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華爾街日報》3月19日文章,原題:就在西方港口應對疫情導致業務下滑之際,中國的海運出口正在反彈 經過引發全球供應鏈搖搖欲墜的兩個月近乎完全停頓的狀態后,中國正再次將曾受困于疫情的成千上萬個集裝箱運出各地港口。隨著中國逐漸復工,人們越來越擔心西方港口將無法處理迅速涌入的進口商品,因為當地的海港和沿海城市正面臨封鎖和經濟活動中斷等問題。“長時間停頓后中國正醒來,這令人如釋重負”,希臘船舶經紀公司AlliedShipbroking主管拉扎里迪斯說,“但若漢堡、鹿特丹、洛杉磯和紐約的卡車司機和橋吊操作員無法上班怎么辦?”
海運業高管表示,若一些碼頭工人患病或對公共場所的封鎖措施被延長,美歐港口的運營就可能中斷。“盡管亞洲尤其是中國的疫情好轉,但其他地區正采取保護員工健康的新措施”,法國達飛海運集團近日表示,在法國,所有員工將在家工作直至接到進一步通知。”休斯敦港口本周四表示,在一名員工被確診感染后,已暫停其工作范圍內的兩個集裝箱碼頭的運營。
即便如此,一些運營商仍表示無論西方的港口狀況如何,他們都將派最大輪船運載來自中國的商品。“中國港口停靠活動已恢復至去年同期水平,這印證了有關中國重啟經濟的努力越來越奏效”,英國船舶經紀公司克拉克森的研究主管戈登說,“鑒于中國是船舶運輸業的最大市場——約占全球進口總量的22%,這令人鼓舞。”
(作者科斯塔斯·派里斯)
英國《經濟學人》3月21日文章,原題:結束“俯沖”:隨著西方航班停運,中國航線正重新開放在所有遭疫情重創的行業中,航空業是最嚴重的之一。由于多國政府紛紛關閉邊境且不鼓勵出行,大多數西方航空企業都計劃將國際航班量削減80%。業內咨詢企業表示,若缺乏國家援助,很多航空公司將在5月底前破產。但在最早暴發疫情的中國,這種趨勢開始逆轉。
中國信心十足地關閉了最后一座“方艙”醫院,并推動航空公司復飛。3月初,中國開始為恢復國際航班的航空公司提供支持,國內航線也逐漸恢復,運力從1月底的每周420萬個座位增至目前的860萬。在本月16日向全球航班數據提供商OAG提交的資料中,中國的航空公司已把4月的預計數字提升到幾乎與去年清明節和五一勞動節持平。與此同時,中國的航空公司對國際航線表現出更大謹慎。世界曾擔心中國游客帶來的風險,如今或許反過來了。▲
(丁雨晴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