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在施工過程中,做好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工作可以形成很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為工程參建各方帶來較好的綜合效益。

被稱為“基建狂魔”的中國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消耗巨大,在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加強公路工程施工的節能減排,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是公路建設行業義不容辭的社會責任,也是落實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手段和關鍵環節。在公路工程施工過程中,必須堅持環保優先的原則,實現資源的高效利用,落實節能、節地、節材、節水和環境保護的“四節一環保”措施,實現工程項目質量創優良、安全無事故。
工程項目應積極利用節能技術和清潔能源,減少能源消耗,充分利用新技術、新設備,加快淘汰高能耗排放的老舊機械設備,選擇功率與負載相匹配的施工機械設備,并要做好現場施工機械設備的維修保養工作,使其保持低耗、高效,避免大功率施工設備長時間低負載運行。
合理布設施工臨時用電線路,編制專項臨時用電方案,并經過合理計算,優化臨時用電線路,做到距離短、線損小。
對施工工序進行合理的安排,精簡作業區域的機械設備數量,相鄰施工區域對共有的設備資源充分利用。選擇施工工藝時,優先考慮消耗少的工藝,避免大功率低負荷或超負荷使用設備。
辦公、生活區采取集中供暖,避免電暖氣取暖,照明采用節能燈具,做到人離燈滅。電腦、空調等用電設施,要結合實際情況使用,嚴禁無人的情況不關電腦和空調。
施工現場及隧道施工使用LED節能燈具,降低能源消耗,控制現場碘鎢燈的使用數量,減低能源的消耗。
工程施工材料的選用在滿足質量要求的前提下,最好就地取材,利用開挖的石方破碎進行防護、排水、砌體工程施工,既減少運輸能耗,又進行了資源再生利用,同時也降低了工程投資。
合理、緊湊布置臨時設施,在滿足需求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減少臨時設施的占地面積。充分利用原有道路、建筑物、構筑物和管線等設施,做到“永臨結合”的原則。
施工現場的倉庫、鋼筋加工場、拌和站、材料存放場地要緊湊布置、一步到位,盡量選擇在交通道路臨邊的地方,以便于材料運輸,縮短運輸距離,減少二次搬運,占用土地。
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基礎開挖盡量減少開挖范圍,必要時采取支護的形式,既減少開挖量,又減少了對土地的擾動和周邊自然生態環境的影響。
對施工中造成的裸露地塊,要及時覆蓋或進行綠植防護,防止水土流失,避免對土地資源的破壞。
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集中梁板預制場,避免重復建設,構件預制場盡量選擇在紅線范圍內,以減少臨時占地、節約土地資源。
合理安排材料的采購、進場時間和批次,根據施工進度計劃提供材料計劃,盡量減少庫存,限額領料,避免不必要的浪費。
制定嚴格的材料管理及保管制度,要保證材料運輸工具適宜,裝卸方法得當,防止裝卸損壞或運輸遺灑,并要避免二次倒運。進場材料要堆放有序、存儲環境適宜,責任落實到人。
加強對鋼模板臺車、腳手架等周轉性材料和機具的維護和保養,安裝拆卸要加強管理,維護質量狀態,延長其使用壽命,提高模板及腳手架的周轉次數。
現場辦公和生活用房采用周轉式活動房,工程完工后進行妥善拆卸回收重復利用,對現場的管線要進行認真保護,以便重復利用節約材料。
隧道施工要對超、欠挖嚴格控制,減少材料的消耗,噴射混凝土可積極采用濕噴工藝。對于鋼筋、型鋼等材料,要按照設計尺寸準確計算、合理下料,提高材料的利用率,減少浪費,并對廢棄的鋼筋頭合理利用。
制定材料使用保管及具體控制措施,實行獎懲辦法,按設計量計算消耗量,控制材料的用量,混凝土澆筑前要提前計算好用量,將配料單交拌和站操作人員,控制好施工用量,避免超拌,若出現余料應選擇合理地方使用,嚴禁造成混凝土的浪費,要嚴格執行材料“節獎超罰”制度。
充分利用網絡辦公,一般的文件、通知通過OA平臺進行傳遞,能夠節約大量的辦公紙張,另外現場辦公用紙均分類擺放,紙張雙面使用,廢紙進行收集,定期處理。
加強現場施工質量控制和材料進場檢測控制,確保各項工程的施工質量和各種材料的進場質量,爭取一次檢驗100%合格,避免出現工程返工、材料清場等不良現象,造成材料的浪費。
施工現場、生活區的供水部位均設置明顯的節約用水標志,提醒大家形成節約用水的意識,生活區、洗漱室、衛生間、浴室應采用節水型水龍頭、并采用低水量沖洗便器或使用變頻泵節水器具,實施有效的節水措施。
拌和站設置沉淀池,對于雨水和施工廢水進行回收循環利用,回收水用于噴灑場地,消除揚塵以及沖洗車輛,節約清水的使用。
構件預制場地采用自動噴淋養生,并修建沉淀凈化水池回收重復利用,既減少場地的污染,又節約水資源,對于墩柱盡量采用噴淋養生,或采用纏繞塑料薄膜滴點養生措施,提高水的利用率。
加強施工環境保護,要珍惜施工區域內的一草一木和自然景觀,盡量減少不必要的開挖破壞,要秉承“不破壞就是最大的保護”的原則。制定符合工程實際的水土保持和環保專項施工方案,嚴格落實環境保護措施。
對施工中形成的裸露的地表,及時采取措施恢復植被,路基挖方施工及時完善排水設施,并對成型的邊坡及時進行防護和綠化,做到同時組織、同時施工、同時綠化,避免造成水土流失。施工結束后,及時對臨時用地,取、棄土場進行防護和綠化,恢復植被,防止水土流失。

施工便道、場地、拌和站場、生活區應進行硬化處理,如遇大風天氣要灑水降塵,嚴格控制挖填方施工和轉運裝卸作業可能產生的揚塵污染。
建設全封閉式料場,砂、石材料全部進入封閉料場,水泥等易揚塵的材料采用水泥罐儲存,避免作業時揚塵。
在拌和站門口設置洗車池進行車輪沖洗,既減少車輛對場地的污染,又可避免揚塵。施工現場進行機械作業時,作業面局部應采取遮擋措施或采取灑水降塵措施,防止揚塵。
施工現場的生活垃圾應存放在封閉的垃圾桶內,不得隨意堆放,避免造成揚塵,并及時清運出施工現場。
施工現場嚴禁焚燒各類廢棄物。施工車輛、機械設備應定期進行維護和保養,使其保持良好的運行狀態,采取有效措施,減少車輛、尾氣中有害氣體的含量,尾氣排放符合國家排放標準。
清洗攪拌機和混凝土罐車的廢水導流至沉淀池,經過二次沉淀后可進行灑水降塵,沖洗車輪,施工廢水絕不能直接排入農田、河道或市政管網。鉆孔樁施工要加強對泥漿池的圍護管理,嚴禁泥漿流入河道污染水源,必要時采用灑布沉淀劑的措施,定期清運沉淀泥土。
施工現場存放的機械用油及混凝土添加劑等各類危化品應設置專門的場地,存放地應做防滲漏處理,對廢棄的油料和化學溶劑應集中處理,不得隨意傾倒。
施工現場設置的臨時廁所化糞池應做好防滲處理。對于辦公區、生活區使用的廢水,要集中沉淀凈化,合理排放,避免造成水土污染。食堂應設隔油池,池上設置方便開啟的蓋板,便于隔油池的清掏處理。
施工現場強噪聲機械設備應設置在遠離生活區的位置,并盡量避免在夜間施工,運輸車輛進入居民區時,禁止鳴笛。
在混凝土澆筑振搗中,按要求程序進行作業,振搗時禁止撞擊模板和鋼筋,發出尖銳噪聲,并控制好電源開關,避免空轉。對于大型機械設備作業時,要采取必要的消聲隔板和減振措施,減輕噪聲對外界的影響。
鉆孔樁施工嚴禁敲打鉆頭和鉆桿,發出噪音,在腳手架和各種模板拆除中,嚴禁從高空拋丟,避免損壞和發出噪聲。
合理安排施工作業時間,盡量避免在夜間施工,若需夜間施工,應合理調整燈光照射方向,并盡量采用節能型燈具,在保證施工作業面有足夠的光照條件下,減少對周圍居民的影響。
在高處進行電焊作業時,人員密集居住區應采取遮擋措施,避免電弧光外射,作業人員必須佩帶防護用具。
施工現場設置封閉式垃圾場,施工垃圾和生活垃圾分類存放,并按照場地情況及時清運。生活垃圾按照可回收利用與不能再次利用的分類設置,封閉存放,可利用的通知廢品回收站回收,不能利用的定期清運。

對于施工廢料要集中存放,能重復使用的盡量重復使用,不能重復使用的做好封閉,定期進行集中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