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豐富“有為”教育時代內涵
康有為是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他認為教育是培養維新人才的重要途徑,進一步提出廢科舉,興學校。1891年,康有為在廣州創辦萬木草堂,提出中體西用,以“激勵氣節,發揚精神,廣求智慧”為教育宗旨,培養學生們樹立起關心國家大事的思想,把自己的前途與國家的命運聯系在一起,慨然以天下為己任。他還具體提出五育并舉,培養全面發展的人,讓“人人為有用之美才,人人為有德之成人”。
蘇苑勛校長告訴記者,全校師生一起梳理康有為先生的重要思想,結合學校育人功能等因素逐步形成“有為教育”。她說:“我們期待培養學生成長為具有愛祖國、敢擔當、勇創新、有夢想的有為少年。”
首先,培養愛國主義精神。學校結合隊課、隊日以及建黨節、建軍節等節日,進行愛國主義教育,舉行演唱愛國歌曲、朗誦愛國詩詞、講愛國人物故事、觀看愛國影片、參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活動,還利用校外教育資源,與博物館、烈士陵園等單位合作,在活動中潛移默化培養學生的愛國精神。
其次,培養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創新精神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發展的不竭動力。歷史上康有為利用自己所學進行創新,去尋求救國之路,從廢科舉、興學校、建立新式教育制度,到主張女子教育、興辦專業教育等,為學校培養青少年改革創新精神提供了豐富的營養。近幾年學校開展AI人工智能項目,就是為了培養學生敢于挑戰的、敢于嘗試的創新精神。
再次,培養敢于質疑的思辨精神。康有為勇于質疑傳統文化中的糟粕,具有批判性的思想。他在創辦的萬木草堂時提倡獨立思考,質疑問難,他強調,為學必須注重“講求”學問的“思辨”方法。所謂“思辨”方法,就是堅持獨立思考。蘇苑勛校長表示,在如今發展迅猛的時代,更應該具有這樣的質疑精神。她舉例,這次疫情防控離不開吹哨者的質疑與努力,學校鼓勵學生勇于發揚這種批判性的質疑精神。
最后,培養勇于擔當的有為精神。當年康有為先生在國家危難之際挺身而出, 為“天下興亡, 匹夫有責”做了最好的示范。蘇苑勛表示,學校非常強調擔當精神,特別是今年的戰疫行動,通過身邊的人和事,比如84歲高齡的鐘南山院士奔走在抗疫最前線,很多醫務人員奔赴湖北支援抗疫,讓少先隊員知道什么是勇于擔當,誰是當代英雄。
“有為”課堂引導“想為”
為了讓教育理念得到有效落實,學校師生認真打磨“有為課堂”,用多元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愛國、創新、思辨、擔當精神。如學校與廣東革命歷史博物館聯合舉辦“頌英雄故事,揚有為之志”開學思政第一課,與博物館的講解員一起串講革命英雄的故事,誦讀紅色詩詞。針對今年這次突發疫情,學校通過市、區和校級的云隊課,以豐富生動的事例,傳播愛國主義精神,讓廣大少先隊員深受教育。
“我們同時還引導學生思辨地看待這次疫情,開設生命課程,以主題項目形式讓孩子們去研究一些生活現象和社會現象,讓孩子們通過研究會知道什么是病毒?病毒的傳播的途徑是什么?什么是一級響應?什么是公共衛生事件等等, 孩子們通過自己去查找資料,自己去探究,很好地了解了這次災難。”
蘇苑勛校長告訴記者,日常學校組建班級辯論隊,每年結合時事新聞、社會熱點新聞組織校內高年級學生開展辯論賽活動,增強學生關注時政的興趣,培養學生邏輯與思辨能力。目前學校AI人工智能課程和國際象棋培養學生思辨和創造能力,已成為特色課程,象棋隊多次在市級、省級甚至全國賽上獲得大獎。
“有為”活動推動“真為”
學校以愛國主義教育為主旋律,通過少先隊品牌活動,推動每一位同學“想為”和“真為”。
首先是紅色主題活動和紅色研學活動。學校結合每一年的重大節日,例如五四青年節、清明節、七一建黨節、八一建軍節、十一國慶節等重大的紀念活動中,舉行紅色革命歷史講座、紅色故事演講和分享,紅色歌曲演唱、紅色詩詞朗誦等活動。以主題項目形式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研學活動,走入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如廣州市十九路軍烈士陵園、廣東革命歷史博物館、廣州市起義紀念館、廣州萬木草堂等,開展小小講解員、講英雄故事等系列活動,激發愛國主義熱情。學校還利用假期組織學生到江西瑞金探望老紅軍。
蘇苑勛校長介紹,自2006年起,學校就成立“有為少年軍校”,開展軍訓活動。從2011年開始便形成了常規,每年暑假在新學期開學前一周均舉行五六年級學生為期三天半的軍訓。這在廣州全市小學里也很少見。
“我們堅持進行軍訓,既希望培養少先隊員堅強意志品質,自律意識,自制能力,集體意識和團隊精神,更是希望讓少先隊員繼承和發揚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優良傳統和作風,樹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激發愛國熱情,努力學習,將來報效祖國的建設事業。”她說。
學校每年承辦荔灣區“有為杯”社會百科知識競賽也成為品牌活動。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有為杯”每年多圍繞國家政策、社會時事、社會熱點,比如學憲法、十九大精神、一帶一路等都成為競賽內容。
蘇苑勛校長解釋,“‘有為杯社會百科知識競賽的本意是啟發學生像康有為先生那樣博學多才,胸懷天下。讓青少年關心社會發展、關注國家大事,增強國際視野,培養家國情懷。”
人格塑造實現“有為”
“‘有為教育培養的目標是讓每一位同學都能‘有為”,蘇苑勛校長說:“就是在國家需要之時毫不猶豫、責無旁貸地挺身而出,全力履行義務,承擔并負起責任,以奮發有為的精神承擔社會責任。”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學校通過各種方式與學生和家長互動,她也兩次給全校同學寫信。她在信中寫到:“真正的英雄/不是想著如何去戰勝別人/而是用一種強大的力量來保護自己/保護身邊的人。”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學校大隊部組織隊員們開展了“ 從小學先鋒,長大做先鋒”主題活動,向抗疫一線的英雄們學習,以唱紅歌、書法、繪畫、詩歌、文章等形式表達對英雄們的贊美和敬佩之情。同時,組織隊員們開展了一系列“少先隊云活動”。如線上升旗儀式,有為空中課堂線上開學典禮,開展了生命教育、健康教育和勞動教育。開展了“最美的逆行英雄們,等著你們凱旋!”主題活動,在全民戰疫時期,挖掘新時代我們身邊“最可愛的人”,弘揚各行各業先進戰疫先鋒的感人故事,隊員們用視頻、圖畫、文章、詩歌、朗誦、歌唱等形式用自己的創作視覺表達了對疫情的看法,用最樸實的文字、童真的繪畫、創意的視頻表達自己的疫情感想,對英雄們的贊頌。
“在抗擊疫情的非常時期,讓少先隊員們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努力學習文化知識,懂得敬畏生命、尊重科學,學會自我規劃和管理,讓少先隊員們懂得處理困難會讓你更堅強,生活不是逃避挑戰,生活就是克服挑戰,成長為有愛心、有責任、有擔當的有為少年!”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