磐安,地處“浙江之心”,素有“群山之祖、諸水之源”之稱,為首批國家級生態示范區、國家生態縣和“全國森林旅游示范縣”。境內,森林覆蓋率達80.95%,森林旅游資源單體達412個,其中優良級172個,集原真山水、地質奇觀、浪漫花海、古跡遺存和奇特民俗于一身,資源總量和數量位列全省前茅。
自2015年成為“浙江省森林休閑養生建設試點縣”以來,磐安以“兩山”理念為指導,以“進森林氧吧、賞森林美景、品森林美食、浴森林文化”為主線,精心設計載體,全力謀劃實施,森林休閑養生產業發展進入了“快車道”。2018年,全縣接待游客1353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122億元,與2015年相比,分別增長71%、147.2%,比預期提早兩年實現了“游客超千萬,收入超百億”的奮斗目標。
磐安把休閑養生旅游產業確定為“一號產業”,成立縣長任組長的工作領導小組,出臺《關于大力發展休閑養生旅游業的實施意見》《關于扶持休閑養生旅游業發展的政策意見》和《金融支持休閑養生旅游業發展指導意見》,并按照“全域成景、全域旅游、全域康養”的思路,認真編制了《磐安縣森林休閑養生業發展規劃(2015-2025)》,每年安排5000萬元專項資金,用于扶持森林休閑養生旅游業發展。
以創建“全國森林旅游示范縣”為載體,著力建設身心兩安“大花園”,促進生態環境優勢向經濟社會發展優勢轉變。
打造森林特色小鎮。重點打造“江南藥鎮”“古茶場文化小鎮”“尖山森林旅游休閑小鎮”“南孔厥里森林旅游休閑養生小鎮”四個小鎮,通過項目開發,景觀改造,設施提升,主打品牌,形成了主題鮮明,各具特色、優勢互補的森林特色小鎮。如“南孔厥里森林旅游休閑養生小鎮”的靈江源森林公園,因2018年開發高空玻璃橋,迅速成為“網紅”;2019年又開發天空玻璃懸廊,創造了吉尼斯世界紀錄,成為游客體驗刺激的“爆款”。
打造多姿植物景觀。重點打造“五谷豐登”主題景觀,一是“櫻花谷”,作為龍頭項目,已投入資金6800萬元,種植染井吉野、陽光、松月、郁金等60多個品種、8萬多棵櫻花,東方櫻園、野櫻谷、櫻花村及相關節點建設順利推進;二是“杜鵑谷”,核心區2000多畝,原產華頂杜鵑、云錦杜鵑、映山紅、丁香杜鵑等10多個品種,通過杜鵑撫育、品種引進及設施建設,春季山花浪漫,游客不斷;三是“銀杏谷”,依托集中連片的2000多畝銀杏林,加強管護補植,修建休閑設施,已成為磐安賞秋的重要勝地;四是“玫瑰谷”,以“磐安花心”為總體定位,引種英國公司培育的800余個品種,10萬多株歐月玫瑰,成為浙江省攝影基地和浙江省詩歌創作基地;五是“芍藥谷”,通過培育管理,已是一片花海,為游客所癡迷。
打造美麗示范鄉村。全面深化“千村示范、萬村整治”,以“浪漫花鄉線”“休閑茶鄉線”“養生藥鄉線”精品生態游線為重點,建成古樹公園62個,“十美村”160個,A級以上景區村100多個,美麗庭院近1萬個,起到了很好的“美顏”作用。同時,積極參加“選美”活動,獲評“中國森林氧吧”及10多個“浙江最美”系列榮譽稱號。
打造經典森林古道。以52條古道為基底,委托編制了《磐安縣森林古道保護利用規劃》,重點打造十里紅楓官道、大盤山千年古道、三州茶馬古道、桂川儒仙古道、西華嶺煉火古道、仁川紅軍古道、九雙龍庵古道、白云山銀杏古道、烏巖嶺杜鵑古道和東川香榧古道。同時,還準備打造一個森林古道集群環和一條國家登山步道。

磐安朱錫嶺紅楓古道
打造集聚森林人家。重點打造烏石人家、滬上人家、靈江源人家、白云山人家、念想人家等森林人家集聚區,推出“磐安山居、共享農屋”品牌,現已發展農家樂691家,共享農屋1060戶,床位1.6萬張,從業人員1萬人,直接營業收入2.64億。
打造產業融合平臺。積極探索“森林+”發展模式,促進森林休閑養生產業與各行各業的深度融合發展。“森林+物產”“森林+金融”“森林+文化”“森林+體育”等,都取得了很好的融合發展。在“森林+醫學”方面,磐安縣與浙江醫院合作開展“森林浴”研究,用科學證明,良好森林生態環境對冠心病、心衰患者有明顯保健康體作用,也有利于慢性病的治療和康復。
活動營銷。至今,磐安縣已籌辦了2屆浙江省森林旅游節、5屆浙江省森林休閑養生節和7屆杜鵑花節。自2015年以來,還籌辦了櫻花節、銀杏節、芍藥花節、古道毅行、中國中藥材博覽會、專項推介會等各種節會活動60多次,成為上海、江蘇等地居民的優選休閑度假和療養養生基地。
傳媒營銷。充分發揮互聯網、新媒體、融媒體在宣傳營銷中的重要作用,2018年12月30日,《身心兩安·自在磐安》巨幅宣傳照片出現在美國紐約時代廣場,在“世界的十字路口”展示了磐安的風采;“中國·磐安中藥尋寶越野公開賽”得到了中央電視臺、中央新聞臺、鳳凰衛視、浙江衛視、國家體育總局網站、人民網、中國新聞網等多次報道。在2019年櫻花節上,快閃唱響的《我和我的祖國》,也產生了良好效應。

磐安百丈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