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曉燕
【摘 要】目的:探討輸尿管軟鏡鈥激光碎石術后患者出現(xiàn)尿源性膿毒血癥的護理。方法:對筆者所在醫(yī)院2018年4月-2019年5月433例行輸尿管軟鏡鈥激光碎石術的患者進行發(fā)生膿毒血癥的幾率評估以及對膿毒血癥早期識別,并積極采取護理措施的總結。結果:6例并發(fā)尿源性膿毒血癥的患者康復出院。結論:對膿毒血癥患者進行積極有效護理,能夠減少并發(fā)癥,使治愈率提高。
【關鍵詞】輸尿管軟鏡鈥激光碎石術;尿源性膿毒血癥;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8【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2-03--01
膿毒血癥是全身炎癥反應綜合癥,它是由感染引起的,當膿毒血癥發(fā)展到嚴重階段時會導致感染性休克。隨著相關操作技術不斷成熟,使輸尿管軟鏡鈥激光碎石術受到更多上尿路結石病人的認可,成為上尿路結石的主要治療方式。在結石腔鏡手術中感染非常常見,同時感染也是腔鏡手術中最嚴重的并發(fā)癥[1]。
1 臨床資料
筆者所在醫(yī)院2018年4月-2019年5月433例患者使用輸尿管軟鏡鈥激光碎石術,其中男323例,女177例;年齡20~80歲;17例患者尿培養(yǎng)陽性;12例患者合并糖尿病;36例患者高血壓;6例患者術后并發(fā)尿源性膿毒血癥。
2 早期評估及識別
2.1 導致術后易并發(fā)膿毒血癥的危險因素
經(jīng)研究表明,導致術后易發(fā)生膿毒血癥的因素有很多,如手術時間過長、復雜性腎結石、腎盂內壓增高、感染性結石等。因此,對使用輸尿管鈥激光碎石術的患者進行術后護理時可以通過了解患者術前細菌培養(yǎng)結果、尿常規(guī)白細胞數(shù)、對手術記錄進行查看、對病人手術時尿液顏色以及手術時間等情況,對患者手術后并發(fā)尿源性膿毒血癥的幾率進行評估,在進行術后護理時應著重觀察并發(fā)膿毒血癥幾率較高的患者,保證在護理過程中能夠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并采取相應護理措施。
2.2 尿源性膿毒血癥識別
在手術完成后及時觀察患者生命體征、檢驗結果進行查看,如果患者心率大于90/min、體溫低于36.0℃或高于38.5℃、呼吸頻率大于20/min、術后出現(xiàn)寒戰(zhàn)、白細胞增多(>12×109/L或白細胞減少(<4×109/L)或白細胞正常但不成熟細胞>10%。同時平均動脈壓小于60mmHg或存在低血壓并難以糾正,或收縮壓與基礎血壓相比降低超過40mmHg,并且患者出現(xiàn)面色蒼白、口渴、四肢濕冷,煩躁不安、尿量減少小于30mL/h等癥狀時應及時通知醫(yī)生,使醫(yī)生了解這一情況,對患者病情進行密切觀察,對患者進行細菌培養(yǎng)、血常規(guī)、C反應蛋白、降鈣素原以及尿常規(guī)檢查。對患者立即行心電監(jiān)護,并且為患者提供持續(xù)中、低流量的氧氣供應等。患者出現(xiàn)寒戰(zhàn)會對血壓監(jiān)測產(chǎn)生影響,可以使用地塞米松或鹽酸異丙嗪來對寒戰(zhàn)進行控制,使患者的不適感得到減輕。
3 護理
3.1 膿毒血癥的護理方法
3.1.1 對血容量不足進行糾正 有效循環(huán)血量不足是膿毒血癥嚴重時的表現(xiàn),是高代謝和血管擴展不正常的狀態(tài)。因此,在對膿毒血癥進行護理時使用血管活性藥物和容量復蘇是重要的護理手段。首先應建立兩條行深靜脈置管或靜脈通道,先完成平衡鹽溶液或等滲鹽溶液的快速輸入,再使用適量的膠體液進行補充,如全血、血漿等。爭取患者微循環(huán)能夠在數(shù)小時之內得到改善,為重要器官的組織灌注提供保障。在補液過程中應對患者心功能進行觀察,對每小時的尿量進行準確記錄,尿量要超過0.5mL/(kg·h),以此來對重要器官血流灌注量以及微循環(huán)灌注量進行判斷。同時要對患者腎功能變化特別注意。對患者皮膚溫度、顏色、彈性、足背動脈搏動以及毛細血管充盈時間等進行觀察[2]。如果患者出現(xiàn)四肢濕冷和寒戰(zhàn)的癥狀,可以通過提高病房溫度或者多穿衣物的方式進行保溫,但是在保溫時要考慮整體性,避免增加局部皮膚的血流,使局部組織的耗氧量增大,從而使重要器官缺氧的癥狀加劇。
3.1.2 使用血管活性藥物 在容量復蘇后血壓仍然沒有提升時可以對患者使用升壓藥,如去甲腎上腺素(首選)、甲氧明、多巴胺等。這些藥物能夠使患者微循環(huán)血流灌注得到改善,同時改變血管功能,從而達到抗休克的目的。盡量使用微泵對輸液速度進行控制,合理選擇適宜給藥的血管,當使用外周靜脈給藥時要預防藥物外滲。在使用血管活性藥物時應注意監(jiān)測血壓,保持15min~30min一次的監(jiān)測頻率,并進行記錄。同時應該對患者是否發(fā)生不良反應進行觀察。如果患者心率、血壓、已經(jīng)達到正常標準,應維持原用藥量或逐漸減少藥量。
3.1.3 早期合理使用抗生素 在膿毒血癥早期治療時使用抗生素是最根本的措施。在關鍵時刻可以通過對患者的臨床判斷先可經(jīng)驗用藥,進行及時、合理的使用抗生素。經(jīng)過尿、血細菌培養(yǎng)后再使用敏感抗生素進行治療。
3.2 一般護理
3.2.1 常規(guī)術后護理 術后對患者密切心電監(jiān)護,為患者提供持續(xù)低流量氧氣供應。對患者術后癥狀進行密切觀察,如頭暈、惡心、嘔吐等,使患者頭偏向一側,防止發(fā)生誤吸的情況。在患者麻醉效果沒有消失前,每2h協(xié)助患者翻身1次。6h-8h后視患者胃腸道恢復情況,患者可適量飲水及半流質食。
3.2.2 管道護理 使用3M膠布對尿管進行固定,對尿管牽拉造成的尿道疼痛進行有效預防。在患者下床運動時尿管懸掛位置應比恥骨聯(lián)合位置低,防止尿管中尿液反流,能夠預防感染。示范并指導家屬擠壓尿管,叮囑家屬定時對尿管進行擠壓。應讓病人多飲水,保持每天2000mL~3000mL的飲水量,對尿管起到內沖洗的作用,同時需要避免餐前大量飲水。
3.2.3 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 術后出現(xiàn)膿毒血癥的患者大多會緊張焦慮,這時應與患者及家屬討論病情進展,多說一些對病情有益的情況,使患者有信心戰(zhàn)勝病魔,同時進行精心護理,為患者提供一個舒適的治療環(huán)境。
4 結果
通過術前早期對膿毒血癥的高危因素進行評估,術后及早進行膿毒血癥的判斷,通過精心、有效的護理,6例并發(fā)尿源性膿毒血癥的患者康復出院。
5 小結
對行輸尿管軟鏡鈥激光碎石術,術后并發(fā)尿源性膿毒血癥的患者進行有效的護理干預能夠取得一定的積極效果,術前早期結合患者個體情況,個體化分析,對患者術后可能并發(fā)膿毒血癥的幾率進行評估,術后進行密切觀察,能夠做到膿毒血癥的及時發(fā)現(xiàn),配合醫(yī)生采取正確的護理措施,可以降低膿毒血癥對患者的影響。對膿毒血癥患者進行有效護理,能夠減少并發(fā)癥,使治愈率提高。
參考文獻:
李征.輸尿管鏡碎石取石術術后尿源性膿毒血癥患者50例臨床分析[J].今日健康,2016,15(2):112-112.
楊艷玲,王艷,張艷,上尿路結石梗阻合并尿源性膿毒血癥病人的臨床觀察與護理[J].全科護理,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