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的話:受疫情影響,全球至少43個國家宣布進入國家緊急狀態,越來越多國家民眾加入“隔離”隊伍,宅在家中,云教育(在線教育)、云辦公(遠程辦公)等需求激增。“云辦公”“云學習”迎來了風口。國外都使用什么“云辦公”“云學習”軟件?效果如何?在這些領域,中國軟件在世界上處于怎樣的水平?《環球時報》記者進行了調查。
歐美軟件夠“軟”,硬件不“硬”
本報駐美國、英國、德國特約記者溫燕紀雙城青木
新冠疫情令歐美多地被迫進入“封城”模式,包括谷歌在內許多歐美公司要求員工在家辦公,大批學生也得依靠在線學習。德國經濟研究所最新公布的報告稱,歐洲至少有一半員工在家辦公,遠程辦公軟件的應用也比疫情前增加數倍。
“遠程辦公軟件在歐洲火了起來!”德國《經濟周刊》報道稱,目前,歐洲在家辦公學習的軟件主要有幾類,比如思科Webex、Zoom、GoogleGSuite等。這些軟件的視頻會議功能可以允許多達100人參加,時間為一小時左右。在英國曼徹斯特一家律師事務所工作的哈爾福德告訴英國廣播公司(BBC)稱,他們在線辦公最常使用的,是美國思科Webex視頻會議服務軟件。該軟件近期也升級了其免費服務系統。
在家辦公學習如果要分享網絡文件,就需要即時交流平臺。比如,美國Slack是一個集電子郵件、短信、文件整合等大規模工具集成的一個群聊群組,還可以為人們提供文件分享、視頻電話等多種功能。此外,微軟的Teams在歐美也頗受歡迎。
在家工作也催生美國云辦公軟件的競爭。美國媒體稱,微軟表示自己每天的活躍用戶已經超過競爭對手Slack。還有分析師預計,谷歌今年將進行大規模并購以提振業務,與微軟競爭云計算市場“老二”位置。
這些軟件在歐美市場上都受到歡迎,但對于一些小企業來說,最大的問題不是購買使用這些在線軟件的成本,而是網速。英國首相約翰遜才剛建議公眾在家辦公,第二天,英國主要的移動網絡就全部癱瘓,導致在家辦公的英國人一時間失去網絡連接。在歐洲其他國家,同樣由于網絡基礎設施較差,加上軟件自身限制,使用辦公軟件時常會出現斷線、不流暢、聲音不清晰等問題,網絡上吐槽聲音此起彼伏。
在美國加州一家科技公司工作的華人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之前他們的工作也主要以在家辦公為主,使用的軟件多是思科Webex,但是加州正式宣布封城后,他們在線上辦公也經歷了混亂。
而對于多數在英國讀書的學生來說,在線學習眼下也是最方便的選擇。事實上,英國從2018年開始,就已經面對社會推出在線教育課程,學生可以學習來自49所英國大學的320多個在線課程。無論你想要學習什么,都可以在英國教育的課程列表上找到你感興趣的領域。多數英國的大學都已經使用專門定制的視頻教學軟件,同時學生可以在網絡上下載相應的課程文本。在蘇格蘭,愛丁堡大學推出網上課程后,登記的學生達到30萬人。
不過,對于當地中小學生們來說,在線教學并不普及,主要原因是當地家庭還是習慣孩子在學校或是課外班學習。至于“學而思”之類的中文在線學習軟件,英國當地家庭很少使用。而當地的華人家庭則不同,不少子女在讀小學的家庭,會選擇通過網絡付款的方式,選擇“美術寶”之類的在線學習課程,一方面滿足孩子的藝術創作興趣,另一方面也對孩子的中文交流水平起到促進作用。當地華人家庭其實在這次疫情暴發后,更希望有更多的中文教育在線課程能夠在市場上供挑選,尤其是能配合時區需求的就更好。
“目前,歐洲正處于在家辦公和學習軟件發展的良好時機。”德國經濟研究所稱,許多軟件都有免費版和收費版,可以讓使用者先體驗,如果要獲得更專業的企業版本則要付費。目前歐洲的辦公軟件主要以美國和歐洲為主,未來中國軟件也會越來越多。中國企業的優勢在于AI技術的應用,涉及的領域更為豐富,成本也較低。有分析認為,在家工作可以減少企業或學校的辦公支出,減少辦公設備的使用。從長遠來看,在家工作還對緩解交通堵塞、空氣污染都有好處。未來,歐盟可能會制定措施更向在家辦公傾斜。▲
日韓“本土云”發力
本報駐日本、新加坡特約記者 蔣豐 辛斌 ●張靜 文卉
作為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重災區,日韓兩國比較早呼吁民眾在家辦公以及學校停課。此后,在日韓云辦公軟件的賽道上,擠滿了本土、中國、歐美各種云軟件。
據《日本經濟新聞》報道,日本大型企業株式會社I-Net近日表示,推薦企業免費嘗試導入VIDAAS這款遠程辦公軟件。目前來看,日本企業使用比較多的還是本土企業開發的軟件。這其中,一方面是本土軟件企業近水樓臺先得月,在推廣遠程辦公軟件、系統上有優勢。另外一方面,日本企業員工都更習慣本土設計的軟件操作界面、功能、語言等,用起來更得心應手。
目前,日本全國多數中小學都已經停課3周時間。韓國也在疫情期間多次在全國范圍內推遲學校開學時間。作為“補課大國”,停課打斷了日韓學生節奏,此前兩國學生多依賴線下課堂補課,疫情之下,很多也匆忙轉向線上學習方式。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近日給家長、老師和學校推薦遠程學習產品的清單,中國軟件飛書和釘釘位列其中。日本雅虎網站報道稱,遠程授課大大影響了中國的互聯網企業格局。中國社交軟件“釘釘”備受矚目,有趕超微信的勢頭。中國各大互聯網公司也紛紛開始開發遠程辦公軟件,其中最普及的還是釘釘。日本東京一家學校用釘釘進行線上授課。因此“釘釘火到日本了”這樣的話題在中國網絡廣為流傳。
一位在日本大企業工作的中國年輕人告訴《環球時報》記者,日本的目標是以2020年東京奧運會為契機推動包括遠程辦公在內的勞動方式改革。但是進程較慢。現在,日本企業“被迫”嘗試,許多公司或許以此為契機感受到遠程辦公、學習的好處。
根據《環球時報》記者了解,韓國大公司大多使用的是微軟和甲骨文等美國IT企業的網上辦公軟件,其優點是穩定性好,可以國際通用,但缺點則是費用昂貴,出現故障無法立即排除。而為數眾多的中小企業,其使用最多的網上辦公軟件則是韓國聊天軟件KAKAOTalk的群聊系統。美國即時辦公通信軟件Slack也備受韓國中小企業青睞,每天該系統的全球使用人數超過1000萬。此外,微軟的通信軟件Teams也備受全球業務較多韓國企業的關注。目前,韓國本土IT企業也在積極開發網上辦公軟件系統,比如NAVER子公司開發的Line?works,NHN公司開發的ToastWorkplace等,這些企業為了借機打開市場,近期紛紛推出免費使用政策,也積攢不少人氣。▲
中國云和歐美云哪家更高
本報記者 李司坤
據艾媒咨詢今年2月發布的遠程辦公報告數據顯示,2020年春節期間,中國有超過3億人遠程辦公,國內開展遠程辦公的企業已經超過1800萬家。以“云辦公”為例,已經涌現出了包括金山文檔、釘釘、華為WeLink、飛書、企業微信在內的多位玩家。但與在國內風生水起的場景不同,中國云辦公、云學習平臺在國外的市場占有并不明顯。
云辦公、云學習平臺主要涉及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基礎。成都新經濟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張宇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以云計算為例,2018年,中國云計算產業規模達到962.8億元人民幣,僅相當于美國云計算產業的8%左右。在大數據方面,我國大數據技術大部分為基于國外開源產品的二次改造,核心技術能力亟待加強,例如,國內主流大數據平臺技術中,自研比例僅為10%。
張宇認為,與國外比較成熟的云辦公平臺相比,國內云辦公平臺的附加或增值功能尚待開發。“如美國主流云辦公軟件Slack可集成多種第三方應用程序,為用戶提供多種數據資源、信息的集成交互,極大簡化用戶的工作流程,提升工作效率;另外,相對于國外云辦公產品可捆綁銷售、定制付費,國內云辦公產品商業發展模式較為單一,用戶黏性不強且付費理念尚未形成,因而也尚未獲得穩定的現金流”。
以云視頻會議為代表,中國大多數遠程辦公還處于產業發展早期,不及國外成熟。在海外市場的云視頻會議領域,一款名為Zoom的遠程辦公服務軟件是當之無愧的明星產品。Zoom的創始人是畢業于中國山東科技大學應用數學專業的袁征,他曾是美國傳統視頻會議提供商思科Webex的創始工程師之一。在技術方面,Zoom有非常深厚的音視頻功底,擁有分布在世界各地的私有云,產品穩定性和清晰度在行業內處于領先地位。不少受訪者坦言,對比騰訊、阿里推出的產品,在用戶體驗上,美國的云視頻工具Zoom穩定性最強。
TMT獨立分析師付亮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也表示,中國云學習及云服務平臺,在軟件本身的成熟度和穩定性上相比國外還有些差距,但這個差距不大。“最大的差距實際上還是在線下,”付亮說,比如說業務流程,中國有些業務流程比較僵化,把它們搬到網上去,很多問題依然解決不了。“在我國,有一個很典型的應用,就是云蓋章,”他說,“這在發達國家是不可能出現的”。
目前,云辦公在國外市場發展已經相對成熟,但尚有較大的市場潛力可挖。市場研究公司益普索和路透社最近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全球約10%的員工,尤其是中東、拉美和亞洲地區的員工經常在家遠程辦公。但遠程辦公在匈牙利、德國、瑞典、法國、意大利和加拿大并不普遍,只有不到10%的員工遠程辦公,數據顯示國外遠程辦公市場仍有較大的市場空間。
在云學習方面,張宇認為,相對國外,國內線上教育市場尚處于一片藍海。以高等教育為例,國際上諸如美國、英國等高等教育機構都早已開展線上學位教育,其中美國的線上學位市場尤為普及和成熟,有超過20年歷史。據了解,美國大學中1/3的注冊學生通過完全在線或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完成其學業,全美大學里有超過60%的大學提供純線上學位。
中國云計算產業近幾年也一直保持著強勁的發展態勢。據咨詢公司Gartner的預測,從現在到2023年期間,中國云服務整體市場的復合增長率將達到29.1%,顯著高于其他國家和地區。張宇表示,“未來可以預見的是,受此次疫情推動,中國的云計算、云學習等將迎來更快發展,未來必將躋身全球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