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梅芳子
【摘 要】目的:對老年失眠患者實施中醫護理干預的效果進行探究。方法:從我院2018年1月-2018年12月期間收治的老年失眠患者中選取10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給予對照組常規護理,給予觀察組中醫護理干預,比較兩組護理效果。結果:觀察組睡眠質量以及護理滿意度均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老年失眠患者實施中醫護理干預,能有效改善患者睡眠質量,提高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護理效果較佳。
【關鍵詞】老年失眠;中醫護理;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5.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2-03--02
失眠是困擾許多人的常見問題。由于老年人身體機能衰退,較容易感到疲勞,受生活習慣等因素的影響使得老年人睡眠質量不高,因而老年人很容易發生失眠。該疾病如果不及時治療,長此以往將會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狀態,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1]。本次研究旨在探究中醫護理干預對老年失眠患者的臨床效果,詳見下文。
1 資料及方法
1.1 一般資料
從我院2018年1月-2018年12月期間收治的老年失眠患者中選取100例作為本次研究的實驗對象,以隨機抽簽法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50例,男27例,女23例,年齡60-76歲,平均年齡(65.37±2.15)歲;觀察組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齡60-75歲,平均年齡(65.64±2.53)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觀察組則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采用中醫護理干預,具體措施為:⑴穴位按摩:依據患者類型選取恰當穴位進行按摩,如果患者為肝郁化火類型,護理人員則選取天庭穴、太陽穴以及耳廓背溝等部位進行按摩,1日50次左右,再按摩患者涌泉穴,1日100次左右;如果患者為痰熱干擾類型,護理人員則選取足三里穴、中脘穴以及合谷穴進行按摩,1日80-100次之間。⑵針灸:取穴神門、三陰交以及內關進行針灸,促進患者大腦皮質平衡;必要時在患者耳穴處貼壓抑制大腦興奮狀態實現靜心安神;對足部涌泉穴實施朱砂敷貼,促使心腎相交進而實現安眠目的。⑶情志調節:護理人員與患者溝通了解患者情緒狀態,必要時給予心理疏導,幫助患者緩解煩躁、焦慮等不良情緒,指導患者掌握放松身心的方法,如保持坐位,雙手自然放于膝上,閉上眼睛調整呼吸,之后慢慢睜眼,重復練習,30min/d。⑷飲食護理:胃部不適也會影響患者睡眠,因而護理人員應指導患者合理飲食,忌煙酒與濃茶,飲食保持清淡,多食用玉米、水果;護理人員叮囑患者控制晚餐食量,以免因過飽影響睡眠。
1.3 觀察指標與評價標準
對兩組患者的睡眠質量及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進行觀察。其中采用匹茲堡睡眠指數量表(PSQI)評價睡眠質量,得分>7分表明存在睡眠障礙,得分越低睡眠質量越高[2];采用本院自制的滿意度調查問卷評估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滿分為100分,<70分為不滿意,70-85分為基本滿意,85-100分為滿意,滿意率=(基本滿意+滿意)/50*100%。
1.4 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數據經SPSS22.0軟件分析,計數資料以(%)表示并采用c2檢驗,計量資料以()并采用t檢驗,若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則P<0.05。
2 結果
2.1 比較兩組患者睡眠質量
護理后,觀察組PSQI評分為(5.32±0.69)分,對照組PSQI評分為(6.84±1.13)分,觀察組PSQI評分明顯較對照組優,t=8.118,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比較兩組護理滿意度
觀察組護理滿意度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失眠是臨床常見疾病之一,在老年人群中發病率較高。依據我國中醫理論,失眠歸屬于“不寐”范疇,陰陽消長、出入都會引發失眠。相較于青壯年人,老年人身體機能逐漸衰退,腎精虧虛,無法較好地濡養心神,因而很容易心神不寧[3]。加之老年人脾胃功能變弱,如果飲食不合理,損害脾胃功能就會使得食物滯于胃部,進而發生失眠?,F階段多采用鎮靜、安神類藥物治療失眠,然而效果有限[4]。
中醫護理干預借助按摩、情志調節、針灸以及飲食護理等措施,提高失眠患者睡眠質量。通過按摩幫助患者放松身體,促進血液循環,有利于平衡陰陽;通過情志調節幫助患者穩定情緒,放松身心;針灸則能夠抑制大腦皮層興奮,促進大腦皮質的恢復和生理平衡,從而達到鎮靜寧心的作用;通過飲食護理幫助患者的飲食習慣,科學、合理進食。本次研究結果發現,采用中醫護理干預的觀察組患者睡眠質量以及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明顯優于采用常規護理的對照組。這表明了對老年失眠患者實施中醫護理干預能有效改善患者睡眠質量,提升滿意度,應用效果突出,這與中醫護理干預采用的各種措施是有很大關系的,與現有研究結果也是相符合的。
綜上所述,對老年失眠患者實施中醫護理干預,能有效改善患者睡眠質量,提高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護理效果較佳。
參考文獻:
羅玲.穴位按摩聯合護理干預對中風恢復期心脾兩虛型失眠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當代護士(下旬刊),2018,25(1):105-107.
白春杰,紀代紅,陳麗霞,等.臨床患者失眠評估的研究進展[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8,24(24):2970-2974.
廖旭.睡眠行為干預對老年失眠癥患者睡眠質量的影響[J].醫療裝備,2018(4):164-165.
宋慧麗.中醫綜合護理干預對防治糖尿病伴發失眠患者的效果觀察[J].中醫臨床研究,2015,7(35):135-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