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山縣2011年被評定為省級貧困縣,現有建檔立卡貧困戶6493戶13109人,邊緣戶261戶495人,監測戶22戶56人。通過精準施策、持續發力,于2018年實現脫貧摘帽。幾年來,克山縣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真扶貧、扶真貧、真脫貧”和“四個不摘”重要指示要求,堅持責任不松、政策不變、力度不減,把“精準”貫穿扶貧脫貧全過程,聚焦脫貧重點,突破脫貧難點,全力鞏固提升脫貧攻堅成果,取得良好的階段性成效。
一、創新增收方式,讓貧困戶腰包“鼓”起來。實踐中,把引導和幫助貧困戶增收作為扶貧的第一要務,多措并舉,統籌兼顧,積極采取有力措施增加貧困戶收入。一是聯系務工就業促增收。通過開發公益崗位吸納一批、復工復產就近安置一批、引導外出務工輸出一批的“三個一批”模式,推動3053名貧困勞動力實現就業,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其中公益崗就業1899人,省內外務工1154人。二是開展消費扶貧保增收。深入開展企業或合作社定銷、幫扶責任人幫銷和社會各界合力促銷活動。全縣2089名幫扶責任人與在家貧困戶簽訂幫銷協議4880份,簽訂金額151萬元,戶均增收300元;建立扶貧產品銷售專區5個,扶貧產品專館2個,認定市級扶貧企業3家,產品7種,總銷售額150.3萬元。三是發展小園經濟助增收。全縣通過實施垃圾房滅跡工作,利用騰出的土地和貧困戶自家菜園,種植鮮食玉米、西蘭花、豌豆、青刀豆等經濟作物9763畝,其中,縣內6家扶貧企業與3421戶貧困戶簽訂種植面積2763畝,今年雖受臺風影響,但貧困戶種植收入未降反增,戶均增收1000元左右。四是開展孝心養老帶增收。采取“一交納、三補貼”方式籌集孝心養老公益金,增加貧困老人收入,使他們生活有保障。全縣60周歲以上老人子女共交納贍養費19062戶、金額1967.9萬元,其中貧困老人子女交納贍養費4553戶476.5萬元,非貧困戶老人子女交納贍養費14509戶1491.4萬元,交納比例達100%。目前,連同縣財政和村集體補貼,已全部發放到貧困老人手中,貧困戶非常認可,使以往過于依賴政府、依賴社會的問題得到有效破解。
二、完善工作機制,讓扶貧干部“動”起來。好的機制是推動工作落實的必要手段。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克山縣不斷加強機制建設,靠實責任、強化督導、嚴格考核,全縣上下形成克難攻堅、真抓實干的良好局面。一是建立責任倒逼機制。圍繞短板和不足,制定出臺了《掛牌督戰工作實施方案》,確定了10項督辦內容,涵蓋“兩不愁三保障”、產業發展、精準幫扶等多個方面,并把每項工作完成的標準、時限、好壞,作為推動工作和檢驗攻堅工作質效的核心和重點。讓大家扛任務、擔責任、有壓力,進而有力地解決以往工作中存在的上熱、中溫、下冷問題。二是建立吹哨到崗機制。為促進鄉鎮和部門脫貧攻堅工作有效銜接,要求各鄉鎮和部門責任明晰,配合有力。比如,在問題整改過程中,涉及到行業部門解決的,要求各鄉鎮把問題找出后必須在規定的時限內及時轉交,行業部門也要在規定的時限內整改完畢,任何環節都不能怠慢,哪個環節出了問題哪個環節領導負責,通過這種機制的建立,有效解決了以往鄉鎮和部門之間工作相互推拖、拖而不決的問題。三是建立檢查督辦機制。將脫貧攻堅重點工作納入縣委督辦考核重要內容。在危房改造過程中,縣委加強督辦力量,連續下發通報4期,使危房改造進程大大加快。同時,縣扶貧辦也充分發揮職能作用,不間斷地深入鄉村進行業務指導和督辦檢查,針對消費扶貧、孝心養老扶貧、小額扶貧貸款和扶貧宣傳等工作,先后下發《督辦通報》10余期,收到很好效果,切實達到了促進工作的目的。四是建立考核獎懲機制。2020年年初,責成縣委組織部和縣扶貧辦牽頭建立健全了一系列激勵獎懲配套機制,使廣大扶貧干部工作有目標、努力有方向、付出有回報、失責有懲處。對于全年脫貧攻堅工作,采取月排名、月通報、月約談制度。截至目前,已對8家幫扶單位的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進行了約談通報,有令必行、行必見果成為扶貧戰線工作常態。
三、發展特色產業,讓全體農民“富”起來。產業是促進農戶增收、農村發展的強力引擎。近年來,結合縣域主導產業發展,立足資源稟賦,充分發揮馬鈴薯、大豆、鮮食玉米、棚室蔬菜等產業輻射面廣、帶動力強的優勢,采取政府引導、資金注入、金融扶持等模式,實現了全縣建檔立卡貧困戶產業扶貧全覆蓋。2020年全縣扶貧產業收益預計突破1100萬元,戶均增收1600元左右,其中四重覆蓋貧困戶可達到2000戶,約占貧困戶總數三分之一。一是馬鈴薯產業持續壯大。經過幾年的努力,通過建強基地、標準種植、項目加工、產業推介,已形成集種薯繁育、標準化種植、精深加工到市場營銷于一體的全鏈條發展,馬鈴薯最高單產達到5.74噸,創全省最高紀錄。2020年投入1550萬元采購馬鈴薯配套機械設備,與新引進的投資30億元的云鷹集團合作共贏,可直接帶動785戶貧困戶,戶均增收900元以上。云鷹集團又將投資追加到107億元,著力打造集繁、種、儲、加、銷于一體的馬鈴薯主糧化全產業鏈項目,全部達產達效后,年可加工馬鈴薯230萬噸,生產馬鈴薯全粉40萬噸,精淀粉5萬噸,法式薯條3萬噸,復合薯片2萬噸,薯泥1.5萬噸,建設原料基地68萬畝,實現銷售收入74.06億元,利潤15.19億元,稅金2.46億元,屆時帶動能力將會進一步增強。二是鮮食玉米產業異軍突起。鮮食玉米產業作為克山縣近幾年來快速崛起的產業,在建有仁發農業、長明食品、新興立成3家鮮食玉米加工企業基礎上,全力招引新項目、做大增量,仁人和、谷和鮮食玉米加工項目相繼建設投產,尚餐鮮食玉米加工項目加快建設。目前,全縣鮮食玉米生產加工企業達到6家,擁有加工生產線17條,年加工能力27.65萬噸,是黑龍江省鮮食玉米加工能力最大的縣份。克山縣獲得全國唯一的鮮食玉米產業“基地建設獎”;仁發農業、長明食品2家企業被評為“全國鮮食玉米產業加工企業三十強”。2018年以來,累計投入扶貧資金3550萬元,購進4條鮮食玉米加工生產線、2條糯玉米加工生產線和1條甜糯玉米真空包裝生產線,推動長明食品、尚餐農業和仁人和等成長性好、帶動力強的企業與貧困戶形成緊密的聯結關系。2020年,共實現利益分配資金213萬元,帶動貧困戶1806戶,戶均增收1120元。三是畜牧產業穩步發展。緊緊抓住國家扶持畜牧產業發展和奶業振興計劃,狠抓“兩牛一豬”規模化養殖場建設,加強與大型畜牧產業集團合作,全面推進畜牧產業振興。2019年,克山縣以“兩牛一豬”為重點,建成規模化養殖場29個,畜禽總量達到593.4萬頭(只),畜產品達到8.3萬噸,畜牧業總產值達到21.7億元,同比增長6.54%。2018年以來,累計投入扶貧資金2350萬元,建設牛舍2棟、購進榨奶生產線1條、采購奶牛660頭,與養殖扶貧企業優貝源合作,2020年實現利益分配資金141萬元,帶動貧困戶2220戶,戶均增收635元。2020年,重點加強與生豬養殖全國第二、全球第三的牧原集團合作,以北興鎮、北聯鎮、西河鎮和向華鄉為核心,建設占地7200畝的生豬養殖基地,并配套建立飼養、屠宰、加工項目,年可飼養生豬200萬頭,生豬養殖產業化集群初步形成,帶動能力將進一步增強。
四、擴大扶貧宣傳,讓脫貧成果“靚”起來。為全面展示脫貧攻堅成果,充分發揮縣委宣傳部、縣融媒體中心、縣電視臺的輿論陣地和縣扶貧辦的前沿陣地作用,加大脫貧攻堅工作宣傳力度,形成了線上線下全方位、廣覆蓋、鼓勁造勢的良好氛圍。截至10月末,克山縣脫貧攻堅宣傳報道稿件在國家級主流媒體報道103次,在國家級其他媒體報道149次,在省級主流媒體報道168次,在市級主流媒體報道91次,在縣級主流媒體報道605次,新媒體303次,報送稿件總量和質量位于全市前列。同時,縣委成立扶貧宣傳組,在各鄉鎮和幫扶單位設立扶貧宣傳員,刊發《扶貧簡報》24期,《扶貧之聲》20期,向省市報送信息97條,縣扶貧辦被評為全省扶貧信息工作先進單位。
戰鼓聲聲催人急,不待揚鞭自奮蹄。2020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的收官之年,鞏固提高脫貧攻堅成果的任務仍然繁重,克山縣廣大干部群眾將會克難攻堅,再接再厲,以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決心和勇氣,全面打好脫貧攻堅收官之戰,向黨和人民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