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友勤 王利琴 唐杰 熊光
【摘 要】目的:探討腦梗塞患者應用延續性護理對降低復發風險的作用。方法:抽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腦梗塞患者538例為研究對象,269例行常規護理者作為對照組,269例行延續性護理者作為實驗組,統計兩組復發率。結果:實驗組復發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對腦梗塞患者實施延續性護理,可糾正患者不良生活習慣,保證出院后繼續遵醫用藥,減少風險因素,預防病情復發,值得推廣。
【關鍵詞】腦梗塞;延續性護理;復發
【中圖分類號】R873.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2-03--02
由多因素致腦動脈血液循環紊亂、局部腦組織缺血缺氧而損害神經功能出現以頭暈、頭痛、失語、面癱、偏癱等為主要表現的疾病,被稱為腦梗塞,又可稱為缺血性腦卒中[1]。腦梗塞預后差,該病會對患者認知、語言、運動等造成一定損害,影響患者正常生理活動。為避免病情復發,患者需長期服藥。然而出院后,因缺乏醫學知識及專業護理,患者往往病情控制不佳,存在復發的可能性。基于此,我院制定了延續性護理方案,具體干預效果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收治的538例腦梗塞患者為研究對象,患者接受阿托伐他汀、氯吡格雷、阿斯匹林、瑞舒伐他汀等藥物治療,以所用護理方法分組:對照組中,男性143例,女性126例,年齡39-76歲,平均(59.3±14.2)歲;實驗組中,男性142例,女性127例,年齡40-77歲,平均(59.8±13.9)歲。兩組基線資料無顯著性差異(P>0.05)。
納入標準:①臨床癥狀符合《中國腦卒中康復治療指南(2011完全版)》[2]中腦梗塞診斷標準;②經顱腦CT、MRI及血清學檢查確診;③本次研究征得患者同意。
排除標準:①存在意識障礙或交流障礙;②合并癌性疾病,且預計生存時間少于6個月;③合并重要器官功能不全;⑤合并嚴重心臟病;⑥中途擅自退出研究或失去聯系。
1.2 方法 對照組:予以常規護理,即在患者出院前予以用藥指導、日常生活指導,告知復查時間,出院后電話回訪1-2次,不給予任何護理干預。
實驗組:予以延續性護理,具體如下:①成立專科護理小組:小組成員包括神經內科主管醫生1名、康復師1名、護士長1名、責任護士8名,小組成員均充分掌握神經內科知識,責任護士具備專業護理技能,可獨立解決護理風險問題。②出院前健康教育:在患者出院前5天,即對患者展開健康宣教,詳細介紹誘發腦梗塞的不良因素,叮囑患者堅持服藥,指導患者合理飲食、運動、社交等。并做好家屬宣教工作,讓家屬掌握相關護理技巧,確保患者出院后能得到良好的照料。③出院后護理:建立微信群、QQ群等,供患者間互相交流,每天上傳相關護理知識,及時為患者答疑解惑。定期進行電話隨訪及家訪,根據患者實際情況,予以針對性指導:部分患者愛好煙酒,喜食辣椒等刺激性強的食物,護理人員應強調不良飲食習慣對病情控制的不利影響,指導患者合理調整飲食結構,杜絕攝入高熱量食物,保證清淡、低鹽、低膽固醇,增加新鮮水果、蔬菜的攝入,讓家屬監督患者戒煙戒酒。詢問患者用藥效果,及時對用藥劑量進行調整,囑咐患者及時入院復查,根據病情恢復情況,重新制定治療方案。該病病程較長,患者需長期用藥來控制病情,部分患者因起效慢難免會產生懷疑心理,認為醫護人員是在安慰自己,缺乏治療信心,故護理人員在隨訪期間應做好患者心理疏導工作,針對患者存在的困惑,要耐心聆聽、解釋,避免偏聽偏信,在群中呼吁恢復良好的患者進行現身說法,幫助存在不良情緒的患者樹立治療信心。針對失語、偏癱等患者,予以個體化康復指導,進行語言訓練、步態訓練、日常生活能力訓練等,鼓勵患者寫訓練日記,讓患者在一點一滴記錄中看到的恢復效果。
1.3 觀察指標 統計兩組復發病例。
1.4 統計學方法 以SPSS19.0行統計學分析,本次搜集的數據為計數資料,表現形式:率,檢驗方法:卡方,差異有統計學意義以P<0.05為評估標準。
2 結果
對照組中,10例病情復發,復發率為3.72%;實驗組中,2例病情復發,復發率為0.74%。組間比較,差異明顯,具備統計學意義( =5.455,P<0.05)。
3 討論
腦梗塞好發于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群,男性患病率比女性稍高。誘發腦梗塞的病因較多,動脈硬化、免疫異常、心源性腦血栓、血液疾病、先天發育不良、血管內膜損傷等均與該病的發生有著一定的聯系[3]。該病發生前無特殊性癥狀,部分患者會出現頭暈、乏力、一過性肢體麻木等前驅癥狀,因臨床癥狀程度較輕,多數患者未予以應有的重視。腦梗塞起病急驟,一般在發病數小時后臨床癥狀即可達到高峰,其臨床癥狀較為復雜,與損害部位、缺血程度等密切相關。病情較輕者會出現頭暈、惡心等主觀癥狀,或出現短暫性腦缺血癥狀如眩暈、反復性肢體癱瘓等,病情嚴重者會出現吞咽困難、中樞性面癱、大小便失禁、急性昏迷等,若治療不及時,會導致腦疝、死亡。
改善缺血腦組織血供、恢復神經功能是治療腦梗塞的關鍵[4],當患者搶救成功且病情穩定后,即可出院在家接受藥物治療。但大部分患者臨床依從性低,加之受疾病、后遺癥影響,預后恢復較差,復發風險較高。傳統護理模式局限于院內護理,出院后便終止護理服務。為滿足患者健康照顧需求,保證康復期治療效果,有必要在出院后采取一定的干預措施。延續性護理為新型護理模式,其是對住院護理的延伸,經醫院制定出院計劃,回歸家庭后予以患者持續性隨訪,幫助患者提升自我護理能力,促進患者康復。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復發率明顯較對照組低,證實延續性護理能減少復發幾率,節省衛生服務成本,提高社會效益。
綜上,延續性護理對降低腦梗塞出院后復發率具有積極影響,值得借鑒。
參考文獻:
時譽, 唐燕, 何俐. 延續護理對腦梗塞出院患者治療依從性的影響[J].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 2017, 17(19):246.
廖義秀. 腦梗塞出院患者治療依從性應用延續護理的分析[J]. 醫藥前沿, 2017, 7(18):312-313.
李忠賢, 潘映紅. 腦梗死患者出院后生活質量應用延續護理的效果探討[J].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 2015, 15(a0):243-244.
謝花. 家庭護理指導對預防腦梗塞復發的作用觀察[J]. 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 2017, 5(20):10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