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文孔
【中圖分類號】R748.29【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2-03--02
麻醉是臨床常用手段,其主要表現為“感覺喪失”、“知覺喪失”。感覺喪失能夠是局部性、也能夠為全身性,主要以患者意識喪失、全身知覺喪失作為臨床表現。而從醫學角度來看,麻醉的意義主要在于通過藥物或其他方式使患者局部或全身喪失感覺,從而達到無痛的目的,在各項醫療檢查手段中和手術治療中具有重要意義。麻醉為臨床進行診斷性操作或者進行手術治療的一項措施,主要為消除或減輕機體疼痛感,從而保障患者順利手術。多數患者在進行診斷性檢查或者手術操作時,常常伴有強烈疼痛感,需要使用麻醉藥物方式,使肢體失去知覺,同時檢查操作以及手術操作還能導致反射性不良反應以及人體精神緊張情況發生,例如若患者采取胃腸道手術進行治療,易導致嘔吐、惡心等癥狀,而長期不適體位,容易使患者痛苦感和不適感增加,因此應建議患者在安全、舒適的環境內采取手術治療。
1 麻醉前用藥目的
麻醉前用藥目的較多,主要包括以下內容:①麻醉前用藥能夠使每位病人的焦慮和抑郁情緒得以消除,促進患者在麻醉前能夠維持安定狀態,配合操作。同時能夠使全身麻醉藥的效果得以增強,使全麻藥用量減少以及不良反應減輕,能夠促進病人遺忘部分不良刺激。②使病人的痛閥得以提高,避免麻醉前有創操作和原發疾病所致機體疼痛。③對人體呼吸道腺體的分泌功能產生抑制,使唾液分泌得以減少,維持人體口腔內的干燥,避免出現誤吸等不良事件。④使麻醉或手術所引發的不良反射得以消除,尤其對于迷走神經反射,將由于疼痛或激動所致的交感神經興奮進行抑制,能夠使人體血液動力學維持穩定狀態。
2 硬膜外阻滯的適應癥和禁忌癥
硬膜外阻滯麻醉通常用于胸壁手術、頸部手術、上肢手術中,但由于部分麻醉管理技術以及麻醉操作十分復雜,在應用麻醉時應保持謹慎態度。該種麻醉方式的禁忌癥與腰麻十分相似,對于存在凝血機制障礙、脊柱結核、嚴重畸形、休克、穿刺皮膚感染、中樞神經系統疾病者,均為禁忌。
3 常用麻醉藥物
安定鎮靜類藥物包括咪唑安定;催眠藥包括魯米那;鎮痛藥包括芬太尼、嗎啡、哌替啶;抗膽堿藥包括阿托品、東莨菪堿。
4 不同麻醉藥物作用
①安定類鎮靜藥物能夠促進人體記憶消失、肌肉松弛、情緒穩定,同時能夠達到防治局麻藥中毒目的;②催眠藥能夠使病人情緒狀態維持平穩,使其緊張和焦慮心理得到緩解,同時能夠避免局部麻醉藥所產生的毒副反應,能夠適用于各種麻醉中;③鎮痛藥具有十分顯著的鎮痛效果,能夠使麻醉效果增強,使麻醉用量得以減少,使呼吸道分泌減少,維持人體呼吸道通暢,一般用于吸入麻醉前的術前用藥;另外該藥物還能達到避免迷走神經反射亢進目的,故此適用于椎管內麻醉;④H2-組胺受體拮抗藥物能夠使人體胃液分泌減少,降低惡心嘔吐發生風險,避免誤吸所引起的缺氧和窒息等不良事件。
5 麻醉方式
麻醉主要包括復合麻醉、局部麻醉以及全身麻醉等等,又根據麻醉藥進入人體途徑分為多種方式,例如基礎麻醉、靜脈麻醉以及吸入麻醉等等,基礎麻醉主要是指將氯胺酮等全身麻醉藥物給予患者進行肌肉注射,從而使患者進入睡眠狀態中,然后對患者采取麻醉手術治療;而局部麻醉的方式主要是采用利多卡因等麻醉藥物,使人體某個部位失去感覺和知覺,其常用的方式為局部浸潤麻醉、神經阻滯、表面麻醉以及區域阻滯等。椎管內麻醉方式是通過將局部麻醉藥物通過人體脊柱穿刺從而注入人體椎管內,其中注入人體蛛網膜下腔的可以稱作為腰麻,神經阻滯麻醉主要是指臨床局麻藥物注射直至人體神經叢內,從而使患者傳導阻滯,其常見的神經阻滯方式具有兩種,例如臂叢神經阻滯、頸神經叢阻滯。區域阻滯是指將局部麻醉藥注射直至患者手術部位周圍,從而使患者自身手術區域的神經末梢產生阻滯感。最后局部浸潤麻醉是指將局部麻醉藥物注射在人體手術部位,使其均勻分布直至手術部位,從而對疼痛傳導進行阻滯,為常見麻醉方式;表面麻醉主要是指將滲透性較強藥物,涂敷在人體結膜、黏膜等部位,從而產生麻醉作用。復合麻醉目前也在臨床廣泛應用,復合麻醉是在麻醉過程中先后或者同時采用兩種或者三種麻醉藥物,例如安定藥、鎮痛藥等,將兩種進行相互配合,從而增強患者麻醉效果,保障患者安全,同時還能滿足某些手術要求,例如使用氟哌啶、芬太尼等藥物進行鎮痛麻醉,在全身麻醉下使用物理降溫,從而使患者全身代謝降低,能增強人體組織對缺氧的耐受性,通過應用降壓藥物硝普鈉,能使患者動脈血壓降低直至正常水平,從而減少手術出血情況,利于手術操作控制,根據手術需求和患者病情實施麻醉藥物,再根據麻醉方式的禁忌癥和適應癥實施麻醉方法。
6 麻醉范圍
臨床麻醉:其主要涉及麻醉前、麻醉后患者圍手術期的處理操作,麻醉前準備工作主要包括:首先對每位患者病情進行了解,再結合手術為患者選擇麻醉藥物,為了降低患者手術前緊張情緒,利于手術、麻醉順利實施,可給予患者使用抗膽堿藥、鎮痛藥、鎮靜藥等麻醉前藥物。麻醉前應告知患者禁食,主要是為了預防在手術麻醉時,患者引起誤吸、嘔吐等合并癥,將患者接入手術室后,應按照相關規定進行麻醉操作,在麻醉過程中對每位患者病情變化進行觀察,實施必要處理,部分患者在麻醉過程中,易發生心搏呼吸停止等情況,同時也容易導致呼吸功能衰竭等情況,需要對患者采用心肺復蘇,均需要麻醉師使用復蘇方式對患者進行搶救,從而挽救患者生命,預防不良情況發生,保障手術安全,提高麻醉效果。在手術完畢后將患者送往麻醉恢復室,對患者繼續監測,觀察蘇醒時間,直至患者正常生理功能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