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文化是我們黨在革命、建設和改革歷程中形成的寶貴精神財富,凝結著中國共產黨的革命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支柱。在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常態化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時刻,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即將開啟的重要時期,我省廣大黨員干部更要以弘揚紅色文化、傳承紅色基因為精神動力,面對前行中的挑戰堅定信心、沉著應對、擔當作為。
黑龍江省紅色文化內涵豐富、底蘊厚重,既表現為紅色歷史遺物、遺存、建筑、舊址和紀念場館等打上革命烙印的物質形態的文化,如東北烈士紀念館、東北抗聯博物館、北大荒博物館、鐵人紀念館,及分布在各地的抗聯遺址等,又體現于以東北抗聯精神、北大荒精神、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四大精神為核心的紅色革命精神。中國共產黨領導黑龍江人民在革命斗爭中創造的革命文化,以及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黑龍江地區大規模開發建設實踐中孕育和誕生的創業文化都是黑龍江省紅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黑龍江省的歷史是一部波瀾壯闊的革命史,是黑龍江省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東北剿匪、抗美援朝等重大歷史事件的發生地之一。在這里,有成立時間最早、存在時間最長的紅色國際秘密交通線,中國共產黨領導建立的第一個完整的省級人民民主政權……偉大的革命斗爭實踐記錄了革命戰爭年代黑龍江人民不屈抗爭的光榮歷史和追尋革命真理、拯救民族危亡的歷程,孕育并形成了以革命精神為內核和價值取向的革命文化。我省紅色文化就是在革命文化基礎上逐步發展形成的,傳承的是馬克思主義本土化之后的黑龍江地域文化精神,其最突出的標識是凝聚了頑強拼搏、敢于犧牲、奮發進取精神的東北抗聯精神。
黑龍江省的歷史是一部艱苦卓絕的奮斗史。尤其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開發建設北大荒、大慶油田、大小興安嶺林區的創業者們,艱苦奮斗、奮力拼搏、勇于創造、敢于開拓,用青春、血汗乃至生命為共和國創造了巨大的物質財富,使我省成為新中國重要的糧食、石油、木材、煤炭、重工業基地,不僅為國家經濟建設貢獻了重要的戰略資源,而且具有保家衛國的重要戰略意義。來自祖國各地的大批復轉軍人、知識分子、熟練技術工人及城市知識青年加入創業大軍,在各自的崗位上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推動了不同地區、不同民族思想觀念和文化的交流融合。他們的創業歷程體現了開拓創新、無私奉獻的創業精神和崇高品格,形成了以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北大荒精神等為核心標識的創業文化。具有黑龍江地域特征的創業文化是黑龍江紅色文化在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時期的豐富和發展。
無論是革命文化還是創業文化,都有鮮明的紅色底色,蘊含著豐富的紅色基因,積淀著中國共產黨人信念堅定、忠誠可靠、勇于擔當、團結協作、甘于奉獻、不畏艱辛、敢于勝利等優秀精神品質和高尚道德情操,成為黑龍江人戰勝一切艱難險阻的強大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
進入新時代,在推動黑龍江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的征程中,紅色文化不斷被賦予新的時代內涵,對于黨員干部堅定理想信念,增強擔當精神和責任意識具有重要意義。
紅色文化既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在傳承,也由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在革命與建設的歷史實踐中逐漸拓展和升華,彰顯著共產黨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歷史擔當。從紅色國際秘密交通線,到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偉大的革命斗爭,再到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艱苦創業,黑龍江獨具特色的紅色文化資源是推動黨員干部銘記歷史、堅守初心的力量源泉。以“東北抗聯精神、北大荒精神、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為代表的紅色革命精神是新時期教育廣大黨員干部的精神食糧,它教育廣大黨員干部“無論我們走得多遠,都不能忘記來時的路”,通過回顧黨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領導廣大人民群眾浴血奮戰、艱苦奮斗的崢嶸歲月,了解黑龍江革命和建設史上的重要人物和重大事件,深刻認識紅色政權來之不易。通過重溫紅色記憶,接受革命歷史的熏陶和革命精神的洗禮,可以激發黨員干部的擔當精神,在大戰大考中強化責任擔當,切實把初心使命轉化為干事創業的政治自覺、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
黑龍江省紅色文化內涵豐富、底蘊厚重,既包含著頑強不屈、生生不息的革命精神,又包含為國家和民族無私奉獻的奮斗精神。學習和弘揚我省紅色文化,領悟蘊含其中的紅色傳統、紅色精神,可以從中汲取信仰的力量、真理的力量、智慧的力量,錘煉黨員干部立黨為公、忠誠為民、勇于擔當的紅色文化品格,堅定崇高理想和愛國情懷,進一步增強黨員干部艱苦奮斗、無私奉獻、共克時艱的優良作風和昂揚斗志。紅色文化中蘊含的共產黨人的崇高理想、堅定信念、愛國情懷和優良作風,為黨性教育提供了豐厚的精神養分,是提升黨員干部黨性修養的重要資源。
馬克思主義信仰和共產主義理想是紅色文化的精神內核,賦予了紅色文化科學進步的品質。我省紅色文化是黨和人民在革命斗爭和開發創業過程中用熱血與汗水凝結而成,是歷史濃縮的精華,蘊含著豐富的政治智慧和道德滋養,具有巨大的傳承價值,其中所蘊含的紅色基因,能形成強大的感召力和向心力,構筑堅實的精神堡壘,是新時代建設和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堅定文化自信的強大精神支柱,對我省黨員干部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強化擔當精神和責任意識有著重要作用。
黑龍江省紅色文化蘊含著無數革命者和建設者堅定的理想信念、崇高的革命精神、高尚的人格魅力,應該充分發揮黑龍江紅色文化凝心聚力、推動發展的重要作用,從中汲取砥礪奮進的精神力量。
紅色資源承載著珍貴的歷史記憶,是紅色文化的重要載體。要深入挖掘黑龍江紅色資源的內涵價值,把紅色遺址、遺跡和場館,打造成追思先烈、緬懷英靈的圣地,深入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奮力走好新時代長征路。把誕生在黑土地上的東北抗聯精神、北大荒精神、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等發揚光大,激勵共產黨人增強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歷史擔當精神。堅持科學性、規范性、合理性原則,對紅色遺址、遺跡不遺余力進行開發保護,增加時代元素,與旅游產業有機結合,與民俗文化深度融合,使紅色資源能夠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確保紅色資源的可持續發展。
紅色文化是新時期加強理想信念教育、革命傳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資源,對于新時代的人們具有超越時空的強大吸引力和感召力,對黨員干部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和共產主義信念、繼承艱苦奮斗傳統、弘揚無私奉獻精神有著重要的教育意義。應該把握時代脈搏,深挖黑龍江紅色文化的時代內涵,將紅色教育制度化、常態化。深入挖掘黑龍江特殊的革命歷史資源,將革命紀念館、歷史遺跡、烈士陵園、名人故居等建成紅色文化教育基地,依托東北抗聯精神、北大荒精神、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等紅色文化精神構建多渠道的紅色文化教育模式,推進紅色文化與理論學習、思想教育的有機結合。創新紅色教育形式,開設精品微黨課,通過現場式、體驗式、互動式等教學方式相結合,達到理論與實踐、歷史與現實的高度融合。將黨員干部接受紅色教育作為一種制度,長期貫徹實施下去,使黨員干部在學習體驗中增強黨性,進一步激發宗旨意識、責任意識、紀律意識、拼搏意識,不斷增強黨組織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戰斗力。
從白山黑水之間艱苦卓絕的抗日斗爭,到解放戰爭時期的大后方根據地,再到大慶油田、北大荒和大小興安嶺林區的開發建設奇跡,融入黑龍江兒女血脈的紅色文化、紅色精神跨越時空、永不褪色,是新時代黑龍江人戰勝一切艱難險阻的強大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征程,我們更需要發揮紅色文化的精神力量,繼承紅色傳統,傳承紅色記憶,讓紅色基因融入發展血脈,與時代合拍。在互聯網大數據時代,網絡、自媒體和各類終端無疑應當成為紅色記憶的重要載體,通過新技術、新媒介創新紅色文化的表現形式和呈現載體,將“人”和“物”更好地結合起來,更好地展現紅色文化的精神力量,使紅色歷史更加鮮活。通過互聯網傳承紅色記憶,使紅色文化在互聯網上延伸,也可以通過動漫、流行歌曲、藝術展覽等形式實現紅色文化的藝術轉換,或通過新技術突破時空局限,用VR、實景體驗等方式再現革命歷史的真實場景,創造沉浸式紅色體驗,增強紅色文化的傳播力、吸引力、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