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秀軍
【摘 要】目的:探討腹腔鏡手術在胃穿孔修補術中的療效。方法:選取2018年5月-2019年4月收治的64例胃穿孔患者為研究對象,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2例。對照組實施常規開腹胃穿孔修補術,觀察組應用腹腔鏡進行胃穿孔修補術。對比兩組療效。結果: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手術出血量、術后排氣時間、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等方面的數據均優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腹腔鏡胃穿孔修補術,可減小手術所造成的創傷面,緩解患者疼痛感,縮短術后排氣時間,促進其盡快康復。
【關鍵詞】腹腔鏡;開腹;胃穿孔;修補術
【中圖分類號】R473.6【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2-03--01
胃穿孔是胃潰瘍的嚴重并發癥,主要由于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增加,而出現十二指腸黏膜層和肌層潰瘍不斷加深,最終發生穿孔[1]。目前治療胃穿孔大多采用手術方法,其中應用最廣泛的就是開腹修補術,但由于創傷大、術后恢復慢等問題,限制了其在臨床上的應用。近年來腹腔鏡修補術逐漸發展成為胃穿孔治療的常用術式。本研究對腹腔鏡修補術治療胃穿孔的應用效果進行分析?,F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5月-2019年4月收治的64例胃穿孔患者為研究對象,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2例。其中對照組中,女性15例,男性17例,年齡36-52歲,平均(40.41±3.25)歲。穿孔時間3-10h,平均穿孔時間(6.25±0.42)h。觀察組中,女性16例,男性16例,年齡36-51歲,平均年齡(40.1±3.08)歲。穿孔時間3-10h,平均穿孔時間(6.78±0.38)h。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該組患者接受傳統開腹手術治療,采用氣管插管全麻后,在患者右上腹直肌部位作一橫切口,約10 cm,探查穿孔部分,切除壞死病灶縫合后放置引流管引流,最后均給予胃腸減壓、營養支持、抑酸、抗感染、維持水和電解質平衡等治療,間隔一段時間后行胃鏡復查。
1.2.2 觀察組 采用腹腔鏡修補術?;颊呷⊙雠P位,在臍下緣穿刺建立人工氣腹,維持壓力在12-13mmHg。置入腹腔鏡探查,于左、右鎖骨中線肋緣下3cm建立操作孔,在腹腔鏡直視下將外溢的胃腸道內容物及滲出液吸盡,腹腔采用生理鹽水和甲硝唑溶液反復沖洗,暴露穿孔部位,取穿孔邊緣組織快速送檢,確認非癌性病變后在距離穿孔邊緣5-8mm處采用4號絲線進行全層間斷縫合,并以大網膜覆蓋固定于穿孔處,檢查修補處無滲液后,再用甲硝唑和生理鹽水對腹腔進行反復沖洗,將液體盡量吸盡,放置引流管,將二氧化碳氣體排出。引流管持續引流2-3d。術后給予抑酸、禁食、胃腸減壓、抗生素、腸外營養支持等常規治療。
1.3 觀察指標[2]顯效:患者穿孔完全愈合,無并發癥出現;有效:患者病情明顯改善,有輕微并發癥出現;無效:沒有達到上述標準。臨床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對比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量用例數百分比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檢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為78.13%,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6.88%,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的術中出血量、下床活動時間、胃腸功能恢復時間、住院時間及并發癥發生率比較差異明顯,(P<0.05)。
3 討論
胃穿孔為消化道潰瘍嚴重并發癥,約有25%患者需要經住院治療。該病好發于老年患者,具有一定的季節性,以冬季為主。隨著質子泵抑制劑的廣泛應用,可明顯提高治療效果;但約5%的胃穿孔患者病情未得到改善,需要手術治療。H2受體阻滯劑、堿性藥物、抗幽門螺桿菌和胃黏膜保護劑應用,可減少胃液酸度,有效促進潰瘍愈合。常見手術方案包括開腹修補術、神經切斷術和胃切除術等。單純胃穿孔修補術可降低對患者的損傷,縮短治療時間,成為治療胃穿孔的標準治療方法。
傳統的開腹性手術創傷較大,對于腹部沖洗面積較大,術后容易造成感染、腸粘連、腸梗阻等并發癥[3]。腹腔鏡下手術創傷較小,大范圍的對腹腔進行探查,對局部術野進行放大,視野比較清晰,角度可以進行調整,進鏡之后利用輔助性的手段對穿孔部位進行確認,觀察穿孔部位的病變嚴重程度,有效的避免了漏診和誤診的發生。同時腹腔鏡下手術,腹腔臟器在空氣中暴露相對較少,其受到環境和細菌影響的程度較小,利于術后恢復,縮短了下床活動的時間,提高了預后恢復的效率。另外腹腔鏡下修補穿孔,可以更加徹底的對食物殘渣和消化液進行清理,直視的條件下進行腹腔沖洗和有效的引流,避免了傳統開腹手術中經驗性操作,明顯的降低了腸粘連和腹腔膿腫的發生率。
本研究結果顯示,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為78.13%,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6.88%;觀察組患者手術出血量、術后排氣時間、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等方面的數據均優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綜上所述,針對臨床確診為急性胃穿孔的患者,給予患者應用腹腔鏡輔助胃穿孔修補術的治療方式,可以取得顯著的臨床療效,提高患者術后生活質量并降低患者術后相關并發癥的發生,因此值得在臨床中大力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徐志誠,王曉東. 腹腔鏡修補術治療胃穿孔的療效分析[J]. 微創醫學,2019,14(3):314-316.
路江鴻,路遠,尹永鵬,等. 腹腔鏡胃穿孔修補術治療胃穿孔的效果及對炎癥因子的影響[J]. 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19,4(24):91-93.
王驊,劉習紅,王希. 腹腔鏡胃穿孔修補術治療急性胃穿孔的臨床觀察[J]. 錦州醫科大學學報,2019,40(3):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