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祁 ,吳昆旻,李澤卿,朱春暉,黃潔,安靜娟,沈潔,吳擁軍
變應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是耳鼻喉科門診中常見疾病,近年來其發病率呈逐年增長趨勢,全球發病率達20%左右,發達國家發病率更加顯著達到30%左右,我國發病率亦達到10%,且有逐年增加的趨勢[1-4]。給病人家庭和社會帶來了不利影響。所以,明確變應原對AR的診斷、治療及預防均有重要意義[5]。此次研究通過對900 例AR 病人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對南京地區AR 病兒常見吸入性變應原分布情況進行統計調查,旨在分析南京地區AR病兒患病情況及臨床特征。
1.1 一般資料 2015 年9 月至2017 年9 月江蘇省第二中醫院耳鼻咽喉科AR專病門診接診并確診為AR 病兒900 例。其中男性633 例(70.33%),女性297 例(29.67%)。最小年齡為1 歲,最大年齡為14歲,年齡(8.14±1.76)歲。根據病兒年齡進行分組,分為青春期組(11~14歲),學齡組(7~10歲),學齡前組(4~6歲),嬰幼兒組(1~3歲)四組;將AR病兒吸入性變應原檢測時的季節分組,分春(1~3月),夏(4~6月),秋(7~9月),冬(10~12月)。病兒監護人或其近親屬對所受治療知情同意,本研究符合《世界醫學協會赫爾辛基宣言》相關要求。
1.2 診斷標準 《變應性鼻炎診斷和治療指南》(2015,天津)[6]。分類標準按照2001年世界衛生組織參與制定的ARIA(allergic rhinitis andits impact on asthma)指南[7]。
1.3 變應原檢查及結果判定 選用德國Mediwiss公司提供的國際標準化變應原點刺試液,專職耳鼻喉技師對AR病人行皮膚點刺。點刺試液為南京地區常見的14種吸入性變應原,包括:混合真菌、戶塵螨、動物毛皮屑(狗、貓)屋塵、桑樹、樹木類、蟑螂、草本類。試驗結果判讀:皮膚指數(skin index,SI)解釋,SI=變應原直徑/組胺直徑,四級:“++++”,SI≥2.0;三級:“+++”,1.0≤SI<2.0;二級:“++”,0.5≤SI<1.0;一級:“+”,SI<0.5;正常:“0”,陰性。
1.4 統計學方法 病例數據整理、收集,Excel建立數據庫。SPSS 21.0進行數據統計分析,χ2檢驗分析數據,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南京地區吸入性變應原整體分布特征 南京地區900例AR病兒檢測出陽性病兒530例,陽性率為58.89%。混合真菌為首,陽性率達51.32%,戶塵螨次之,陽性率達到34.91%,而家養動物(狗、貓)陽性率分別達到22.83%和13.77%,草本類和樹木類分別達到11.51%和6.23%、屋塵為11.57%,螳螂和桑樹類均小于6%。見圖1。其中單一陽性者316例(59.62%),2種陽性者129例(24.34%),3及3種以上陽性者85例(16.04%)。

圖1 530例變應性鼻炎病兒常見吸入性變應原種類
2.2 性別與吸入性變應原分布 男性吸入性變應原陽性率為61.93%(392/633),女性陽性率為51.31%(138/267)。性別之間陽性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8.137,P=0.004)。對于單一變應原在不同性別中分布,戶塵螨陽性率男性明顯高于女性(χ2=4.247,P=0.039),而狗毛皮屑男性明顯低于女性(χ2=5.923,P=0.015),表1。
2.3 年齡與吸入性變應原分布 嬰幼兒期吸入性變應原陽性率為48.96%(118/241),學齡前期為57.03%(219/384),學齡期為69.82%(155/222),青春期為71.70%(38/53)。吸入性變應原分布陽性率在不同年齡組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24.904,P=0.001)。嬰幼兒組陽性率顯著低于其他三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混合真菌、戶塵螨、動物毛皮屑(狗)、草本類單一變應原的分布在不同年齡組之間不同,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年齡組間比較發現,戶塵螨、屋塵、草本類陽性率隨著年齡增長而升高,而動物毛皮屑(狗)隨著年齡增長而降低。但是,同樣也發現,混合真菌的陽性率隨著年齡的增長呈現先升高后降低的趨勢,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2.4 季節與吸入性變應原分布 春季的吸入性變應原陽性率為46.10%(65/141),夏季為67.28%(183/272),秋季為58.73%(222/378),冬季為46.79%(51/109),各季節組陽性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23.497,P=0.001)。而繼續通過組間比較,夏秋季節檢測出陽性率最高,而春季組在各組中檢測出陽性率最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不同季節中單一吸入性變應原比較,混合真菌和草本類各個季節之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1,0.007)。春季組中混合真菌檢出陽性率在各組中最高,而秋季組中草本類檢出陽性率在各組中最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AR是指機體接觸過敏原后,由IgE介導產生的鼻黏膜炎癥,主要以鼻部發癢、咽喉部不適伴咳嗽、流清涕等為臨床主要表現,其發病率與自身內環境變化(神經、免疫、內分泌等)和外部環境(環境改變、工業發展、氣候變化等)密切相關[8]。根據ARIA分類,不同類型的病例在年齡、性別、時間和空間上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AR 是多種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其中以支氣管哮喘最常見[9]。因此明確AR病兒吸入性變應原種類和人群中的分布有著積極臨床作用。
此次研究結果,南京地區AR 病兒吸入性變應原陽性率為58.89%(530/900),混合真菌(51.32%)為最高,戶塵螨(34.91%)次之、動物毛皮屑(貓、狗)達22.83%,13.77%。結果與一些地區專家報道[10]相一致,同時,也與有些的專家報道的臨床數據[11]有一定的出入,原因主要與時間、空間、病人年齡和性別差異有關。
不同性別組AR 病兒吸入性變應原的情況,此次研究結果表明,2 個性別組的吸入性變應原陽性率分別為61.93%,51.31%,提示吸入性變應原陽性率男性顯著高于女性,其中主要表現在戶塵螨陽性率男性顯著高于女性,而狗毛皮屑女性顯著高于男性,與文獻[12]報道一致,這可能主要與男和女性的特點不同有關,男性善動,女性喜靜,男性接觸戶塵螨的概率大于女性,而女性飼養動物的概率大于男性。朱興中等[13]研究表明武漢地區AR男性比女性(13.0%比7.7%),經過統計學比較,男性陽性率顯著高于女性。趙銳等[14]研究該院門診AR病人皮膚點刺試驗陽性率男性比女性(83.49%比77.87%),且發現門診就診的男性AR 病兒是女性病兒的1.75倍。上述臨床研究結果與此次研究結果相符合。

表1 530例變應性鼻炎病兒性別與吸入性變應原(單種)分布情況/例(%)

表2 530例變應性鼻炎病兒年齡與吸入性變應原(單種)分布情況/例(%)

表3 530例變應性鼻炎病兒季節與吸入性變應原(單種)分布情況/例(%)
不同年齡組AR 病兒的情況,此次研究結果表明,4 個年齡組的吸入性變應原陽性率分別為48.96%,57.03%,69.82%,71.70%,表明隨年齡增長,AR 病兒吸入性變應原陽性率越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與文獻[15]報道一致。分析原因主要可能與隨著年齡的增長,AR 病兒接觸活動場所的種類、飲食的變化、空氣的污染程度中變應原的多少有關。4 個年齡組中戶塵螨陽性率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長,分別為27.12%、38.81%、48.39%、71.43%,與總的變應原在不同年齡組中相平行,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因此目前,專家不主張對3歲以下的AR病兒進行脫敏治療。其一,因為在脫敏治療過程中可能會發生嚴重的過敏反應,年齡大小與危險程度成反比,其二,隨著AR病兒年齡增長和全身免疫系統變化,吸入性變應原亦有所變化[16-17]。
此次研究結果表明不同吸入性變應原季節分布情況存在差異。提示吸入性變應原陽性率與季節相關,同時也提示AR病兒發病時間與檢測時間有一定相關性,因為多數病兒都會在相同季節多次出現過敏癥狀就診而進行檢測。此次研究表明夏秋季節吸入性變應原陽性率為最高,這與王偉紅、李蕾[18]研究結果過敏原陽性率最高季節為春秋兩季,存在一定的差異。分析原因,南京地區為常年雨水較多,地區潮濕,戶塵螨、混合真菌在夏秋季節滋生顯著,而秋季環境氣候干燥、風大,因此會導致空氣中的漂浮物較多,而冬季樹木干枯,故樹木類相關過敏可能性小[19]。
總之,吸入性變應原是南京地區常見過敏原,其中混合真菌、戶塵螨為南京地區病兒最常見。吸入性變應原的分布與性別、年齡和季節有一定相關性[20]。本研究從AR病兒的吸入性變應原年齡、性別和季節分布多方面分析了南京地區AR病人的吸入性變應原分布特征,為南京地區AR病兒的流行病學研究、臨床診治及預防提供了更為科學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