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婉華
2020年新春伊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在全國蔓延。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正考驗著各地的應變能力。1月11日,深圳收治第一個病人開始,廣東就采取了高級別的防護。1月16日,廣東省提前部署了全省愛國衛生運動和冬春季傳染病防控工作。當晚,深圳連夜召開全市防治重大疾病工作聯席會議,啟動了聯防聯控。1月19日,國家專家組確認了廣東省首例輸入性新冠肺炎患者。
1月23日,結合廣東省當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形勢,廣東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決定啟動廣東省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廣東成為第一批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的省份。1月24日,廣東省推出了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一級響應16條措施。2月24日,廣東省把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應急響應級別由省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調整為二級響應。
廣東在此次抗疫防控總體戰中,既是主戰場,也是生力軍。有先進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做保障,有2003年抗擊非典的經驗,有鐘南山院士坐鎮的專家團隊,有雄厚的經濟基礎做后盾,抗疫防控“粵軍”成為全國疫情防控工作的一面鮮艷的旗幟。
而作為抗擊疫情的“一線”部門,廣東省衛生健康委員會(以下簡稱“廣東省衛健委”)在一級響應期間采取了哪些措施?
結合廣東外來人口較多、地級市較多、患者平均年齡較大、珠三角救治壓力較大等特點,廣東省衛健委不斷調整和制定更嚴密、更高效的醫療救治運行機制。建立領導干部深入新冠肺炎定點救治醫院駐點調研工作制度,要求各地級以上市衛生健康行政部門領導班子成員每周到聯系的定點救治醫院駐點不少于3個半天。
另外,廣東成立了以鐘南山院士為總顧問的專家小組,下面設3個工作小組,分別是臨床救治、疾病防控和病原學的檢測。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廣東省中醫院副院長張忠德帶領中醫醫療團隊來到武漢抗“疫”一線,接管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的三個病區。
不斷充實鐘南山院士任顧問的3個專家組力量,推動疑難復雜危重病例的多學科聯合診療。堅持專家“3+1”機制,即“一線”守治,各地市專家一線值守;“二線”巡診,區域專家巡視、必要時駐點;“三線”會診,全省統一調度專家,對重癥、危重癥病例進行會診指導。聯通省市縣三級遠程會診平臺,定期開展疑難病例大會診。
確定30家省級、16家市級定點醫院和58家后備醫院,定點醫院盡量騰空其他病人,集中力量救治新冠肺炎病人;后備醫院根據情況及時騰空負壓病房、ICU等,做好收治準備;病例數較多的地區,做好建設“方艙醫院”的應急預案。
壓實“三大責任”。一是要求各地市衛健局長清楚本市患者基本情況,成立工作專班協調和跟進重癥和危重癥患者的救治工作。二是要求定點醫院院長、分管副院長勤下臨床一線,掌握本院患者的每日動態,及時組織全院專家會診重癥和危重癥患者。三是收治患者的科室主任要做好患者救治管理,密切關注病情變化,防范普通病例向重癥病例轉變,重癥病例向危重癥病例轉變,不斷提高救治成功率。
廣東是中醫藥大省,堅持中西醫結合方面有其自身特色。在2003年抗擊非典中,廣東運用中醫藥前期介入效果極佳,中西醫結合治療病死率全世界最低,后遺癥最少。在這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肺炎疫情中,廣東建立了中西醫聯合會診制度,所有病例納入中醫辨證論證范圍。推廣“透解清瘟顆粒”(肺炎1號方),30家定點醫院對入院的輕型、普通型病人即用中藥,并在基本方的情況下盡早辨證使用。
堅持中醫思維,按人群分類精準施策。“一人一方”,面向重型患者實施個體化治療。“既病防變”,面向疑似和輕型、普通型患者實施中醫藥早介入,分類型診治。“未病先防”,全省各地各級中醫醫院結合當地飲食習慣和天氣變化,組織中醫藥專家開出保健方,制作防流感湯劑,免費派送給醫學觀察人員和一線防疫人員,并為一線防疫人員開展艾灸、中醫理療等服務,開展群防群控。
隨著春運返程高峰到來,作為人口流入大省,廣東的城鄉社區防控,也成為了疫情防控的前線“戰場”。
首先外防輸入。“逢車必查”堵輸入。廣東省在“兩站一場一港口”(火車站含高鐵站、汽車客運站、飛機場和港口碼頭)和省界256個聯合檢疫站,對入省方向人車實施“逢車必查”,對來往人員進行體溫檢測,及時隔離處置疑似病例。發揮信息化優勢,利用粵省事微信小程序做好入粵人員的個人信息和健康監測信息登記管理,提高排查效率。對省際聯合檢疫站實行統一政策、統一標準、統一流程、統一數據“四統一”要求,規范排查工作。
“一個不漏”防擴散。采取多部門聯動,對前14天從疫情重點地區來粵的所有人員進行全面排查,摸清疫情重點地區來粵人員的基本情況并全部登記造冊。利用社區網格化管理手段,組成“街道(社區)、衛生、公安”三人小組逐一上門登記排查并開展健康監測管理,采集鼻咽拭子檢測新型冠狀病毒,發現核酸檢測陽性的,立即送定點醫療機構隔離治療。同時,加強密切接觸者的甄別和追蹤,做實密切接觸者的流行病學調查,對密切接觸者全部采樣進行核酸檢測排查,全部集中隔離。

隨著春運返程高峰到來,作為人口流入大省,廣東的城鄉社區防控成為了疫情防控的前線“戰場”。
其中,為了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疑似病人和發熱門診都是非常重要的環節,廣東省衛健委推出加強疑似病例管理的“三當天”舉措。要求各定點醫院建立疑似病例檢查檢驗的快速通道,收治疑似病例后,必須盡快采集咽拭子進行檢測,同步開展胸部CT檢查,做到“三當天”,當天檢查、當天確診、當天收治,切實做到“早發現、早隔離、早報告、早治療”。
內防擴散則主要做好社區防控。社區防控是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阻擊戰的主要領域,是能否打贏這場疫情阻擊戰的關鍵。各地級以上市、縣(市、區)、鎮(街道)和各級黨政機關、事業單位、人民團體、國有企業,實行“一把手負總責、組建一套專班、制定一個方案、統一一個信息口徑”的“四個一”應急處置機制,層層壓實疫情防控責任,廣泛動員全社會力量,形成橫到底、縱到邊、全覆蓋、無死角的疫情防控工作格局。全面落實網格化疫情防控。鎮(街道)黨委全面加強對轄區村(居)的領導和指導,鎮(街道)領導分片包村,村(居)“兩委”建立工作組織體系,建設工作隊伍,責任到人、聯系到戶。
出臺物業管理區域防控工作指引。物業管理區域是社區防控的重要領域。廣東省及時制定《廣東省物業管理區域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引(試行)》,從出入口設置及防護、重點人群防護服務、重點公共區域防護、重點設施設備防護、環境衛生清潔防護、疫情社區防護工作、企業內部防護管理、疫情防控宣傳工作等8個方面對疫情防控工作提出要求。

2月24日,廣東第二十四批醫療隊出征湖北。
疫情期間,關閉小區會所、圖書館、棋牌室、老人活動室、兒童活動室等人員聚集場所;電梯間每日消毒不少于4次,電梯按鍵、扶手、電梯內壁等每日用消毒液或酒精擦拭不少于4次。目前廣東省共有物業管理區域2.8萬多個,其中住宅小區2萬多個,物業服務面積超15億平方米。
在做好外防輸入、內防擴散期間,心理援助工作也不容忽視。目前,廣東省衛健委公布了2條省級和11條地市免費心理援助熱線。要求各地市盡快建立健全本級心理危機干預隊伍,為轄區各級提供心理危機干預指導技術培訓,有序開展專業機構、專業人員的心理危機干預培訓;要充分調動資源,精準開展心理危機干預及心理服務工作。
同時,廣東省正值企業復工復產重要時期。為確保復工復產的同時做好疫情防控,確保人民的生命安全、身體健康,防止疫情在機關、企業及工廠等傳播,廣東省制定了工作指引,對機關、企業和工廠提出了六方面的防控工作要求。一是要求各個單位、各級各部門成立防控領導小組,二是做好重點人群分類管理,三是設立臨時醫學觀察點,四是開展全體員工日常健康管理,五是避免人群過于密集,六是加強衛生宣傳工作。
廣東省針對不同風險人群、外來務工人員、疾病流行地區居住旅行人員等重點人群,以及工作場所、外來務工人員較集中的企業(工廠)等重點場所,制定了預防控制指引,加強對各復工復產企業和相關人員疫情防控工作指導——
近14天內從疫情高發地抵粵人員,如果體溫在37.3℃以上,就要立刻戴上口罩,聯系當地發熱門診重點醫院調配專車轉送醫院作進一步隔離檢查;如果體溫37.3℃以下,安排在單位集中隔離場所或屬地鎮街、居委會安排的集中隔離場所集中隔離14天。
近14天內從全國其他地方抵粵人員,如果體溫37.3℃以上,立刻戴上口罩,并指引其到當地發熱門診作進一步檢查;如果體溫37.3℃以下,14天內除上下班外不得外出,不得組織參與聚餐、聚會。

為確保復工復產的同時做好疫情防控,廣東省制定了工作指引,對機關、企業和工廠提出了六方面的防控工作要求。
工作場所要做好通風、環境整潔和預防性消毒。做好個人防護。正確佩戴一次性的口罩,盡量減少與他人的近距離接觸,盡量避免到人群密集通風不良的公共場所。
抗擊疫情是一場硬仗,醫療救援隊是絕對主力。湖北成為疫情防控重中之重,醫務人員吃緊,廣東醫務人員快速集結,成立醫療隊馳援湖北。1月24日晚,除夕夜,首批廣東省援助湖北醫療隊隊員從廣州出征前往湖北武漢。自此,廣東又派遣了多批醫療隊支援湖北。
2月7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建立了16個省支援武漢以外地市的一一對口支援關系,以一省包一市的方式,全力支持湖北省加強病人的救治工作。其中,廣東省和海南省對口支援荊州市的疫情防控工作。2月10日,廣東省對口支援湖北荊州醫療隊首批108名隊員啟程。截至2月24日,廣東已向湖北派出24批次醫療隊,共2461人。
結合廣東中醫藥大省優勢,廣東派出中醫醫療隊馳援湖北。從1月27日至2月17日,全省各級中醫醫院共派出312名醫護人員馳援湖北武漢、荊州。其中由廣東省第二中醫院、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廣東省中醫院組建的60人隊伍,整建制納入國家第二支中醫醫療隊,在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開展重癥病例救治工作;由廣東省中醫院和深圳市中醫藥系統組建的61人,整建制納入國家第四支中醫醫療隊,在武漢雷神山醫院開展重癥病例救治工作;由佛山市中醫藥系統派出的65人的醫療隊,主要在武漢市第一醫院開展重癥病例救治工作。
編輯/余弘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