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倫
【中圖分類號】R473.7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2-03--01
股骨轉子間骨折也被稱之為粗隆間骨折,病變部位位于股骨大小轉子間,易發人群為老年群體。隨著社會老齡化進程的不斷推進以及交通業的發展,股骨轉子間骨折發病率呈逐年升高趨勢。由于骨折部位具備的解剖關系以及生理特點較為特殊,因此治療方法較多。股骨轉子間以松質骨為主,同時肌肉層具備豐富血運,具備較高的臨床愈合率。但受到骨折類型多樣性的影響,治療后易出現髖內翻、畸形愈合等情況,因此需參照患者具體情況為其應用合理的治療方式,才可保障疾病治療效果。
1 保守治療
在對股骨轉子間骨折實施保守治療時,根據病情的差異治療方法也各有不同,若患者的股骨轉子間骨折未出現移位與嵌頓的情況,則可應用“釘子鞋”開展治療,使患肢保持向外伸展30~40o,或對皮膚開展6~7周的牽引制動,依據復查結果適時指導患者開展功能鍛煉;若患者的股骨轉子間骨折發生明顯移位,則可應用手法對股骨髁實施復位,或將脛骨結節開展8~12周牽引,并將臨床護理工作加強,采用中醫骨折三期辯證治療進行配合,使骨折愈合得到促進。保守治療的開展不會對機體造成手術治療創傷,同時可對骨折周圍的軟組織以及血液供給得到保護,從而促使骨折愈合加快,可降低疾病治療費用。但保守治療開展需患者保持長時間臥床休息,因此易導致多種并發癥的發生。有學者通過研究報道稱,股骨轉子間骨折應用保守治療后容易引發髓內翻、肌肉萎縮、肢體短縮等各類并發癥,使患者生命質量降低。同時保守治療過程中,部分患者的配合度較低,因此容易導致骨折不愈以及畸形愈合的情況。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目前股骨轉子間骨折后保守治療的應用率極低,主要是對存在絕對手術禁忌癥的患者應用,也屬于骨科醫生的最后選擇。
2 動力髖螺釘治療
在對股骨轉子間骨折進行手術治療時,需以獲取骨折斷端良好連續性與穩定性為目的,使骨折愈合得到穩定環境,同時將骨折不愈合與畸形愈合的風險降低,盡可能避免并發癥的發生,使患者生活質量提高。有學者通過研究報道,動力髖可發揮加壓與滑動兩項功能,在對股骨轉子間骨折進行治療時療效確切,動力髖螺釘是依據人體股骨近端所具備的生物力學特點與解剖特點進行設計,因此可對抗剪切力與內翻,使骨折不穩定性因素得以消除。有學者通過研究認為,股骨轉子間骨折應用動力髖螺釘治療后可促進骨折愈合。但該治療方式仍舊存在其不足之處,無法對全部的骨折類型開展治療。有研究認為,在對Tronzo-EvasⅢ、Ⅳ型骨折進行治療時,動力髖螺釘的應用需尤其小心,而若患者為Tronzo-EvasV型骨折,則不可應用動力髖螺釘治療。由于動力髖螺釘的應用簡單,且價格低廉,因此若患者自身不具備較好的經濟條件,且骨折類型為Tronzo-EvasⅠ或Ⅱ型,則可為其應用動力髖螺釘治療。有學者認為,動力髖螺釘應用后所導致的并發癥主要為內固定失效以及股骨頭壞死。因此在對動力髖螺釘進行應用時,需根據患者自身的具體病情以及經濟條件進行綜合考慮。
3 股骨近端鎖定鋼板治療
在對股骨轉子間骨折應用鎖定鋼板進行治療時,鎖定鋼板屬于張力側固定,可獲取均勻的應力分布,與生物固定原則相符。有學者通過研究認為,若股骨轉子間骨折患者存在明顯骨質疏松癥狀,或是大轉子發生粉碎與分離的情況,或為冠狀骨折,則可為其應用股骨近端鎖定鋼板治療。有學者認為,股骨近端鎖定鋼板可發揮靜力固定以及動力加壓雙重功效,同時可達到類似內固定支架的作用。有資料報道稱,股骨近端鎖定鋼板可在股骨頭頸有效固定,避免應力作用下出現復位丟失,同時依靠鎖定螺釘,可使骨折和鋼板間形成整體結構,使骨折部位得到有效復位固定,將螺釘脫出的風險降低,可應用于Tronzo-EvasⅠ或Ⅱ型股骨轉子間骨折治療,也可用于骨質疏松以及粉碎骨折的治療,但偏心固定無法起到高效的抗股骨頭旋轉移位的功效。有學者通過研究報道稱,在對股骨轉子間骨折進行治療時,解剖型鋼板可發揮良好效果,但同時也具備明顯缺陷,目前國產的股骨近端鎖定鋼板仍舊存在一定缺陷,比如鋼板放置稍偏后則容易將螺釘打出股骨頸外。因此在手術開展前,需完善影像學檢查,根據患者的骨質情況為其采用合適的內固定材料,取得理想的治療效果。
4 Gamma釘治療
Gamma釘在股骨轉子間骨折治療中的應用時間較長,其應用后并發癥發生率為1%~8%。有學者提出,Gamma釘屬于相對閉合的髓內固定方式,其采用2枚股骨頸拉力螺釘對1枚粗螺紋釘進行取代,可達到股骨重建釘的功效,從而使正常的頸干角得到維持,同時可依靠髓腔中央固定承擔應力,發揮較強的抗扭曲力與抗剪力作用,使創傷程度減輕,減少患者的痛苦,促使骨折部位愈合。有學者通過研究報道稱,Gamma釘不足之處在于其不具備較好的抗旋轉能力,應用后容易導致股骨干骨折的發生。有學者通過研究報道稱,Gamma3型釘應用與股骨轉子間骨折治療時,由于髓內釘自身具備極高的機械強度,因此容易導致應力遮擋以及再骨折的發生。除此之外,若股骨轉子間骨折患者合并粉碎性骨折,在采用主釘置入時,容易導致骨折斷端出現分離移位的情況。
5 INTERTAN髓內釘治療
INTERTAN髓內釘屬于新型髓內固定裝置,通過將主釘的橫截面設計為梯形,使其所具備的抗旋轉穩定性得以增強;主釘具備外翻角,角度為40o,可使股骨外側壁以及大粗隆得到有效保護,使主釘所處的位置保持在髓腔中心;主釘遠端應用中空發夾設計,從而可使遠端應力得到有效分散,將應力骨折與大腿疼痛的發生減少。有學者發現,在對股骨轉子間骨折進行治療時,INTERTAN髓內釘的應用效果優于抗旋股骨近端髓內釘。 INTERTAN髓內釘的應用效果雖較好,但優于成本昂貴,因此難以推廣普及,且術后需進行多次透視,容易對患者及醫師產生輻射傷害。
6 抗旋股骨近端髓內釘
抗旋股骨近端髓內釘內固定屬于目前臨床上對股骨轉子間骨折進行治療的理想方式,相較于其他固定方式,抗旋股骨近端髓內釘均具備更為優秀的力學原理以及防旋轉作用。有學者通過研究報道稱,抗旋股骨近端髓內釘可對骨折部位縮短以及內翻畸形進行控制。也有資料報道,抗旋股骨近端髓內釘具備十分廣泛的適用證,但不可用作股骨頸骨折內固定治療。也有學者認為,該治療方式所存在的缺點為螺旋刀片難以取出,臨床上偶爾可見取出失敗者,但當患者年齡較大,無需開展內固定物取出時,抗旋股骨近端髓內釘內固定屬于理想的治療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