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海流
【中圖分類號】R61.4【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2-03--02
小兒的身體機能還沒有發育完全,自身的機體抵抗力也較差,因而常會出現一系列的疾病。當患兒的疾病較為嚴重,需要做手術才能治愈時,就必然會應用到麻醉。麻醉本身就存在一定的風險,而且有相關研究顯示,小兒麻醉的風險性要高于成年人的麻醉風險性。在小兒麻醉的過程中,其常用的麻醉藥有中樞止痛藥以及吸入性麻醉藥等。而其麻醉方式一般分為吸入給藥、直腸給藥、靜脈給藥、皮下或肌肉注射給藥以及鼻腔給藥等。在臨床上最常用的小兒麻醉方式為靜脈、吸入給藥,通過此種方式給藥,對小兒大腦起到的作用均是一次性的。當其在血液內的濃度降低時,麻醉效果也會變淺,通過代謝將藥物排盡后,患兒也會恢復清醒。小兒在麻醉清醒的過程中,普遍均會出現嗜睡、精神恍惚等現象,許多家長認為會對患兒的身體發育產生較大的影響。本文接下來簡要分析關于小兒麻醉的相關知識。
1 關于麻醉藥的代謝
對于小兒與成人來說,其最大的區別在于年齡的大小、身體上的發育是否完全等方面。小兒需要較長的時間才能成長、發育成為大人(成人),同時自身身體中代謝某些鎮靜藥物或麻醉藥物的酶也需要不斷的成長發育。成人與小兒之間,代謝某些鎮靜藥物或麻醉藥物的酶也存在一定的差異。小兒不是縮小版的成人,其在心理、身體上均沒有發育成熟,與成人的身體狀況存在較大的差異。因此其決定小兒藥物效應的因素也具有較大的復雜性,在直徑、麻醉小吳的吸收、清除以及代謝等過程中,均可能與成人存在較大的差異。由于兩者之間的身體狀況、體質、免疫力不同,即時使用的藥物濃度相同,也可能產生不同的藥效反應強度與性質。成人與小兒之間的疾病種類也存在一定差異,疾病的發病原因、機制也會存在異同性,部分疾病也只會在小兒身上出現。因此由于兩者之間的代謝途徑以及代謝酶的發育程度存在差異,藥物在小兒身體中的代謝速率也可能會出現增強或減慢。
2 關于麻醉藥物會不會對患兒智力造成影響
小兒麻醉存在一定的風險,并且也會比成人略高。但是,因麻醉使得小兒變笨的這一說法,一直以來均缺乏有效、科學的依據。小兒麻醉會使人變笨,這一說法的最早出現時間是于1999年發表的一篇論文中。在此論文中,通過對動物的實驗,發現NMDA受體阻滯劑會讓新生動物的大腦細胞出現凋亡增加。直至2003年后,又通過對新生大鼠的實驗,發現新生大鼠通過笑氣和咪唑安定及雞尾酒麻醉6小時后,出現大鼠海馬的某個生理功能受到損傷。在后續的麻醉4周-4個月這一時期的隨訪記錄中,發現大鼠發生空間認知障礙。而在后續的文獻報道中,通過對動物實驗的進程、結果進行分析,發現在實驗中所使用的麻藥劑量遠遠高于臨床使用量。如麻醉藥物氯胺酮:在臨床上使用量僅為2mg/kg,而在動物實驗中的用量高達20~100mg/kg,是臨床上的20倍以上。由于麻醉藥物劑量的超高使用,導致動物麻醉后的生存率大幅度降低,有近50%的動物會死亡。麻醉后活下來的動物,大多數也會出現內環境紊亂、缺氧等極為嚴重的并發癥。同時,人類的神經在出生前就已經成長完成,僅會保留包括海馬在內的部分腦區的神經再生功能。海馬與人們的記憶能力、學習能力有效大的關系,其中的細胞凋亡屬于正常的生理性新陳代謝。在現階段的醫學研究中,也尚未發現麻醉、鎮靜藥物誘發大腦細胞凋亡的相關報道。因此,對于麻醉會致使小兒變笨這一論點,迄今為止也沒有科學、有效的研究根據。
3 關于麻醉術后患兒出現的不良反應
小兒在麻醉手術后,清醒階段可能會出現呼吸抑制、惡心、精神恍惚、過敏以及瘙癢、煩躁等不良反應。隨著麻醉藥物的不斷代謝,麻醉效果也逐漸消失?;颊叩陌Y狀也會逐漸消退,當患兒術后的不良反應較為嚴重時,需及時安排醫生進行針對性處理。如:嘔吐極為頻繁。當患兒在嘔吐時,需協助其將頭偏向一側,將嘔吐物排出體外,避免患兒出現誤吸。同時,患兒在手術前的4-6小時內也不能進食,防止在嘔吐時出現誤吸而發生呼吸道阻塞,從而會導致患兒出現腦缺氧的癥狀。小兒在麻醉后通常會出現一定的煩躁情緒,對于醫師、護士的接觸表現為不配合的狀態,隨著時間的推移也會逐漸平復。當患兒出現麻醉后煩躁時,需給予其更為密切的關照。防止患兒出現墜床,從而給患兒心理、身體上帶來更大的傷害。而其若是在術后出現寒戰反應時,也需注意保暖,保暖措施實行后,寒戰也可能會依舊存在。
4 結語
小兒與成人之間的身體身體狀況存在較大的差異性,自身的各個器官發育程度、機體免疫力均有較大的不同。因此成人麻醉與小兒麻醉的效果、風險性也有差異性,不可否認的是,小兒麻醉的風險性更高。在具體的小兒麻醉過程中,麻醉會讓小兒在清醒時期出現一定的嗜睡、惡心等不良反應。但是,其由于麻醉劑量使用較小,不會給小兒的智力發展帶來影響。因此患兒家屬在小兒需進行手術時,還需正確認識麻醉的作用與效果等。同時,患兒家屬還需告訴醫生正確、真實的情況,才能為麻醉醫生的選擇提供一定依據,最大限度的避免麻醉的風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