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瑛
(焦作市第三人民醫院 內科,河南 焦作454000)
慢性乙型肝炎主要由乙型肝炎病毒 (HBV)導致,病毒檢測呈陽性,臨床表現為肝區疼痛、乏力、腹脹、惡心等,嚴重者伴有肝功能異常[1]。我國是HBV感染的高發區,該病傳染性較高,主要以家族形式傳播,嚴重危害患者及其家人生命健康。目前臨床常采用抗病毒藥物進行治療,最大限度地消除或長久抑制HBV,阻滯病情發展,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2]。在治療的同時,給予患者相應的護理干預至關重要。PRECEDE模式是 “Predisposing,Reinforcing,and Enabling Causes in Educational Diagnosis and Evaluation(教育診斷評價中傾向、強化及促成因素)”的縮寫,是由美國健康教育學家勞倫斯·格林(Lawrence W.Green)創立并逐步完善的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模式。本研究旨在探討PRECEDE模式護理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遵醫行為與生活質量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我院 2017年 6月至 2018年 9月收治的12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64例。對照組男 36例,女28例;年齡 24~69歲,平均 (44.21±5.86) 歲; 病程 1 ~ 5 年, 平均 (2.87 ± 1.36) 年。 觀察組男37例,女27例;年齡 23~70歲,平均 (45.35±6.59)歲;病程1~5年,平均 (2.63±1.11)年。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選標準納入標準:①符合慢性乙型肝炎診斷標準[3];②年齡20~75周歲;③意識清晰,有正常溝通能力。排除標準:①嚴重的精神障礙性疾病;②心、肝、腎等重要器官功能不全;③經檢查存在腫瘤;④經檢查存在肝硬化等疾病。
1.3 方法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告知患者慢性乙型肝炎的發病原因及影響因素,遵醫囑對其進行相應的等級護理及飲食護理等。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PRECEDE模式進行護理:①入院時讓患者充分了解乙肝的相關知識,建立個體化檔案,了解患者關于乙肝疾病的掌握情況及其生活行為變化;定期組織有關慢性乙型肝炎發病原因、影響因素及患者遵從醫囑治療的重要性等相關知識講座。②在與患者的溝通過程中,了解患者的家族史、教育背景、地域環境條件等。③進行健康教育,明確慢性乙型肝炎的發展趨勢、影響及加強因素,開展針對飲食、生活方式等護理措施。兩組患者均連續護理3個月。
1.4 評價指標護理3個月后對兩組患者的遵醫囑用藥、適當運動、定期復查、合理飲食及戒煙戒酒等遵醫行為進行調查。于護理前及護理3個月后,采用生活簡易量表 (WHOQOLBREF)[4]評價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主要包括環境、心理、生理、社會4個方面,各方面評分均為100分,得分越低表明患者的生活質量越差。
1.5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18.0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遵醫行為 觀察組遵醫囑用藥、適當運動、定期復查、合理飲食及戒煙戒酒比例均高于對照組 (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遵醫行為比較 [n(%)]
2.2 生活質量 護理前,兩組患者的環境評分、社會評分、生理評分、心理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護理后,觀察組的環境評分、社會評分、生理評分、心理評分均高于對照組 (P<0.05)。 見表 2。
表2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s,分)

表2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s,分)
組別 n 環境評分 社會評分 生理評分 心理評分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觀察組 6 4 5 1.2 6±4.8 4 6 9.3 5±5.7 9 5 5.6 9±5.4 6 6 6.2 8±6.3 4 5 5.8 7±6.1 4 6 7.8 6±7.1 2 6 1.3 3±5.4 5 7 9.8 9±6.5 7對照組 6 4 5 0.3 1±3.4 8 5 4.3 5±4.2 7 5 4.2 7±5.3 8 5 7.4 4±5.6 1 5 3.7 4±6.8 5 5 8.4 4±6.2 1 6 0.2 0±5.7 6 7 0.1 8±5.4 6 t 1.2 7 5 1 6.6 8 0 1.4 8 2 8.3 5 4 1.8 5 2 7.9 7 7 1.1 4 0 9.0 9 3 P 0.2 0 5 0.0 0 0 0.1 4 1 0.0 0 0 0.0 6 6 0.0 0 0 0.2 5 6 0.0 0 0
臨床治療乙型肝炎的基本原則是藥物加調理,且患者乙型肝炎的病情與其依從行為密切相關,患者的生活習慣及身體素質也會影響疾病的治療和預后[5]。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經濟的發展,人們對護理的要求越來越高,傳統的護理模式已不能滿足患者的主觀需求。因此,采取準確、有效的護理方法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恢復具有重大意義。PRECEDE模式通過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進行充分了解,掌握其對疾病的發生原因及影響因素,并建立個體化的健康檔案,從而便于對其進行跟蹤調查后制定符合其病情變化的護理措施,進而提高患者的健康水平及生活質量[6-7]。PRECEDE模式護理需要醫務人員更深入地了解患者的社區環境、信息及生活方式,確定患者發生慢性乙型肝炎的原因及影響因素[8]。根據不同患者的發病原因及影響因素,為其制定符合其病情的護理措施,主要包括:①飲食護理。準確的飲食及均衡營養是改善患者病情的關鍵,可有效減輕患者肝臟負荷,修復受損的肝細胞,并促使其再生。患者補充蛋白質及維生素,應明確油、鹽、糖的攝入量,防止食用過量導致肝臟脂肪變性。②認知干預。對乙型肝炎患者而言,充足的睡眠及適當的運動同樣重要,注意勞逸結合可避免肝臟過度 “工作”。向患者告知煙草里的有害物質會阻止肝細胞修復,影響肝功能恢復,酒精里的亞硝胺可促使脂肪變性,有致癌作用,督促其盡快戒煙;醫護人員應加強對患者運動、飲食及不良習慣的監控,改善其生活質量。③用藥干預。HBV復制是乙型肝炎發生、發展及復發的主要原因,抗病毒療法十分重要,只有按時、定量且連續用藥,才能達到理想治療效果,患者輕視藥物治療,用藥依從性差,極易導致HBV復制。④定期復查。慢性HBV可長期留存于機體內,定期復查能及時檢測肝細胞中HBV的活動情況,利于臨床治療。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遵醫囑用藥、適當運動、定期復查、合理飲食及戒煙戒酒比例明顯高于對照組,且環境評分、社會評分、生理評分、心理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 (P均<0.05),表明PRECEDE模式護理能夠有效提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遵醫行為,改善其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PRECEDE模式護理有利于提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遵醫行為,提高其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