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發表重要論述,指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意義,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民生工作的著力點,將廣大人民群眾凝聚到追求幸福中國的目標上來。他強調:“我們黨和政府做一切工作出發點、落腳點都是讓人民過上好日子。”
共產黨人的初心是什么?中國共產黨就是以百姓心為心、以為人民服務為初心的政黨。中國共產黨從誕生伊始,歷經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不同實踐,其存在和行動的價值意義始終不離開“為民”二字,貫穿的主線就是使中國人民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黨與人民風雨同舟、生死與共,堅持民有所呼、我有所應,始終保持血肉聯系,這是黨戰勝一切困難和風險的根本保證。
進入新時代,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廣泛,不僅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需求日益增長。做到“民有所呼,我必有應”,既不能呼了半天無人應,也不能有人應而無人辦,更不能“應”的及時 、“辦”的拖沓。
“民呼我應”貴在真“應”。一要民呼即應。回應民聲要突出一個“快”字,不應不行,慢應也不行,真正急群眾所急、憂群眾所憂,“應”就必須做到及時快速。二要未呼先應。不能坐等群眾找上門,坐等問題堵住門,而要主動出擊,善于發現問題,善于把準群眾需求的脈搏,邁開腿腳、用情走心,到現場一線去辦群眾家門口的事。三要一呼百應。“政貴有恒,治須有常。”將“民有所呼我有所應”落到實處,必須要有完善的機制,實現服務群眾從“經驗”到“制度”的升華,使“民呼我應”收到一呼百應之效。
總之,“民有所呼,我必有應”,是一種工作機制,更是一種作風要求,考驗的是干部作風、宗旨意識和服務意識。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只有樹立起強烈的民本意識,切實擔負起黨和人民賦予的新時代職責使命,真心實意為群眾辦實事,盡心竭力為群眾解難事,堅持不懈為群眾做好事,積極、主動、及時、高效地回應民聲,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應”,我們才能凝聚起改革發展的強大力量,贏得人民群眾的真心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