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紅
什 么是肺栓塞?
肺栓塞全稱為“肺動脈栓塞”,通俗地說,就是肺動脈被栓子堵塞了。醫學上定義為由內源或外源性栓子阻塞肺動脈引起肺循環和右心功能障礙的臨床綜合征。引起肺栓塞的栓子種類很多,如血栓、空氣、脂肪、羊水、腫瘤等。其中,深靜脈血栓是引起急性肺栓塞的主要血栓來源,最多見的是來自雙下肢或者骨盆深靜脈的血栓。
當栓子經過肺動脈時,不同大小的血栓可能阻塞肺動脈的不同部位。如果阻塞影響的面積大,則癥狀嚴重,病情兇險,死亡率較高。如果只是阻塞細小的分支,也可能癥狀不典型,很容易被忽略。
哪些情況提示可能存在肺栓塞?
肺栓塞的臨床癥狀有特異性表現,不僅易被患者忽視,也易被醫生漏診。較常見的癥狀有以下七種:
1.不明原因的呼吸困難及氣促:患者既往并沒有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等慢阻肺病史,也沒有哮喘等肺部疾病,突發顯著的胸悶、氣短,活動后尤其加重,常伴嘴唇呈青紫色。
2.伴有壓榨性的胸痛:有時出現類似心絞痛的癥狀,區別是心絞痛發作時,患者含服硝酸甘油后多可緩解,而肺栓塞患者不行,出現這種情況應及時到醫院就診。
3.咯血:常為少量,少數患者也可大量咯血。
4.暈厥:排除心腦血管疾病、低血糖等,如突然暈倒,應考慮肺栓塞的可能。
5.咳嗽:常表現為干咳。
6.心悸、煩躁不安、驚恐甚至有瀕死感。
7.腿部紅腫,尤其是單側肢體疼痛、單側肢體腫脹。
肺栓塞患者常同時合并上述幾種癥狀。其中,呼吸困難、胸痛及咯血是最典型的癥狀,臨床上將其稱為肺栓塞“三聯征”。
哪些人易發生肺栓塞?
高危人群:下肢骨折、髖關節或膝關節置換術后、脊髓損傷者,3個月內因心力衰竭、房撲或房顫住院者,3個月內發生心肌梗死者,既往有靜脈血栓栓塞者。
中危人群:行關節鏡手術、輸血、中心靜脈置管、化療者,患有呼吸衰竭、炎癥性腸病、惡性腫瘤、腦梗死、淺靜脈血栓、易栓癥等疾病者。
低危人群:糖尿病、高血壓患者,久坐(坐長途汽車或飛機)、高齡、肥胖、懷孕等人群也可發生肺栓塞。
肺栓塞如何確診?
診斷肺栓塞有一定難度,因為患者的癥狀多不典型,胸部X線片、心電圖、血氣分析、超聲心動圖等常規檢查也缺乏特異性。CT肺動脈造影、放射性核素肺通氣灌注掃描、肺動脈造影,均具有較高的診斷價值。其中,肺動脈造影是確診肺栓塞的“金標準”,但由于是有創侵入性檢查,開展較少。目前診斷肺栓塞主要靠CT肺動脈造影和核素肺通氣灌注掃描。
肺栓塞如何治療?
病情嚴重程度不同,治療方案各異。對高危急性肺栓塞患者,應盡快清除血栓,方法有藥物溶栓、外科手術取栓、介入治療三種。危險性較低的患者,可采用抗凝治療。
肺栓塞如何預防?
預防肺栓塞,就是預防深靜脈血栓形成。針對前面提到的各種危險因素,采取相應對策:①避免久坐、久站、久臥。比如有些老年人愛打麻將、愛玩電腦,久坐時間每增加1小時,發生血栓的風險就提升10%。②多飲水。保持身體水分充足可以降低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風險。③對易患肺栓塞高危患者,可在醫生的指導下口服新型抗凝藥,如利伐沙班、達比加群酯等。由于血栓大多數來自下肢深靜脈,故對近期有下肢手術史的患者而言,應盡早恢復或增加下肢鍛煉,必要時可請康復科專業人員協助或指導鍛煉,以避免因制動引起下肢深靜脈血栓。既往發生過靜脈血栓栓塞的患者,需根據導致血栓形成的原因進行預防。④有血栓形成風險的患者,可定期做下肢血管彩超檢查與D-二聚體濃度檢測,以排除肺栓塞疾病存在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