患者早發現早治療,那么從護理角度上,也同樣要注意一個“早”字,不能等待患者的病癥已經十分明顯才展開護理討論,而是在患者還沒有顯現出問題苗頭的時候,就積極的預見患者可能性的治療問題,通過護理的形式創建出更加合理、有效的治療空間,幫助患者排除生活不良誘因、醫療不良誘因,更加針對的做好腦出血的防控。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摘選出我院收治的腦出血患者共有60例,將時間界限鎖定在2018年8月到2019年8月之間,并自由分組,將其30例視為對照組,施行常規護理,將其30例視為觀察組,施行預見性護理,從性別層面區分,對照組男19例:女11例,觀察組男16例:女14例,從年齡區間層面區分,對照組年齡高低徘徊在42~71歲,觀察組年齡高低徘徊在40~72歲,從年齡的平均數統計中區分,對照組平均數為(53.96±6.28)歲,觀察組平均計算結果為(55.84±7.82)歲。本次的調查統計中,患者的一般資料與數據信息僅作為討論參考,于統計結果無干擾意義。
1.2 方法
常規護理:以拍背護理形式改善患者不適感,每天在患者翻身之后拍背持續十分鐘左右,直到患者感到舒適,注意臥床患者的及時翻身,避免壓瘡,檢查患者咳黃痰、發熱等表現,鼓勵患者飲水,并在患者周圍不遠,或者病房不遠統一設置熱水裝置,方便患者或者家屬能夠隨時方便接水,在患者的床頭準備熱水壺,鼓勵患者多次拼誰,注意女性外陰清潔,提醒患者通過尿液混濁、發熱的表現自我分析是否出現了尿路感染,在護理中詢問患者的排尿情況,引導患者訴說自己的實情,對于已經癱瘓,不方便自己排尿排便的患者,應注意通過飲食等避免病情復發,補充低脂、高蛋白、高能量,注意飲食中含粗纖維的蔬菜、水果等。在家屬的協同下準備好排便器,如若患者出現長期臥床后的便秘情況,應通過藥物、灌腸等形式協助患者盡快順利排便。
預見性護理程序:針對長期臥床的患者,注意在患者的枕骨粗隆、肩胛部、髖部、骶尾部、足跟部等檢查褥瘡的出現與否,做好提前預防,了解到這些部位容易出現褥瘡的問題,而相對的提供柔軟的枕頭、軟墊等,保護患者的骨隆突處,更加精細化的定下時間,根據護理人員的工作繁忙與否,患者的休息與否,可在2~3小時就幫助患者翻身一次,翻身的過程中不拖拽、推動患者,而是隨著患者的活動緩慢的移動,與家屬溝通幫助患者用溫水擦浴,期間將門窗關閉避免感冒等,按摩 促進患者的血液循環,避免患者出現肢體僵硬感,行四肢向心性按摩,每次10~15分鐘,可預見患者靜脈栓塞等問題,通過按摩促進血液通暢流動,并檢查到患者在按摩區域出現疼痛、腫脹等問題,早期處理。在康復訓練中,仰臥或側臥位時,頭抬高15~30度。下肢膝關節略屈曲,足與小腿保持90度,腳尖向正上。上肢前臂呈半屈曲狀態,手握一布卷或圓形物。可為患者準備衛生紙等握在手中,另外早期對患者展開心理上的疏導,及早通過患者的表情、活動狀態等分析患者的情緒變化,在患者精神較好的時候多與患者溝通,耐心的與患者解釋病情的臨床表現與變化狀況,讓患者對醫療治愈具有信心,患者后續康復期針對性進行鍛煉,引導患者下地、坐下、站立練習,盡快生活自理,盡可能讓患者在恢復期嘗試穿衣、洗漱等,減少對家屬的依賴性,從而有助于降低患者心理壓力,并在早期康復訓練中促使肢體快速回歸正常活動能力。 同時可結合患者的訴求,配合針灸、理療等形式快速康復,分別結合患者的臨床性征進行上肢、下肢運動。
1.3 觀察指標
兩組比對患者頭暈頭痛、肌無力、溝通障礙、腿腳麻木等的不良問題產生幾率, 并依據我院的調研模板統計兩組患者對護理幫助、護理形式等最終的滿意評分。
1.4 統計學處理
excel等醫療辦公室軟件下離散數據的統計并分類計數(檢驗,用于推斷兩個總體率或構成比之間有無差別),配對計量資料樣本或組間進行比較(t檢驗,觀察此組樣本與總體的差異性),x(平均值)±s(Standard Deviation)表示均數加減標準差,小概率事件統計當中的質量控制P<0.05表示具有顯著性差異(百次試驗中,發生次數少于5次)。
2 結果
3 討論
腦出血后很可能引起患者的語言、運動等障礙,讓患者心理上十分恐慌,預見性護理程序分析了患者在不同的癱瘓癥狀、臨床表現中,可能產生的并發問題,積極預見患者褥瘡、靜脈栓塞、血流不暢、情緒壓抑、康復緩慢、后遺癥等問題,通過系列的護理形式,積極的早期幫助患者預防系列問題的產生幾率,通過合理的護理提高了患者的治愈率,同時也讓患者康復中更加依從,康復的速度更快,預見性護理程序應積極結合患者的情況,展開多層次的護理分析,討論患者的病情變化與可能性的發生問題,及早進行問題的防控,尊重患者的主訴,觀察患者的狀態,引導患者通過積極的護理掌握康復要求,避開生活中的不良影響,盡可能的降低了醫療上的不良情況,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肖良華.預見性護理程序在腦出血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探究[J].當代醫學,2018,24(17):168-169.
李敏.預見性護理程序在腦出血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探究[J].實用臨床護理學雜志,2018,3(35):98.
滿榮妹.預見性護理程序在腦出血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探究[J].實用臨床護理學雜志,2018,3(50):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