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冬梅 肖文藝
【中圖分類號】R49【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2-03--02
頸椎病具有較高的發病概率,并且在實際生活中也很多人受到該疾病的影響和傷害。根據相關調查顯示,頸椎病的發生會給患者的身體造成嚴重的影響,并且還會給患者的工作、生活造成嚴重的影響。在辦公室中,脊椎病較為流行,因此大家需要做好預防工作。下文針對頸椎病的預防進行詳細介紹。
1 頸椎病
頸椎病,又被稱作是頸椎綜合征,為增生性頸椎炎、頸椎骨關節炎、頸椎間盤脫出癥、頸神經跟綜合征,屬于一種退行性病理改變的疾病。主要是因為頸椎長時間勞損、骨質增生、椎間盤脫出、韌帶變厚,導致的頸椎脊髓、椎動脈受壓、神經根受壓,致使功能障礙臨床綜合征。主要表現有椎節松動、失穩,髓核突出、脫出,骨刺形成,韌帶肥厚、繼發椎管狹窄等等,對鄰近的神經根、椎動脈、脊髓、頸部交感神經等組織受到刺激、壓迫,導致的癥狀與體征。頸椎病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神經根型頸椎病、頸型頸椎病、交感神經型頸椎病、椎動脈型頸椎病、脊髓型頸椎病、事關壓迫型頸椎病。
2 頸椎病癥狀
典型癥狀:頸背疼痛、手指發麻、上肢無力、下肢乏力、頭暈、行走困難、嘔吐、惡心、吞咽困難、視物模糊等。
其他癥狀:耳鳴、心前區疼痛、心動過速等。
3 頸椎病的病因
第一,頸椎退行性變。頸椎退行性改變,是引起頸椎病的重要因素,其中最為突出的是椎間盤退變,其是引起頸椎結構退變的主要因素。并且由此演變出脊椎病病理解剖和病理生理改變。椎間盤變性、韌帶-椎間盤間隙的出現和血腫形成、椎體邊緣骨刺形成、頸椎其他部門退變、椎管矢狀徑和容積減小。
第二,發育性頸椎椎管狹窄。最近幾年,相關研究表示,頸椎管內徑,特別是矢狀徑,對頸椎病的發生和發展,以及對頸椎病的診斷、治療、手術方式、預后判斷有著緊密的聯系。部分人頸椎退變較為嚴重,骨贅增生較為明顯,但是并不發病。究其原因,頸椎管矢狀徑較寬,椎管中存在較大的代償間隙。部分患者頸椎退變較為嚴重,但是癥狀出現較早和嚴重。
第三,慢性勞損。慢性勞損,主要是指超出正常生理活動范圍內,最大限度、局部可以耐受時值的各種超限活動。因其和外傷、工作以外、生活以外具有一定的差別,因此容易被忽略。但是,其和頸椎病的發生、發展、治療、預后存在一定聯系,該種勞損的發生和起因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睡眠體位不良,長時間以不良睡眠體位,大腦在休息狀態中無法及時進行調整,那么一定會引起椎旁韌帶、肌肉、關節平衡失調。工作姿勢不當。根據相關數據統計,工作量不大,強度不高,但是因為處于坐位,長時間低頭工作,因此具有較高的頸椎發病率,其中包括辦公室人員、家務勞動著、打字抄寫者、刺繡女工、裝配工等等。體育鍛煉不當。正常的體育鍛煉,可以有效提升身體素質,但是過度的頸部耐量活動,如人體倒立、翻筋斗等,會使頸椎的負荷加重,特別是在沒有正確指引下。
第四,頸椎先天性畸形。針對正常人頸椎,在健康檢查和對比研究性攝片中,發生頸椎段存在異常的,其中骨骼明顯畸形大約為5%。
4 頸椎病的預防
第一,工作習慣。辦公族、電腦族、長期從事案頭工作的人,在工作期間需要適當的進行休息和活動,可以做一些頸部保健操,進而促進全身血液循環,以防局部肌肉疲勞,對頸椎損傷起到預防與緩解的作用。在頸椎病中,頸椎損傷是非常重要的致病因素,想要有效避免頸椎損傷,需要避免頸部外傷和落枕,以防頸椎韌帶發生損傷,保證頸椎穩定性。并且,需要避免長時間低頭工作,以防頸椎椎間盤出現退變,在工作1h以后,可以對體位進行改變。此外,需呀對不良的工作習慣和生活習慣進行改變,如不要臥在床上閱讀和看電視。應保持正確的坐姿。在座子上,需要以自然的端坐位,頸肩部需要放松,處于舒適自然的姿勢,背部與臀部需要和椅面充分接觸,雙肩處于后展位,兩肩連線和桌緣處于平行,脊柱正直,兩腳著地。把桌椅高度調節到和身高比例合適的狀態,保證目光和電腦屏幕相平,雙肩保持放松。頭頸部不要過度前屈和后身。此外,工作一段時間以后可以抬頭望遠。在長時間近距離看物時,特別是在低頭狀態下,不僅對頸椎有所影響,還會對視力有所影響,有可能會導致屈光不正。因此,在長時間伏案時,需要抬頭向遠方進行眺望,這樣不僅可以使疲勞感消除,還有助于頸椎保護。
第二,睡眠習慣。睡眠時,需要保證胸部、腰部自然曲度,雙膝、雙髖處于屈曲狀臺,放松全身肌肉。對枕頭的高度進行調整,枕頭形狀最好保證中間低,兩端高,床鋪應以保持脊柱平衡為宜。
第三,醫療易于保健操鍛煉。沒有任何頸椎病的癥狀的人,每天早晚可以進行緩慢屈伸、左右側屈、旋轉頸部運動,加強長抗阻收縮鍛煉。頸椎病人需要戒煙,或者是少吸煙,進而患者頸椎疾病癥狀。不要過度勞累,不要過度負重與人體振動,降低對椎間盤的沖擊。
第四,避免潮濕和風寒。在夏天,空調和風扇不要直接吹頸部,出汗以后不要直接吹冷風,或者是直接用冷水洗頭頸部,或者是在涼枕上睡覺。在冬季外出時,需要戴圍巾,或者是穿高領毛衫,以防頸部受到風寒。
第五,給予青少年頸椎健康重視。青少年學業的競爭壓力不斷提升,長時間看書學習會對青少年頸椎造成較大的影響,從而導致頸椎病發病低齡化。在中小學和大學中,對有關頸椎病保健知識進行宣傳,使學生可以形成頸椎病保健意識,使其注重頸椎健康,形成良好的健康學習理念,從根本上避免頸椎病的發生。
第六,注意飲食。多食用高鈣、高蛋白食物,如雞肉、魚肉、豆制品、鴨肉、牛奶、蝦類。多食用一些新鮮蔬菜和水果。中醫覺得生地、山萸肉、胡桃、黑芝麻、牛骨等,都具有補腎髓的功能,把這些材料加入到餐飲中,具備強壯筋骨,推遲脊柱、腎脫變。
第七,多進行戶外運動。軟骨組織的營養并不是通過血液供給的,而是通過壓力變化導致的營養交換。若缺乏活動,軟骨會發生營養不良,進而出現退化。而多做戶外運動,可以對頸椎起到養護作用。例如,打球、游泳、瑜伽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