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健(中鹽昆山有限公司,江蘇昆山215321)
由于化工企業涉及的危險有害因素較多、事故可能性和后果較其他行業企業大、環境污染風險較高,從安全、環保及產業鏈發展角度,越來越多的化工企業進入化工園區或者化工集聚區(集中區),化工行業園區化發展可以實現規模化、集約化發展,便于實現循環經濟;也便于實施安全、環保監管和事故應急管理。近年來,國內化工園區快速發展,無論是規模還是數量,都有較大幅度增長。
但是化工園區內的危化企業數量較多,生產、儲存和使用的危險化學品種類多、數量大、分布范圍較為集中,第一類危險源能量大,且由于區域經濟發展的不對稱、不協調,時常出現過度重視招商引資而忽視區域安全的現象,導致化工園區安全容量得不到有效控制,一旦發生生產安全事故,容易造成事故的多米諾效應,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引發嚴重的社會影響,后果非常嚴重。2019年3月21日下午14時,江蘇省鹽城市響水縣陳家港化工園區內的天嘉宜化工有限公司發生特大事故,事故共造成78人死亡、76人重傷,640人住院治療,直接經濟損失近20億元,該起事故的發生,造成天嘉宜周邊多個企業不同程度受損,引發多米諾效應。
因此,為了化工園區經濟更好、更安全的發展,對化工園區定期開展安全生產風險評估、建立一套科學合理可行的風險評估體系尤為重要,是控制化工園區風險、避免事故發生和降低事故后果的一項重要措施。
國外化工園發展較早,最早起源于美國,目前全球主要的化工園區集中在美國、歐洲、日本、新加坡、韓國、中東等地,歐盟28國共有化工集中區300多個,覆蓋近3萬家化工企業。根據德國化工協會(VCI)的統計數據,德國有近40家化工園區,其中勒沃庫森化工園(Chemiepark Leverkusen)歷史較久,成立于1891年;比特菲爾德沃爾芬化工園是一個有著120年歷史的化工園。美國化工園主要特點是大型煉化一體化建設,其煉油、石化產業最發達地區是美國的墨西哥灣地區,美國有著全球第一大化工生產基地,以休斯頓為中心,東至路易斯安那州,西至德克薩斯州,沿著約480多公里海岸線發展,規劃面積近100平方公里。中東化工園主要依賴豐富的油氣資源而發展起來,沙特阿拉伯、伊朗和卡塔爾都有自己的化工園區,如沙特朱拜勒工業區、沙特延布工業城。新加坡化工園主要發展煉油工業,以滿足船用燃料油和航空煤油的需要。韓國化工園發展于20 世紀70年代,在90 年代迅速發展,成為在亞洲區域僅次于日本的乙烯大國,韓國規模較大的有如麗水化工園、大山工業園。綜上,國外化工園區發展歷史較為久遠,均根據當地發展需求和資源特色逐步發展形成自身的特點。
我國化工園區起步較晚,于20世紀80年代開始才逐步建設化工園區,但我國化工園區發展速度較快,截至2018年底,國內化工園區(化工集聚區、集中區、化工片區)數量近670余個,其中國家級化工園區近60個,省級化工園區350個,地市級化工園區260余個,化工園區內共有近十萬家化工企業??傮w上,我國化工園區發展經歷了四個階段。第一階段:萌芽階段(1984-1990 年),化工園區從無到有,總體規模小、數量少。1990年,全國僅有13個省級以上化工園區,其中有8個國家級化工園區,大部分位于沿海地區。第二階段:發展壯大階段(1991-2006年),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投資環境的變化,這15年間是化工園區迅速發展階段,期間共建成省級化工園區340 多個,化工園區一半以上分布在沿海、沿江地區,在中西部內陸地區也有相當的分布。第三階段:優化發展階段(2007-2013年),在此階段,化工園區規模不斷壯大,經濟驅動明顯,發展態勢良好,此階段化工園區數量達到近500個。第四階段:提升發展階段(2014-至今),注重化工園區的優化發展,逐步解決化工園區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實現化工園區更好更快發展。
經過30多年的發展,我國化工園區也形成了自己的產業特色,構成了自身的發展類型。按照產業特色,我國化工園區可分為石油化工型、煤化工型和精細化工型三類;按照發展類型,可分為企業擴張型和城市搬遷型。有關我國化工園區類型、特點及代表性園區見表1。
化工園區的快速發展,給我國經濟帶來了巨大的驅動力,但同時也帶來了安全問題,近年來,國內化工園區危險化學品事故不斷發生,主要是由于部分化工園區整體安全水平不高、園區本質安全程度不足、園區安全容量未統一規劃發展、園區公共設施安全基礎薄弱及應急管理能力不高等問題。
現階段,需要對化工園區進行深入、詳細、具體的針對安全風險的評估,查找化工園區存在的問題,對癥下藥,逐步提高化工園區安全水平,實現化工園區安全發展。目前還沒有國家層面有關于園區風險評估導則或標準,國內部分省份發布了化工園區安全評估導則地方標準,比如陜西省地標《化工園區安全評估導則》(DB 61/T 1098—2017)、寧夏地標《化工園區(集聚區)風險評價與安全容量分析導則》(DB 64/T 882—2013)、江蘇省地標《化工園區(集中區)安全風險評估導則》(DB 32/T 2916—2016),各個導則之間評估體系不統一,不便于國家整體化工園區風險評估工作的開展。

表1中國化工園區類型、特點表
2019年8月,應急管理部發布《化工園區安全風險排查治理導則(試行)》(應急〔2019〕78號),其中明確“化工園區安全生產管理機構應至少每五年開展一次化工園區整體性安全風險評估,評估安全風險,提出消除、降低、管控安全風險的對策措施?!币虼?,針對園區安全風險評估,需要在國家層面建立園區安全生產風險評估體系。
化工園區風險評估體系遵循科學、合理和可操作性原則,既能充分辨識化工園區存在的風險,也能提出針對性的對策措施和建議。風險評估體系見圖1。

圖1化工園區風險評估體系圖
(1)資料搜集
化工園區風險評估資料搜集是一項系統性的工作,至少需要園區發展規劃、園區所在區域用地規劃、園區所在區域城市發展規劃、園區安全管理機構和安全管理能力信息、園區各個企業的基本信息、園區內“兩重點一重大”信息、園區內安全管理和應急管理信息、各企業?;方y計表、高危儲罐和設施信息表、企業及園區應急物資信息表、園區各企業間的產業鏈關系、標準化創建和雙重預防機制開展情況等。
(2)危險有害因素辨識
對化工園區從規劃、產業鏈、產業定位和功能定位、自然環境、危化品、“兩重點一重大”、事故多米諾效應、公用工程及園區內交通運輸等方面進行危險、有害因素辨識。
(3)安全風險評估單元劃分
評估單元可分為:化工園區選址、總體布局、已建企業間安全相關性、公用工程設施和物流運輸、安全管理及應急救援能力等單元。
(4)評估方法的選擇
評估方法可以選擇安全檢查表法、定量風險評估法、事故后果分析法和類比法等定性定量方法。一般對化工園區選址、總體布局、公用工程設施和物流運輸、安全管理及應急救援能力單元用安全檢查表法進行評估,對企業及企業間事故多米諾效應采用事故后果定量分析法,類比法主要用于國內外化工園類似事故案例進行對比分析,避免同類事故的發生。
(5)提出對策措施
針對評估的結果,對不符合項或者建議整改項提出針對性對策措施,使化工園區向更好的方向發展。
(6)評估結論
對本次風險評估工作進行總結性闡述,給出園區風險是否可以接受的明確結論。
鑒于目前國家層面尚未出臺化工園區相關安全風險評估導則,且《化工園區安全風險排查治理導則(試行)》(應急〔2019〕78號)僅對化工園區開展風險評估的頻次進行了規定,并未對風險評估的內容作出進一步的要求,各個省份按照自己的有關要求開展了園區風險評估工作,在開展化工園區風險評估的過程中,出現了以下問題。
(1)風險評估調研不充分。風險評估基礎資料調研的充分性和準確性是保證化工園區風險評估工作科學、合理和有效的前提,由于化工園區風險評估工作是一項系統性、復雜性和多方面性綜合的工作,牽涉到多領域、多區域和多部門,基礎資料搜集難度較大,對于園區各企業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難以在一定時間內做到充分調研。
(2)風險辨識不全面。對于一個化工園區,涉及到園區內風險評估主體:各個企業及電力、燃氣、供水、交通等公用工程和輔助設施,還有規劃設計、安全管理、應急管理等多個方面,化工園區是一個綜合體,風險辨識力求全面,這樣才能達到通過風險評估找出風險以便采取應對措施的目的。
(3)定量風險分析計算不合理。目前化工園區定量分析計算是評估報告重中之重,根據調研的高危儲罐或設施情況,計算風險范圍,得出風險是否可以接受的定量結果,風險定量計算一般選用中國安科院研發的定量計算軟件,該軟件需要對事故計算場景進行設置,比如管道破裂形式是小孔、中孔或大孔,儲罐事故場景是閃火、池火、UCVE(蒸汽云爆炸)、BLEVE(蒸汽爆炸)等,不同的事故場景會得出不同的結論,某些風險評估報告計算最不利情形,某些風險評估報告計算可能性最大場景,對定量風險分析計算場景的設置未統一。
(4)對策措施針對性、可操作性不強?;@區風險評估的對策措施應該是具有較強針對性和可操作性,應該從規劃、選址布局、產業發展、事故風險預防、控制、安全管理和應急管理等方面提供具體的,針對評估存在的問題,可行性能實施的措施,避免假大空及一些放之四海而皆適用的對策措施描述,對策措施講究簡潔、適用、明確。
本文在闡述化工園區發展背景下,提出了開展化工園區風險評估的重要性、必要性和意義,針對當前化工園區發展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建立化工園區風險評估體系的概念。結合目前國家層面尚無統一的化工園區風險評估導則,針對部分省份化工園區風險評估導則的建立和實施情況,提出了一套針對化工園區的由六大方面構成的評估體系,并且結合已經開展化工園區風險評估工作的情況,總結了存在的問題,以利于后續化工園區風險評估工作更好的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