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麗麗
(南陽市第二人民醫院 腎病科,河南 南陽473000)
慢性腎炎是一種常見腎臟疾病,主要表現為高血壓、蛋白尿和血尿,具有病程長、病情進展慢、病情易反復等特點[1-2]。慢性腎炎阻礙新陳代謝,不利于患者體內產生的廢物及時排出體外,早期癥狀往往不明顯,大多數患者發病時,病情已發展較為嚴重。面對長時間的治療,患者的心理壓力較大,負性情緒較為明顯,會對后續治療產生影響,因此應加強護理干預,采取科學、合理的護理措施,保證患者的治療效果,緩解其情緒[3-4]?;诖?,本研究選取我院收治的慢性腎炎患者90例,旨在探討循證護理對慢性腎炎患者自護能力及遵醫行為的影響,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慢性腎炎患者9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5例。觀察組:男30例,女15例;年齡34~69歲,平均年齡 (42.86±1.52) 歲; 病程 1 ~ 11 年, 平均病程 (5.23 ± 1.46) 年。 對照組:男32例,女13例;年齡35~70歲,平均年齡 (42.76±1.68) 歲; 病程 0.5 ~ 12 年, 平均病程 (5.54 ± 1.37) 年。 兩組的一般資料比較無統計學差異 (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該組采用常規護理,協助患者完成各項指標檢查,了解患者病情,監督其嚴格用藥,給予患者簡單飲食指導,觀察其病情,保持病房清潔。
1.2.2 觀察組 該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循證護理。①護理診斷。醫護人員結合診斷結果和病情觀察提出護理問題,內容包括:病程較長,治療病情效果不明顯且存在惡化可能,患者因治療過程長、治療費用昂貴等原因產生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②尋找循證依據。醫護人員根據上述問題積極尋找解決辦法,包括多方理論、文獻、相關書籍等,向其他資歷深的醫院請教方法。③制定護理計劃。內容包括為患者提供基礎護理、心理護理、飲食護理等。④基礎護理。根據患者生活方式制定適宜的作息計劃,保證患者睡眠質量,改善腎臟血流量,保證病房衛生清潔,定期為病房消毒,定時通風換氣保持病房空氣清新,放置一些綠色植物調節患者心情,指導患者定期剪指甲,保證手部衛生清潔,避免皮膚劃傷引起感染。⑤心理護理?;颊邔膊∠嚓P知識不明確,自身心理耐受力較差,醫護人員應主動關心患者,通過觀察患者面部表情及肢體變化、與患者進行語言交流判斷其情緒,根據患者不同情緒狀況實施針對性心理護理,鼓勵患者向醫護人員傾訴情緒或與病友多交流溝通,提高其治療信心,減少其緊張、焦慮情緒。⑥飲食護理。告知患者堅持戒煙戒酒、健康飲食的必要性,為患者進行飲食指導,增加蛋白質攝入量,每日80~110 g,由于豆腐及各種豆類等植物蛋白含有嘌呤堿,嘌呤堿加重腎臟負擔,因此蛋白質攝入應以牛奶、牛肉等動物蛋白為主,若患者存在水腫、高血壓、少尿等癥狀,應減少蛋白質攝入,控制在每日20~40 g,并且水腫患者除了控制蛋白攝入量外還要限制鈉鹽攝入量,每日2~3 g。⑦健康教育。為患者及其家屬講解慢性腎炎相關知識及日常生活注意事項,包括發病原因、病情發展程度各種表現、治療方法,加強患者對病情的認識程度,提高患者及其家屬的重視程度。⑧運動干預。指導患者進行戶外運動,病情穩定后,根據患者自身情況指導其加強運動量,定期檢查患者恢復情況。兩組均連續護理3個月。
1.3 觀察指標①對比兩組患者護理前、護理1個月及3個月后的自我護理能力量表 (ESCA)[5]評分,包括自我認知情況、健康知識水平等43個詳細項目,每個項目0~4分,總分172分,分數越高,表示自我護理能力越強。②護理過程中采用本院自制遵醫行為調查表對兩組患者進行遵醫行為調查,該表克倫巴赫系數為0.826,對是否每日按時用藥、按時休息、控制水和鈉的攝入量等方面進行評分,滿分100分,>90分為嚴格遵醫,即嚴格遵循醫囑;60~90分為基本遵醫,即基本遵循醫囑;<60分為不遵醫,即不遵循醫囑??傋襻t率 =(嚴格遵醫例數+基本遵醫例數)/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18.0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自護能力護理前,兩組患者的ESCA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護理1個月、3個月后,觀察組的ESCA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 (P<0.05)。 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ESCA評分比較 (±s,分)

表1 兩組患者的ESCA評分比較 (±s,分)
組別 n 護理前 護理1個月 護理3個月觀察組 4 5 9 4.9 2±4.2 3 1 1 7.5 2±4.0 3 1 3 1.2 5±4.2 6對照組 4 5 9 5.2 1±4.1 2 9 8.6 2±4.3 2 1 0 0.4 3±3.0 5 t 0.3 3 0 2 1.4 6 0 3 9.4 6 1 P 0.7 4 3 0.0 0 0 0.0 0 0
2.2 遵醫行為觀察組護理過程中的總遵醫率為93.33%,明顯高于對照組的 73.33% (P<0.05)。 見表 2。

表2 兩組患者護理過程中的遵醫行為比較 [n(%)]
慢性腎炎病因尚未明確,治療過程較為復雜,患者的自護能力以及遵醫行為均會對病情的恢復進程產生一定的影響[6-7],因此在對慢性腎炎患者進行治療的同時給予其必要的護理干預意義重大。
目前,常規護理已不能滿足慢性腎炎患者的護理要求。循證護理以患者病情為基礎制定護理方案,為患者提供全面針對性的護理,幫助患者減輕心理壓力,推動治療有效進行,進而改善患者生活質量[8]。本研究中,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循證護理,結果顯示護理1個月、3個月后,觀察組的ESCA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 (P<0.05);護理過程中,觀察組的總遵醫率為93.33%,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3.33% (P<0.05),表明循證護理可明顯提高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提高患者遵醫行為。究其原因在于:醫護人員進行護理前及時了解患者的具體病情,提出針對性護理問題,便于醫護人員采取針對性治療;醫護人員尋找循證證據,保證循證護理的有效性;制定護理計劃,有助于循證護理有序進行,保證其全面性;為患者提供基礎護理與衛生防護,并保證其生活環境整潔,有利于調節患者心情,避免其病情加重;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有助于緩解患者的壓力,減輕其焦慮、緊張等負面情緒,進而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對患者進行飲食護理,減少鈉鹽攝入量,針對患者不同情況控制蛋白攝入,監督患者嚴格遵守飲食規范,可避免患者病情加重;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健康教育,幫助其了解疾病相關知識,增強對疾病的了解,有助于醫護人員與患者有效交流,避免醫患矛盾;對患者進行運動指導,督促患者多進行戶外運動,提高身體素質,有助于患者病情恢復,定期為患者進行檢查,及時預防病情反復。
綜上所述,循證護理可有效提高慢性腎炎患者的自護能力和遵醫行為,促進患者轉歸,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