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維
【中圖分類號】R562.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2-03--02
支氣管哮喘是一種非常常見的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常與直接和(或)間接的刺激因素引起氣道高反應性有關,并伴隨慢性氣道炎癥。誘發多樣:常有包括呼吸道感染、變應原暴露、劇烈運動、大笑、哭鬧、氣候變化等誘因。當遇到各種誘因、秋冬季節或換季時發作或加重,在夜間或者凌晨發作的時間比較多,并且如果孩子發作起來,其會出現咳嗽、喘息、氣促、胸部緊迫感、和(或)咳嗽等癥狀、伴有可逆的氣流受限。癥狀和氣流受限均隨時間和強度改變。癥狀和體征也可以自發緩解或經藥物治療緩解,或者幾個星期或幾個月不發作。平喘藥通常能緩解癥狀,可有明顯的緩解期。
當孩子出現咳嗽、喘息等癥狀后一定要到正規醫院找醫生評估、診斷。確診為支氣管哮喘后堅持長期、持續、規范、個體化治療,越早治療越好。
一、哮喘分為
1)急性發作期:突然發生喘息、咳嗽、氣促、胸悶等癥狀,或原有癥狀急劇加重。此時快速緩解癥狀,如平喘、抗炎等。治療藥物:① β2受體激動劑、② 全身性糖皮質激素、③ 抗膽堿能藥物、④ 短效茶堿、⑤ 硫酸鎂。
2)慢性持續期:近3個月內不同頻度和(或)不同程度的出現過喘息、和、咳嗽、氣促、胸悶等癥狀。
臨床緩解期:經過治療或未經治療癥狀,體征消失,肺功能恢復到急性發作前水平,并維持3個月以上。
這兩個期防止癥狀加重和預防復發,如避免觸發因素、抗炎、降低氣道高反應性、防止氣道,并做好自我管理,定期隨診,獲得良好的癥狀,維持正常的活動水平,提高生命質量,減少未來急性發作、氣流受限持續存在和治療副反應的風險。治療藥物:①.吸入型糖皮質激素、②.白三烯調節劑、③.緩釋茶堿、④.長效β2受體激動劑、⑤.肥大細胞膜穩定劑、⑥.全身性糖皮質激素、⑦.聯合治療。
二、哮喘居家管理:
1.患兒監護人可對主診醫生表達期望和關注,建立良好的伙伴關系,以便交流,獲得知識、自信和技能。
2.哮喘是一種以慢性氣道炎癥為特征的異質性疾病。它的治療也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定期復查隨診,監測癥狀控制情況及時調整藥物、評估風險因素和有無惡化,記錄對于治療的變化反應。大多數患兒經過數天初始治療后癥狀得到改善,但明顯改善在3-4月才能看到,在一些嚴重或需要長期治療的疾病,時間會更好。所以監護人一定建立信心,保持良好心態。
3.除了藥物干預,非藥物干預在改善控制癥狀和減少遠期風險起到很大的
協助作用。
1)患兒避免待在吸煙的環境中,建議哮喘患兒的父母或看護者不要抽煙,禁止在兒童所在的房間或車里抽煙。
2)患兒日常生活勞逸結合,參加常規的體育鍛煉,增強體質。但注意運動量不要太大,太劇烈。
3)避免和消除致敏物質,杜絕再接觸致敏物質。
4)飲食宜清淡,選擇瘦肉、雞蛋、豆類等優質蛋白的食物,多食用含維生素的新鮮蔬菜、水果,提高患兒的抗病力。
5)如為肥胖兒應科學減肥。
6)體弱、中重度哮喘患兒建議每年接種流感疫苗。
7)避免接觸毛絨玩具、貓、狗、花朵、之類的東西。當花粉、霉菌計數較高時,關閉門窗、呆在室內,減少暴露。避免接觸香水等刺激性物質。
8)當戶外環境差如:嚴重空氣污染、寒冷、或空氣濕度低,病毒流行時避免戶外活動。
4.在醫院時多學習和接觸哮喘的相關信息,回家后通過各種途徑繼續再學習和理解哮喘的本質、發病機制,避免觸發、誘發哮喘發作的各種因素的方法,
5.掌握PEF的測定方法,自我監測、書寫哮喘日記,制定哮喘行動計劃,
了解病情變化,認識嚴重的發作和開始初始治療和區別。
1)早期惡化癥狀包括:增加的癥狀、增加的咳嗽,尤其是晚上,昏睡,
或減少的運動耐力,日間活動受限包括吃飯,對緩解藥物反應較差。
2)當出現急性窘迫、昏睡、對初始治療無效或明顯惡化,尤其是<1歲的兒童;1天吸入β2受體激動劑超過3小時/天,或24小時需要很多需要緊急就診。
3)當1-2小時內對吸入β2受體激動劑無效,孩子不能說話、喝水;呼吸受限、紫紺,或家里缺乏搶救資源應立即轉運醫院。
4)緊急治療:當患兒有呼吸窘迫時立即通過面罩吸入氧氣治療低氧血癥和沙丁胺醇2 5mg或等量的其他制劑融于3ml生理鹽水霧化吸入。
5)藥物的管理:在醫生指導下堅持合理用藥,不能擅自調整藥物及劑量。了解各種藥物的特點和治療目的及快速緩解藥物的作用特點、藥物使用裝置的使用方法(特別是吸入裝置)及不良反應的預防和處理對策。
6)醫療資源:緊急情況下主診醫生電話、急診電話、救護車服務和搶救藥物。
除上所述,隨著科技的進步,醫療條件會越來越好,我們要有正面、積極的心態,創造好的環境,減少哮喘的發生,還孩子一個健康快樂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