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孝陳
【摘 要】目的:采用PDCA管理的方法,降低PICU監護儀報警率,提高PICU監護儀報警應答及時性。方法:2019年5月1日至2019年5月31日收治的82例患兒作為對照組,實施常規管理方法。2019年7月1日至2019年7月31日收治的92例患兒作為觀察組,采用PDCA的管理方法,比較兩組監護儀報警率,監護儀報警后護士應答反應的時間,以及病房噪音分貝值。結果:監護儀報警率觀察組較對照組低,報警后護士應答反應的時間觀察組較對照組短,病房噪音分貝值觀察組較對照組低,差異明顯(P<0.05)。結論:采用PDCA管理方法明顯降低了監護儀報警率,提高了監護儀報警應答,降低了護理風險,為患兒營造了舒適安全的病室環境。
【關鍵詞】兒童重癥監護室;監護儀報警、PDCA、分貝值
【中圖分類號】R72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2-03--01
兒童重癥監護室是收治危重患兒的場所。患兒出現異常情況時監護儀會報警,起到警示的作用,但是在臨床工作中,護士對心電監護報警存在不應答或者延遲應答的行為[1-2]。醫療衛生機構關注的患者十大安全問題顯示,警報危害為首要問題,由于各種原因導致的監護儀頻繁報警以及錯誤的報警,會導致護士焦慮和疲勞,增加不良事件發生的風險[3]。本科室采用PDCA的管理方法降低了PICU病室的噪音分貝值,報道如下:
1 一般資料
2019年5月1日-2019年5月31日共收治患兒82例,其中男59例,女23例,年齡12小時-12歲,平均年齡2歲4月9天。應用PDCA的管理方法后,2019年7月1日-2019年7月31日共收治患兒92例,男60例,女32例,年齡15小時-11歲,平均年齡2歲3月4天。兩組患兒性別、年齡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2 PDCA循環法
2.1 計劃
2.1.1 分析現狀 找出問題,成立質控小組,小組負責人制定活動計劃,規劃每次活動的時間、負責人、使用的方法以及實施的地點,采用頭腦風暴法,并畫出魚骨圖。根據2/8定律,得出主要的原因是:(1)未根據患兒的年齡及病情設置報警范圍,報警范圍設置不合理。(2)護士缺乏責任心,對監護儀報警應答的重視程度不夠。(3)護士未能充分掌握監護儀使用的功能。(4)工作繁忙時,未能及時的應答。
2.1.2 擬定計劃 小組成員根據制定的調查表,A班10點,P班19點,N班4點觀察當班患兒監護情況,每次觀察15min。
2.2 實施
討論對策,針對以上原因,實施以下改進措施,(1)加強教育,護士長反復在晨會和科室群里傳達并強調及時應答監護儀報警的重要性,增強護士的責任心。(2)聯系廠家培訓:監護儀的使用、報警范圍的設置、聲光的識別、維護的方法。(3)在監護儀上吊塔上統一粘貼醒目標語:今天你關注我了嗎?(4)統一粘貼各年齡階段患兒的正常生命體征以及報警范圍,以便參考設置。(5)白天監護儀音量調節至6檔,夜晚監護儀音量調節至4檔。(6)電極片每班更換,血氧探頭每7天更換,如有損壞及時更換。(7)正確安置血氧探頭以及電極片的位置。(8)同一病房,責任護士相互幫助,相互提醒,關注監護儀報警。(9)制定監護儀報警的應答流程以及處理流程。(10)科室文化教育:提高團隊協作,為患兒提高安全舒適住院環境。
2.3 結果
采用SPSS21.0進行數據分析,兩獨立樣本進行t 檢驗。監護儀報警率采用卡方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 討論
提高護士對監護儀報警的敏感性和應答的及時性,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引起重視和對監護儀報警的認知程度,通過此次PDCA活動,工作在臨床一線的護士自動自發的參與到監護室的護理安全質量控制中,每次小組例會,采用頭腦風暴的方法,開發無限的腦力資源,找到解決的對策,并且這些對策是責任護士提出的,實施的積極性和效果明顯,提高減少了監護儀報警率,增強了護士的責任心[4]。本次PDCA活動,監護室的噪音分貝值均數降至51.90dB,較前明顯下降。
總之,本科室運用PDCA的管理方法,減少PICU監護儀的報警率、提高應答的及時性,為患兒營造了安靜安全的監護室環境,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吳俊,葉志弘,陳香萍.ICU床邊監護儀報警現狀及影響因素分析[J].護理學雜志,2015,30(24):20-22,26.
何佳.品管圈活動在降低急診搶救室患者監護儀報警發生率中的應用效果[J].廣東醫學,2018,39(z1):312-313.
段雪,張靜萍.ICU護士對常用監護儀報警應答疲勞知信行問卷的編制與信效度檢驗[J].護理研究,2019,33(7):1125-1129.
張蘭.環境噪聲對兒童認知能力影響的實驗研究[D].天津:天津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