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平

摘 ?要 ?“長樂壺”借鑒經典造型和秦磚漢瓦上的裝飾進行設計與制作,其外觀形態含有雄健的秦漢氣勢,紫砂光素器傳統成型技法與瓦當文及陶刻的圖紋,彰顯出中國吉祥文化中的古典風韻,傳統美學中“天地之和”的“樂”與“容納萬有”的“大”的意境美感強烈。
關鍵詞 ?長樂壺;雄健形態;祥和寓意;古典風韻
紫砂壺是受到人們普遍喜愛的一種陶藝品,因為這些壺藝作品大多具有特立于常物的精致布局,或見于形,或蘊于意,并在供人們得心應手使用的基礎上,又賦予了一定的令人回味的意境美感,讓人賞心悅目、流連忘返,一旦愛上就難以割舍。
“長樂壺”(見圖1)的外觀形態結構,借鑒經過歲月洗禮碩果僅存的經典光素器造型,又汲取中國古代秦磚漢瓦上的紋飾進行泥繪與鐫刻裝飾,既具有雄健的秦漢氣勢,又彰顯出傳統吉祥文化中的古典風韻。整器形態穩重端莊,寓意和樂吉祥,古典美學中天地之和的“樂”與容納萬有的“大”的意境美感強烈,同時也符合現代審美的理念需求。
1 ?“長樂壺”的雄健形態
“長樂壺”的基本材質選用底槽青紫砂泥,燒成后的色澤內斂沉穩、古樸素雅。成型工藝運用宜興紫砂傳統的光素圓形器打泥片、圍身筒拍打成型的技法進行造型制作,并在嵌蓋平面圍繞圓柱鈕一周以泥繪法塑以瓦當文“長樂未央”字樣,在壺身鐫刻古代文人用銅墨盒上的鏨雕紋進行裝飾。壺體造型借鑒清末藝人韻石、梅調鼎創制的“漢鐸壺”經典款式,呈上小下大的圓塔臺形,一捺底與壺身渾然一體,顯得穩重踏實。嵌蓋與壺肩、口平齊,吻合貼切。嵌蓋平面中央設一半腰帶箍圈的高圓柱形鈕,高拔挺秀、氣勢升騰。筒柱形直嘴與耳形環把前后呼應,顯得剛柔并濟。
整器設計將曲線與直線并用,所構成的形態結構規整周全、敦樸大度,圓潤中現飽滿挺括,剛勁中見柔韌和順,既保留有“漢鐸”的形神韻味,又富有秦漢雄健的強悍氣勢。“鐸”,是中國古代頒發宣布政教法令時使用的一種大鈴,具有威嚴、尊貴、震撼的氣派,自二千多年前的秦漢時期就已出現。而壺蓋上裝飾的瓦當文,也取源于秦磚漢瓦上的紋樣,秦磚漢瓦的出現為建造青磚黛瓦的屋宇樓房創造了條件,而且從美的愿望出發,在磚瓦上進行塑雕裝飾,將七千多年前新石器時代發明的制陶技術和裝飾風格進一步弘揚光大。“長樂壺” 形象直接,豐富生動的造型結構,借鑒“漢鐸” 之形而揚秦漢雄健的氣勢,以泥繪瓦當文裝飾而展傳統吉祥文化古典之風韻,使其能以一種別開生面的形象氣質躋身于大度豪邁的高雅之列。
2 ?“長樂壺”的祥和寓意
古代瓦當上的文字,多為“長樂未央”、“延年益壽”、“長生未央”、“宜富當貴”、“甘泉上林”、“萬事皆成”等吉利言、祝頌語。瓦當,是兩仰瓦之間上覆的半規之瓦。為了追求既實用又美觀,于是人們在瓦當上用文字進行裝飾,其文字即稱瓦當文。瓦當文的字體多為小篆,亦有隸書,字體富有變化,多隨勢屈曲,字跡線條蜿蜒流暢,內容多為吉祥語言,其作用一是寄托著美好的期望,二是從視覺上賦予了審美的理想。古代巍峨的高大建筑追求富麗堂皇、豪華氣派,追求極致的有文化內涵的美觀,于是瓦當文也就應運而生,并被作為一種獨特的中國文字形式延續下來而存留至今。同時,在中國古代,文人墨客多用筆墨進行書畫,每人都有一個或幾個心愛的銅墨盒,盒上也常以鏨雕的形式刻繪一些“龍飛鳳舞”、“富貴永年”、“平安吉祥”等文字紋飾,以抒發自己的閑情逸致與對美的向往。
“長樂壺”的平嵌蓋面上,將兩塊“半瓦”合成一個正圓,又切分成四個均等的塊面,以圓就勢,縱橫合度,采用泥繪的技法構勒出篆文“長樂未央”的紋樣,意為長久歡樂沒有窮盡。“長樂未央”語出詩經《庭繚·小雅》,也是漢代瓦當上應用較為普遍的吉祥圖案之一。其“樂”,還有一種意為“和”,出自周公旦“制禮作樂”之言,有“樂者,天地之和也”的意思。壺的身筒曲面,則是以陶刻的形式,攜以墨盒上的鏨雕圖案進行錯落有致的裝飾。壺蓋與身筒上的裝飾一凸一凹、張弛有度,形意相依、理趣昭彰,一派祥和的古典風韻,讓人喜聞樂見。
3 ?“長樂壺”的古典風韻
“長樂壺”的藝術美感主要體現在天地之和的“樂”與容納萬有的“大”的意境中。意境,是在中國古典哲學、美學和文學發展的基礎上形成的最富民族特色的一個傳統美學概念,是藝術審美價值的本體結構和審美理想的最高要求。在中國美學史上,中國美學從遠古向秦漢演化,與中國審美意識相關的文化概念也從原始思想進入理性思維。先秦時出現的“禮、樂”與秦漢時期出現的容納萬有的“大”的美學思想,對中國人的傳統審美觀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禮記·樂記》曰:“天高地下,萬物散殊,而禮制行矣;流而不息,合同而化,而樂興焉。春作夏長,仁也;秋斂冬藏,義也。仁近于樂,義近于禮。”因此,樂是古代禮樂社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禮樂社會又以天地規律為基礎,使禮樂和天地共同構成宇宙的整體。“長樂壺”創造的意境美感,就是希望人們遵從天地規律,通過審美發現,體味“樂者,天地之和”的宇宙觀,認識“禮”與“樂”之間的依存關系。禮,天地之序;樂,天地之和。禮使人之間的差異顯示出來,樂又讓人在有差別的基礎上感受到統一;禮讓有差別的人感覺到等級的嚴肅,樂又使人在嚴肅的差別中感受到仁愛,并感受到人的本質(天之性)和宇宙的本質(天地和)的美好,從而自然隨性,安享快樂人生。
與此同時,“長樂壺”中容納萬有之“大”的意境,也體現出了秦漢另一種美學思想的古典風韻。“大”,作為一個美學概念,初時指天(宇宙),“唯天為大,天大地大”,后是“帝王圣人因效法天而大,充實而有光輝之謂大”。從“長樂壺”上顯示出來的“大”,則意指胸懷之大,還有紫砂藝人用藝術的形式表現所呈現的壺藝世界之大,大中有美、美中有“大”。因此,“長樂壺”的創作是神領意造、心匠獨運的。幽情遠思,靜靜品賞,長樂未央的古典風韻與美的意境,自會讓人陶醉。
4 ?結 ?語
“長樂壺”借鑒“漢鐸”的經典造型和秦磚漢瓦上的裝飾進行設計與制作,其外觀形態含有雄健的秦漢氣勢,紫砂光素器傳統成型技法與瓦當文及陶刻的圖紋,彰顯出傳統美學的古典風韻。整器集紫砂材質之優、金石書法之妙,形態穩重端莊,寓意和樂吉祥,秦漢美學中天地之和的“樂”與容納萬有的“大”的意境美感強烈,從外觀形態和內蘊涵義兩方面都實現了更高層次的藝術升華。
參 考 文 獻
[1]韓其樓,夏俊偉.中國紫砂茗壺珍賞[M].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
[2]張法.中國美學史[M].四川人民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