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少飲酒,不酗酒。
經常過量飲酒會導致多種營養素缺乏、急慢性酒精中毒、酒精性脂肪肝等,嚴重時還會造成酒精性肝硬化。過量飲酒還會增加患高血壓、腦卒中等疾病的風險,并可導致交通事故及暴力事件的增加,危害身體健康和社會安全。所以,應少飲酒,不酗酒。
38.遵醫囑使用鎮靜催眠藥和鎮痛藥等成癮性藥物,預防藥物依賴。
遵醫囑使用鎮靜催眠藥和鎮痛藥等成癮性藥物,可以治療和緩解病痛。但不合理地長期、大量使用可導致藥物依賴。藥物依賴會損害健康,嚴重時會改變人的心境、情緒、意識和行為,引起人格改變和各種精神障礙,甚至出現急性中毒乃至死亡。因此,不要擅自使用鎮靜催眠藥和鎮痛藥等成癮性藥物。
39.拒絕毒品。
毒品指鴉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嗎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國家規定管制的其他能夠使人形成癮癖的麻醉藥品和精神藥品。任何毒品都具有成癮性,一定要遠離毒品。
40.勞逸結合,每天保證7~8小時睡眠。
生活規律對健康十分重要,要注意勞逸結合,培養有益于健康的生活情趣和愛好。順應四時,起居有常。睡眠時間存在個體差異,成人一般每天需要7~8小時的睡眠。
41.重視和維護心理健康,遇到心理問題時應當主動尋求幫助。
采取樂觀、開朗、豁達的生活態度,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培養健康的生活習慣和興趣愛好等,均有助于保持和促進心理健康。如果懷疑有明顯心理行為問題或精神疾病,要及早去精神專科醫院或綜合醫院的心理科或精神科咨詢、檢查和診治。
42.勤洗手、常洗澡、早晚刷牙、飯后漱口,不共用毛巾和洗漱用品。
每個人都應養成勤洗手的習慣,用清潔的流動水和肥皂洗手。勤洗頭、理發,勤洗澡、換衣,能防止皮膚發炎、長癬。每天早晚刷牙,飯后漱口,保持口腔衛生。
洗頭、洗澡和擦手的毛巾,應保持干凈,不與他人共用毛巾和洗漱用具,防止沙眼等接觸性傳染病傳播;也不要與他人共用浴巾洗澡,防止感染皮膚病和性傳播疾病。
43.根據天氣變化和空氣質量,適時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流通。
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流通,預防呼吸道傳染病發生。霧霾、沙塵天氣時,應關閉門窗,減少室外顆粒物進入室內;遇到持續霧霾天氣時,應選擇空氣污染相對較輕的時段,定時通風換氣,否則有可能造成室內二氧化碳濃度過高,出現缺氧。
44.不在公共場所吸煙、吐痰,咳嗽、打噴嚏時遮掩口鼻。
接觸二手煙霧會增加患肺癌、心臟疾病及呼吸系統疾病的可能。吸煙者應當尊重他人的健康權益,不當著他人的面吸煙,不在禁止吸煙的場所吸煙。
肺結核病、流行性感冒等常見呼吸道傳染病的病原體可隨患者咳嗽、打噴嚏、大聲說話、隨地吐痰時產生的飛沫進入空氣,傳播給他人。所以不要隨地吐痰,咳嗽、打噴嚏時用紙巾、手絹、臂肘等遮掩口鼻。
45.農村使用衛生廁所,管理好人畜糞便。
衛生廁所是指有墻、有頂,廁坑及貯糞池不滲漏,廁所內整潔衛生,基本無臭味,糞便及時清理并進行無害化處理的廁所。糞便無害化處理可有效殺滅糞便中致病細菌和寄生蟲,防止蚊蠅滋生,減少腸道傳染病與寄生蟲病傳播流行。
46.科學就醫,及時就診,遵醫囑治療,理性對待診療結果。
生病后要及時就診,避免延誤治療的最佳時機,要選擇合法醫療機構就醫,如實向醫生陳述病情,配合醫生治療,遵從醫囑用藥。按照醫生的要求調配飲食、確定運動量、改變不健康的行為生活方式。不要有病亂求醫、輕信偏方、自行買藥治療,更不要相信封建迷信。
47.合理用藥,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輸液,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抗生素。
合理用藥是指安全、有效、經濟地使用藥物。用藥要遵循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不多用的原則。用藥過程中如有不適要及時咨詢醫生或藥師。為有效進行抗感染治療,避免發生耐藥,減少不良反應,預防濫用,抗生素必須在醫生的指導下規范、合理使用。
48.戴頭盔、系安全帶,不超速、不酒駕、不疲勞駕駛,減少道路交通傷害。
在道路交通碰撞中,佩戴安全頭盔可有效減輕摩托車駕駛員的頭部傷害;駕駛時,速度每增加1千米/小時,傷害危險增加3%,嚴重或致命傷亡危險增加5%。酒精、某些藥物會減弱駕駛人員的判斷能力和反應能力,增加交通事故風險。疲勞駕駛顯著增加嚴重交通事故風險,駕駛員連續駕駛2小時應休息1次,保證駕駛時精力充沛、注意力集中。
49.加強看護和教育,避免兒童接近危險水域,預防溺水。
溺水是我國兒童意外傷害死亡的第一位原因,要加強對兒童的看護和監管。兒童游泳時,要有成人帶領或有組織地進行,不要單獨下水。游泳的場所,最好是管理規范的游泳池,不提倡在天然水域游泳。
50.冬季取暖注意通風,謹防煤氣中毒。
冬季要預防煤氣中毒。要盡量避免在室內使用炭火盆取暖;使用爐灶取暖時,要安裝風斗或煙筒,定期清理煙筒,保持煙道通暢。發現有人煤氣中毒,應立即把中毒者移到室外通風處,解開其衣領,使其呼吸順暢;對于中毒嚴重者,應立即呼叫救護車,送醫院搶救。
51.主動接受婚前和孕前保健,孕期應當至少接受5次產前檢查并住院分娩。
婚前和孕前保健可以幫助準備結婚或懷孕的男女雙方了解自身的健康狀況,發現可能影響婚育的有關疾病和問題,接受有針對性的咨詢和指導,提高婚姻質量和促進安全孕育。
婦女懷孕后應及時去醫院檢查,建立“孕產婦保健手冊”。孕婦孕期至少應進行5次產前檢查,有異常情況者應適當增加檢查次數。
52.孩子出生后應當盡早開始母乳喂養,滿6個月時合理添加輔食。
母乳含有嬰兒所需的全部營養以及大量的抗體和免疫活性物質,有助于嬰兒發育,增強嬰兒的免疫能力。母乳喂養不僅能增進母子間的情感,還能促進母親的產后康復。
為了母乳喂養成功,孩子出生后1小時內就應哺乳。純母乳喂養可滿足6個月內嬰兒所需的全部液體、能量和營養素,因此嬰兒出生后,應首選純母乳喂養,6個月內不需要添加任何輔食。
53.通過親子交流、玩耍促進兒童早期發展,發現心理行為發育問題要盡早干預。
經常與兒童溝通、交流,關注兒童日常行為,及時發現心理行為問題,予以引導和干預。培養兒童健康的心智和人格,促進兒童社會性和情感的健康發展。
54.青少年處于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要培養健康的行為生活方式,預防近視、超重與肥胖,避免網絡成癮和過早性行為。
青少年應該培養健康的行為生活方式。要有充足睡眠,保證精力充沛;保持平衡膳食,加強戶外活動,預防超重和肥胖;培養良好的用眼習慣,每天堅持做眼保健操,保護視力,預防近視;遠離煙草和酒精,拒絕毒品;要從正規渠道獲取生殖與性健康信息,拒絕性騷擾、性誘惑和性暴力,避免過早發生性行為。
55.關注健康信息,能夠獲取、理解、甄別、應用健康信息。
日常生活中,要有意識地關注健康信息。遇到健康問題時,能夠積極主動地利用現有資源獲取相關信息。對于各種途徑傳播的健康信息能夠判斷其科學性和準確性,不輕信、不盲從,優先選擇政府、官方媒體等正規途徑獲取健康信息。
56.能看懂食品、藥品、保健品的標簽和說明書。
食品標簽標示應包括食品名稱、配料表、凈含量和規格、生產者和(或)經銷者的名稱、生產日期和保質期、貯存條件等需要標示的內容。食品強制標示的核心營養素包括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和鈉。
藥品標簽分為內標簽和外標簽,內標簽應當包含藥品通用名稱、適應證或者功能主治、規格、用法用量等內容。外標簽應當注明藥品通用名稱、成分、適應證或者功能主治、規格、用法用量、不良反應、產品批號、批準文號等內容。
保健食品標簽和說明書不得有明示或者暗示治療作用以及夸大功能作用的文字,不得宣傳療效作用。
57.會識別常見的危險標識,如高壓、易燃、易爆、劇毒、放射性、生物安全等,遠離危險物。
識別常見危險標識,遠離危險,保護自身安全。但要注意,危險標識只起提醒和警告作用,它本身不能消除任何危險,也不能取代預防事故的相應設施。
58.會測量脈搏和腋下體溫。
脈搏測量方法:將食指、中指和無名指指腹平放于手腕橈動脈搏動處,計1分鐘搏動次數。正常成年人安靜狀態下脈搏次數為60~100次/分。
腋下體溫測量方法:先將水銀體溫計度數甩到35℃以下,再將體溫計水銀端放在腋下最頂端后夾緊,10分鐘后取出讀數。
59.會正確使用安全套,減少感染艾滋病、性病的危險,防止意外懷孕。
正確使用安全套可減少感染艾滋病、乙肝和大多數性傳播疾病的風險;可防止意外懷孕。要選擇有效期內、無破損、大小合適的安全套,掌握安全套的正確使用方法。性生活后要檢查安全套有無破裂或脫落,若有破裂或脫落,要立即采取緊急避孕措施。不要重復使用安全套,每次使用后應打結丟棄。
60.妥善存放和正確使用農藥等有毒物品,謹防兒童接觸。
農藥、殺蟲劑等有毒物品應妥善存放于櫥柜或容器中,并在外面加鎖。有毒物品不能與糧油、蔬菜等堆放在一起,不能存放在既往裝食物或飲料的容器中,已失效的農藥和殺蟲劑不可亂丟亂放,防止誤服或污染食物、水源。
家用殺蟲劑、滅鼠劑、滅蟑毒餌等嚴格按照說明書使用,放置在不宜被兒童接觸到的地方,以免誤食。
對誤服農藥中毒者,如果患者清醒,要立即設法催吐。經皮膚中毒者要立即沖洗污染處皮膚。經呼吸道中毒者,要盡快脫離引起中毒的環境。中毒較重者要立即送醫院搶救。
61.尋求緊急醫療救助時撥打120,尋求健康咨詢服務時撥打12320。
需要緊急醫療救助時,撥打120急救電話求助。電話接通后,要準確報告患者所在的詳細地址、主要病情;同時,報告呼救者的姓名及電話號碼。通話結束后,應保持電話暢通,方便救護人員與呼救者聯系。
在生活中遇到相關問題,公眾可通過政府設置的公共衛生公益熱線電話12320進行咨詢或投訴。
62.發生創傷且出血量較多時,應當立即止血、包扎;對懷疑骨折的傷員不要輕易搬動。
受傷出血時,小傷口只需簡單包扎即可;出血較多時,如果傷口沒有異物,應立即采取直接壓迫止血法止血。如果傷口有異物,異物較小時,要先將異物取出;異物較大、較深時,不要將異物拔出,在止血同時固定異物,盡快就醫。處理出血的傷口時,要做好個人防護,盡量避免直接接觸血液。
對懷疑骨折的傷員進行現場急救時,在搬移前應當先固定骨折部位,但不要在現場進行復位。如果傷勢嚴重,應在現場急救的同時,撥打120急救電話。
63.遇到呼吸、心搏驟停的傷病員,會進行心肺復蘇。
心肺復蘇可以在第一時間恢復傷病員呼吸、心跳,挽救傷病員生命,主要用于搶救心肌梗死等危重急癥以及觸電、急性中毒、嚴重創傷等意外事件造成的呼吸心搏驟停傷病員。心肺復蘇有三個步驟,依次是胸外心臟按壓、開放氣道、人工呼吸。
64.搶救觸電者時,要首先切斷電源,不要直接接觸觸電者。
在施救觸電者之前,要立即關閉電源,用不導電的物體如干燥的木棍等將觸電者與電源分開。千萬不要直接接觸觸電者的身體,防止救助者發生觸電。應學習安全用電知識,正確使用家用電器,不超負荷用電;不私自接拉電線;不用潮濕的手觸摸開關和插頭;遠離高壓線和變壓器;遇雷雨天氣時,不站在高處、不在樹下避雨、不打手機、不做戶外運動。
65.發生火災時,用濕毛巾捂住口鼻、低姿逃生;撥打火警電話119。
突遇火災時,如果無力滅火,應迅速逃生。在逃生時,不要大喊大叫,應當用潮濕的毛巾或者衣襟等物捂住口鼻,用盡可能低的姿勢,有秩序地撤離現場。不要乘坐電梯,不要選擇跳樓逃生。
發現火災,應立即撥打119火警電話報警。準確報告火災地址、火勢大小。在說不清楚具體地址時,要說出地理位置、周圍明顯建筑物或道路標志。
66.發生地震時,選擇正確避震方式,震后立即開展自救互救。
地震時,身處平房或低層樓房,應迅速跑到室外空曠處。身處樓房高層,要迅速躲在堅固的家具旁、承重墻的內墻角或開間小的房間,遠離門窗、外墻、陽臺,不要跳樓,不要使用電梯。在室外要避開高大建筑物、玻璃幕墻、立交橋、高壓電線等易發生次生災害的地方。
如果地震被埋,要保存體力,不要大喊大叫;可用磚頭、鐵器等擊打管道或墻壁發出求救信號。震后不要立即返回建筑物內,以防余震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