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國華
(新疆庫車縣科興煤炭實業有限責任公司 榆樹泉煤礦,新疆 庫車 842000)
我國是能源生產和消費大國,近年來隨著經濟的蓬勃發展,生產事故給煤炭行業帶來的相關問題日益凸顯。通過對我國煤礦行業事故的統計來看,人的因素在導致煤礦生產事故中所占比例達到了97.67%[1],因此,要減少生產事故,實現生產安全化,需要深入分析和管控職工的不安全行為,以此制定針對性的措施和方案,預防和減少事故的發生。
煤礦生產活動的順利完成與職工的具體行為密不可分。對于礦井工人來說,一個完整的作業行為應該包含自身對工作的認知、對行為的選擇以及具體操作行為三個部分。因此,工作中的不安全行為是由于人為原因造成事故的錯誤行為,換句話說,即為工人在實際的生產過程中,由于忽視安全操作規程、違反安全規范等產生嚴重后果的行為。從職工心理狀態出發,不安全行為可以劃分為無意識的不安全行為和有意識的不安全行為兩類[2]。其中,有意識的不安全行為一般指工人在清楚規范以及操作規程的情況下,發生的“明知故犯”、“粗心大意”的違規行為;無意識的不安全行為一般指職工在突然發生或者不知情的情況下對外界變化做出的可能致使事故的反應或者行為[3]。因為后者是人的潛意識給出的應激反應,難以對其進行預測和管控,因此,對于職工不安全行為的管理主要是將其集中到對于職工有意識的不安全行為管理上來。
長期以來,眾多國內外學者都對工人在生產過程中的不安全行為進行了致因分析。總結后發現,目前對不安全行為的致因分析主要是從環境因素、個體因素、組織管理以及群體因素4個方面開展的。將職工不安全行為的影響因素整理為魚刺圖,如圖1所示。

圖1 不安全行為影響因素魚刺圖
由圖1可以看出,從個體方面來講,影響職工不安全行為的最主要因素包括了職工素質、操作技能、心理狀態和職工安全認知這四個方面,而在對職工的不安全行為的研究中發現,行為動機是影響不安全行為的最直接的因素。
安全行為動機的研究主要是分析工人利用自己本身的動作規避實際操作中存在風險及不安全因素的意愿程度,對職工不安全行為動機的研究對于職工不安全行為的預測和控制具有很大的指導作用[4]。一般來說,工人的安全動機可以根據意愿程度分為自主性安全動機和受控性安全動機兩種類型[5]。其中自主性安全動機指的是工人意愿程度高,能夠自發對生產中出現的不安全因素進行規避的認知;受控性安全動機指的是員工表現出來的可能是受到外部獎懲措施的影響或者是其他職工的不安全行為的誘惑的心理。因此,通過對職工進行安全動機的干預,對職工行為進行管理與控制是一種有效的方法。
3.1.1 加強從業人員的安全教育工作
1) 優化安全教育重點,根據職工的心態節律對其進行針對性安全教育。根據近年來我國煤礦安全事故的統計數據發現,這些安全事故的發生往往有跡可循。例如:事故發生時間呈現出一定的規律性,一般在周一或者周末發生頻率最高。因為周一是一周工作的開始,職工的心理狀態和生理狀態對于突然的工作壓力不適應,注意力難以集中;同理,在每周工作即將結束的時候,職工心理生理狀態均很疲勞,迫切希望能夠休息,而由于工作的需要,這個時期的工作壓力反而更大,這就行成了職工主觀上的需求和生產活動客觀上要求的矛盾,也是易造成事故發生的主要原因。同時,由于生活節律而造成的人的心態規律變化的例子還有許多,比如在兩班人員進行工作交接時期,夜班快要結束的時候,都是事故多發時期。
針對上述職工的心理規律的變化,可以加強職工的開班前的安全教育工作,穩定好礦工的情緒,調整好工作心態,避免將不安全的行為和思緒帶入到工作中,同時,應該合理分配好職工的工作量。
2) 因勢利導,開展形式多樣的安全教育。從心理學角度來講,人的心理能夠承受的外界的刺激能力是有限的,需要把握好刺激的“度”。因此,對于員工,首先要根據每個人的不同心理狀態對其進行層級劃分,以便于對不同層次的員工制定不同的教育方案,可以使安全教育效果最大化;另一方面,為更好地提高安全績效,將其與企業利益掛鉤。另外,在教育形式方面應具有多樣化,將獎懲結合起來,將對職工的安全教育滲入到礦工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時,在對職工進行安全教育時應注重對其心理的引導和適宜的刺激。管理人員需要特別注意對礦工心理刺激強度的把控,尤其需要注意教育方式的新穎性,要與職工做好溝通,因勢利導。
綜上所述,可以通過基于職工心理層次的劃分針對性進行教育,以及通過形式的創新來對職工的行為動機進行合理的干預,以幫助其形成安全意識,進而形成合理的安全動機和安全行為,是提高安全教育效果的重要方式。
3.1.2 提高安全考核門檻,增強工人安全意識
實踐證明,提高工人安全意識是保障企業順利、安全運轉的關鍵。因此,需要針對不同職工的具體情況進行安全培訓和考核。安全知識和安全技能的欠缺是造成礦工不安全行為的主要原因,針對崗位培訓,需要做到老人帶新人,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以幫助職工形成良好的安全意識和扎實的安全知識。
3.1.3 完善企業安全獎懲制度
為了驗證安全培訓的結果需要對員工進行考核,對于考核的結果做出一定的反饋。例如:對于考核結果達標的部門及貢獻突出的個人給予精神上的嘉獎和物質上的獎勵;對于表現較差,安全隱患較多的單位、部門需要對其進行批評、懲罰。
1) 企業方面應做好對礦工的人文關懷。企業能否切實做好職工的人文關懷工作是影響礦工安全動機的重要因素。企業管理者應當走入礦工中,與礦工做好溝通,了解礦工在生活和工作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引導礦工積極的安全心理變化,向礦工普及安全技能和安全知識。企業對生產工人的人文關懷主要可以從工作和生活兩大方面展開,如圖2。

圖2 煤礦企業人文關懷的相關內容
2) 營造安全文化氛圍。企業安全文化的營建是企業實現既定安全目標的重要途徑,是企業在不斷總結過往安全事故的基礎上形成的,把安全生產意識的培養和員工安全心理的塑造轉化成為一種特定的文化。在企業當中工作和生活的所有人都會受到企業文化的約束。因此,濃厚的安全文化氛圍的建立有助于對員工產生較大的約束力和凝聚力,相應地促使員工產生安全動機;濃厚的企業安全文化氛圍有助于實現員工的自主安全行為意識,促使其行為的安全性,實現從“他控”到“自控”。
本文通過對事故的原因進行分析,得出職工的不安全行為是致使事故發生的首要因素,基于安全動機針對性地提出有關措施幫助職工進行安全行為的改進,有助于營建良好的安全氛圍,提高生產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