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峰(濱化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山東濱州256600)
目前生產上常采用連續聚合工藝制備聚合物多元醇(POP),相比間歇聚合工藝,連續聚合工藝可以提高產能的同時,還能提高單體的轉化率[1-4],可以較好地控制POP的粒徑及分布,更利于生產高固含量低粘度的POP產品,因而漸成市場主流[5-6]。
生產中經常會遇到因設備故障、管道堵塞和操作不當等因素導致POP產品質量的波動[7],本文基于實驗室POP小試裝置,研究了進料單體的配比、濃度,反應溫度和平均停留時間等工藝要素的變化對POP固含量、粘度及單體含量質量指標的影響,考察了反應條件的擾動對連續聚合過程產品質量的影響,揭示了工藝條件對產物指標的影響規律,對POP生產穩定性控制和操作工藝優化具有一定的借鑒作用。
聚醚多元醇BH-5631(羥值54~58 mgKOH/g)工業級,濱化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丙烯腈(AN),化學純,國藥集團;過氧化物引發劑(POP2),工業級,阿科瑪(常熟)有限公司;異丙醇、苯乙烯(SM),化學純,國藥集團。分散劑,實驗室自制。
聚合釜2L,煙臺科立化工科技有限公司;氣相色譜,6890型,美國安捷倫科技公司;粘度計,NDJ-79B型,上海昌吉地質儀器有限公司;真空泵,2XZ-2型,浙江黃巖天龍真空泵廠。
1.2.1 POP的合成
將計算量部分聚醚加入POP小試裝置的聚合釜中,氮氣置換3次,將聚合釜加熱到100℃,開啟進料泵,緩慢打入由聚醚BH-5631、引發劑POP2、分散劑、異丙醇、SM 和AN 預先配制好的混合料液,控制聚合溫度125~145℃,壓力0.3~0.5MPa,待聚合釜滿釜后,物料溢流到熟化釜中熟化,熟化完畢,進入干燥釜脫除殘留的異丙醇、SM 和AN 腈單體,降溫出料。
1.2.2 性能指標的測定
游離單體SM、AN 的含量按 GB/T 31062的方法測定;粘度(25℃)按GB/T 12008.8—1992 的方法測定;固含量按 GB/T 31062的方法測定。
按引發劑POP2:異丙醇:分散劑:總單體(SM+AN):聚醚BH-5631=0.025:0.0075:0.07:1.0:1.0質量比配制進料液,進料速率按10g/min。在其它條件不變的情況下,SM/AN 進料比對固含量的影響見圖1,SM/AN 進料比對殘留單體含量的影響見圖2。由圖1可見,SM/AN 進料比的變化對固含量的影響不大,因為在一定的工藝條件下SM 和AN 聚合均較快,只要兩者的總含量不變化,對固含量的影響將不明顯;由圖2可見,SM/AN 進料比的變化對POP殘留SM含量的影響明顯,這是因為當SM 進料含量提高時,導致SM的轉化率降低和SM 殘留量提高。

圖1 SM/AN進料比對固含量的影響

圖2 SM/AN進料比對殘留單體含量的影響
按引發劑POP2:異丙醇:分散劑:SM:AN=0.025:0.0075:0.07:0.7:0.3質量比配制進料液,進料速率按10g/min。在其它條件不變的情況下,(SM+AN)/聚醚進料比對固含量的影響見圖3,單體/聚醚進料比對殘留單體含量的影響見圖4。由圖3 可見,單體/聚醚進料比的變化對含固量的影響較大,這是因為SM和AN 的均聚物和共聚物是組成POP含固量的主要成分,SM和AN 單體總量的變化直接影響含固量的形成;由圖4可見,單體聚醚進料比的變化對殘留SM 的含量影響不明顯,這與引發劑半衰期短,反應速率快有關。

圖3 (SM+AN)/聚醚進料比對固含量的影響

圖4(SM+AN)/聚醚進料比對殘留單體含量的影響
按引發劑POP2:異丙醇:分散劑體:SM:AN:聚醚BH-5631=0.025:0.0075:0.07:0.7:0.3:1質量比配制進料液,在其它條件不變的情況下,進料速率對固含量的影響見圖5,進料速率對殘留單體含量的影響見圖6。由圖5可見,從第1到第5階段,進料速率的變化對含固量的影響不大,這與引發劑半衰期短,反應速率快有關;由圖6可見,進料速率的變化對殘留SM的含量影響明顯,說明在一定的工藝條件下,SM 進料速率提高,將導致SM單體轉化率的降低。

圖5進料速率對固含量的影響

圖6進料速率對殘留單體含量的影響
按引發劑:異丙醇:分散劑:SM:AN:聚醚BH-5631=0.025:0.0075:0.07:0.7:0.3:1質量比配制進料液,進料速率恒定為10g/m in,在其它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反應溫度對固含量的影響見圖7,反應溫度對殘留單體含量的影響見圖8。由圖7可見,進料速率的變化對含固量的影響不大,這與引發劑半衰期短,反應速率快有關;由圖8可見,反應溫度的變化對殘留SM 的含量有明顯影響,這是因為反應溫度高,可以加快引發劑的引發速率,提高單體的轉化率。

圖7反應溫度對固含量的影響

圖8反應溫度對殘留單體含量的影響
(1)經實驗得出,當進料比SM/AN 為3、(SM+ AN)/聚醚為0.8、反應溫度為135~140℃、進料速率為10 m l/min 時,SM/AN對POP產物中SM的含量和POP產物的固含量均呈正比關系,固含量較高、SM單體較低,為最優反應工藝。
物黏度的影響。含固量隨SM/AN 進料比的增加、反應溫度的增加、進料速率的降低而緩慢增加,隨SM 和AN 單體濃度的增加而快速增加,通過對連續過程的模擬研究揭示了聚合條件對產物性能的影響規律,對聚合過程產品的質量穩定性分析可提供一定的依據,對指導和優化操作工藝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