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偉(內蒙古黃陶勒蓋煤炭有限責任公司,內蒙古鄂爾多斯017313)
世林化工30萬噸/年煤制甲醇項目是巴彥高勒煤炭資源配套轉化項目,對保障巴彥高勒煤礦正常生產經營具有重要作用。由于原氣化裝置技術不成熟,存在設計缺陷,導致生產不能正常穩定開展,嚴重影響了企業的經濟運行質量。為此開始進行技術改造。煤制甲醇裝置中,來自氣化系統的粗合成氣經變換系統的兩級變換反應,將H2和CO比例達到甲醇合成反應的要求。由于,變換反應屬放熱反應,經一次變換反應后的粗合成氣(即“一變變換氣”)溫度超出了二次變換反應的溫度要求,需通過熱交換降溫。
氣化爐能夠副產17t/h 中壓飽和蒸汽。原工藝流程是利用氣化爐副產的蒸汽,通過蒸汽過熱器與一變變換氣進行換熱,使其滿足進行二次變換反應的溫度要求。由于,技改前裝置負荷較低且運行不穩定,原工藝流程基本能夠實現換熱目標,但該股蒸汽供應有限,影響換熱效果的情況已有所顯現。技改后,裝置負荷將大幅提升,需要換熱的一變變換氣量將較過去增加近20%,按原工藝流程,必須從鍋爐補充蒸汽,否則僅靠氣化爐副產蒸汽必然無法達到換熱效果。改造前后的一變變換氣換熱工藝流程見圖1、圖2所示。

圖1原一變變換氣換熱工藝流程示意圖

圖2航天氣化系統的一變變換氣換熱工藝流程示意圖
世林化工現有無錫光華鍋爐股份公司生產的3臺75t/h 煤粉鍋爐,原設計為二開一備,因燃燒器存在缺陷,單臺鍋爐實際產汽能力均不足70t/h,為維持生產必須三臺鍋爐一起開,進入采暖季,則需要關停余熱發電機組才能保證蒸汽平衡。此次技改后,單臺鍋爐產汽量達到70t/h 以上,但由于甲醇生產能力的提高,蒸汽總產量應達到220t/h,才能實現平衡,鍋爐及氣化、甲醇等系統生產的蒸汽僅能勉強維持平衡。若技改后,仍按原工藝流程,由鍋爐補充中壓飽和蒸汽,對一變變換氣換熱,必然使蒸汽供應更加緊張,甚至造成蒸汽失衡,影響甲醇正常生產。
按照改變一變變換氣換熱方式,避免鍋爐中壓飽和蒸汽的補充,且能夠副產蒸汽,增加蒸汽生產來源的思路,對采用蒸汽發生器替代蒸汽過熱器進行理論測算。
進蒸汽過熱器的一變變換氣參數為:42939.5kg/h(3541.6m3/h,2158.6kmol/h),溫度447.9℃,壓力3.63MPa,密度12.12kg/m3。
出蒸汽過熱器的一變變換氣參數為:42939.5kg/h(3264.1m3/h,2158.6kmol/h),溫度389.1℃,壓力3.61MPa,密度13.16kg/m3。
進蒸汽過熱器的中壓飽和蒸汽參數為:102000kg/h(4442.8m3/h,5662kmol/h),溫度267℃,壓力5.1MPa,密度22.96kg/m3。出蒸汽過熱器的中壓過熱蒸汽參數為:102000kg/h(4442.8m3/h,5662kmol/h),溫度286℃,壓力5.07MPa,密度22.96kg/m3。
經查蒸汽熱焓表,中壓飽和蒸汽焓值H1=2795kJ/kg,中壓過熱蒸汽焓值H2=2876kJ/kg。
蒸汽焓升△H=H2-H1=81kJ/kg
蒸 汽 過 熱器的總換熱量Q=△h×M=81×102000=8.26×106kJ/h
世林化工中壓鍋爐水(預熱后的脫鹽水)參數為150℃7.4MPa,假設蒸汽發生器和原蒸汽過熱器的傳熱效率相同,生產227℃2.5MPa 中壓飽和蒸汽,則蒸發量焓升:△H=2802-
636=2166kJ/kg。
利用蒸汽發生器可生產蒸汽量為:

按排污水系數0.04計算,生產3809kg/h 蒸汽,需中壓鍋爐水3961kg/h。
正常運行情況下,三臺鍋爐共消耗脫鹽水200t/h。由于脫鹽水在除氧、預熱、增壓等過程中基本不會出現損耗,因此脫鹽水站的生產能力尚有20t/h 的余量。改造項目消耗中壓鍋爐水3.96t/h,因此脫鹽水站現有生產能力能夠滿足本項目需要。
通過對改造,可以做到一下三點:(1)優化調整換熱方式。原工藝流程以氣化副產蒸汽為換熱介質,通過蒸汽過熱器對一變變換氣降溫,生產的中壓過熱蒸汽用做空分系統動力蒸汽。本項目以脫鹽水為換熱介質,通過蒸汽發生器對一變變換氣降溫,生產的中壓飽和蒸汽經減壓,作為甲醇系統供熱蒸汽。氣化副產蒸汽經減壓,一并作為甲醇系統供熱蒸汽。(2)緩解蒸汽供應緊張局面。更換氣化爐后,按原工藝流程,需通過鍋爐補充蒸汽,才能滿足一變變換氣降溫要求。本項目實施后不僅不需要增加鍋爐負擔,還能副產中壓飽和蒸汽,能夠明顯緩解全廠蒸汽供應緊張的局面。(3)簡化控制流程。更換氣化爐后,若按原工藝流程實現一變變換氣降溫,需對氣化爐粗合成氣溫度、流量、壓力以及氣化爐汽包副產蒸汽的溫度、流量、壓力等參數進行換算,并結合一變變換氣溫度、流量、壓力,調節來自鍋爐蒸汽的流量、壓力等參數,邏輯控制復雜,操作難度大。本項目實施后,只需要參照一變變換氣溫度、流量等參數,調節脫鹽水的流量即可達到降溫要求,控制造作難度大幅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