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高俊
【中圖分類號】R571.6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2-03--01
阿奇霉素在當前臨床上的應用范圍較廣,療效顯著,是一種生物利用度較高、吸收性較好的新型廣譜抗生素。臨床應用以來這種藥品的優勢逐漸顯現,尤其是在上呼吸道感染疾病、生殖器官感染類疾病中的應用頻率相對較高。雖然阿奇霉素的應用療效已經被有效證實并受到廣大群眾的青睞,但是其使用風險也已經被證實,阿奇霉素的不當使用能夠嚴重影響血液以及淋巴系統、肝膽系統、皮膚及軟組織損害、神經系統、心臟及耳返迷路異常等多個器官,造成相關不良反應。嚴重時損害免疫系統有休克或致死的可能性。尤其是作用于兒科門診中,該藥品的使用應提高警惕。
一、阿奇霉素使用現狀
阿奇霉素應用于兒科主要可以針對支/衣原體、細菌等多種病原體造成的感染起到治療效果。最常見的疾病類型包括上呼吸道感染(支氣管炎癥、口腔粘膜感染、小兒肺炎、中耳炎等)多種。在阿奇霉素廣泛應用以來,臨床已經證實這類藥物應用后可以產生不良反應,此外不合理的應用還會直接影響藥效。兒童使用后最常見的不良反應集中于消化系統,如(惡心、嘔吐、食欲消退、上腹部不適、腹瀉等)。除此之外頭痛以及體表發熱也是阿奇霉素能夠導致的常見并發癥。
兒科使用阿奇霉素應該引起注意,為了避免用藥安全事件的發生,服藥時應該嚴格遵醫囑,同時要掌握用藥細節。本文就阿奇霉素應用時應該注意的幾點主要問題做總結。詳細如下:
二、阿奇霉素使用的注意事項
(一)根據阿奇霉素的制劑類型合理選擇服藥方式
阿奇霉素應用于兒科時,通常以干混懸劑、顆粒劑兩種類型,此外靜脈注射液也是常見的制劑類型。干混懸劑以及顆粒劑的使用應該使用溫開水進行沖泡,很多家長認為使用滾燙的開水沖泡效果更加好,然則不是。開水沖泡很容易破壞阿奇霉素的化學成分,對藥效有一定的影響。此外,沖泡不合理會引起小兒嘔吐以及其他腹部不適癥狀。
(二)合理選擇服藥時間
相比于成年人,兒童的身體抵抗能力較弱,因此在服用任何藥物的過程中出現不良反應以及其他安全事件的風險也相對較高。阿奇霉素屬于抗生素,在抑制病原體的同時還會造成副反應。尤其是藥物劑量過大或者服藥時間錯誤的情況下。根據有效的統計發現,阿奇霉素應用于兒童時,持續長時間用藥能夠造成較多的副反應,這與阿奇霉素本身的藥代學有著較大的關系。阿奇霉素的藥學分析結果提示,該藥半衰期較長,在人體組織的分布面積較廣,但口服或靜脈滴注后血藥濃度比組織濃度低,就權威機構提供的藥學分析結果提示,阿奇霉素在組織中的分布濃度幾乎是同時期內血液中濃度的100倍,最低不低于10倍。這種現象可以說明阿奇霉素的應用更具有針對性,可以集中作用于炎癥部位。但半衰期相對較長的情況下,血藥濃度無法在短時間內降低,長時間連續服藥有可能導致血清及組織內藥物濃度的積聚,造成不良反應的概率相對較高。因此兒童使用阿奇霉素應該遵循服藥3天,停藥4天的原則。停藥的過程其實是等待藥物濃度消退的過程。
除了服藥周期,日常服藥時應該遵照說明書以及醫師的建議。不同廠家的藥物其使用方式也存在差異。臨床上最常見的是輝瑞藥業有限公司生產的“希舒美”阿奇霉素,該藥物屬于進口,口服時可以與食物同服,卻不影響療效。國產阿奇霉素的服用應在飯前服用,空腹服藥是絕對禁止的。
(三)藥物同服的注意事項
阿奇霉素的服用應該注意同時服藥的藥物性質,醫師會建議不與含鋁以及鎂的藥品同時服用。鋁元素以及鎂元素會影響阿奇霉素在人體組織及血液中的分布,降低藥物濃度,這對療效有較大的影響。因此治療過程中應該合理選擇含鋁及含鎂元素藥物的用藥時間。阿奇霉素的服用后2h再服用“鋁鎂”藥物可以降低不良反應。
除了含“鋁鎂”藥物,阿奇霉素的使用應當絕對禁止與“茶堿”類藥物同服。如氨茶堿、膽茶堿、思普菲林等幾種。除此以外,芐丙酮的同時應用也應該盡量避免。羅列以下幾種與阿奇霉素同時使用時應引起重視的藥物:(地高辛、麥角胺、三唑侖、紅霉素、螺旋霉素、麥迪霉素、利福布汀)等。
(四)根據兒童的體重以及年齡合理給藥
任何藥物的使用,成人與兒童的劑量出入都很大。使用阿奇霉素時需要合理考量兒童的體重以及年齡,1—3歲的兒童通常以100mg/次的方式給藥,每天最大劑量不應超過150mg,連續給藥3d后應停藥。4—8歲的兒童口服給藥200mg/次,當日最大劑量應≤250mg。連續給藥的周期同樣不應超過3d。9—12歲的兒童,300mg/次,可每次服用150mg,2次/d,超過12歲的兒童可以每次口服200mg,每日最大劑量不超過400mg。給藥時也需要根據患兒的具體體重以及近看狀況綜合評估,體重大于45kg的患兒劑量與成人一致。
三、結束語
阿奇霉素能夠導致的不良反應以及毒副作用較多,由于該藥物應用后的臨床療效較好,應用范圍較廣,臨床上應用頻率逐漸增多。但根據較多的數據研究顯示,阿奇霉素的用藥有很多禁忌事項,尤其是應用于兒童時,應藥物劑量、服藥方法、服藥時間以及療程和配伍的不合理均能夠影響藥物療效。在具體給藥時應提高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