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運磊

“全球第一CEO”杰克·韋爾奇去世了。這位重量級人物的退幕,就像藍鯨的隕落—藍鯨一旦壽命到頭,就會沉入海底,成為其他海洋生物繁育的巨大場所。如今,在韋爾奇身上,我只擷取他的固執與“圓滑”,以此紀念逝者,以便讓后人行穩致遠。
大人物往往都是一些怪咖,比如喬布斯的禪修、貝佐斯的光頭、小扎的套頭衫等等。韋爾奇是什么呢?有人說,韋爾奇“春光燦爛”之后,才輪到這些后輩登場。這話沒毛病,但不足以概括其“怪”。在我看來,韋爾奇身上同時存在著固執與“圓滑”,看似不可調和、自相矛盾,好像人格分裂,其實反而成就了這位小個子的杰克。
先說他的固執。中化集團董事長寧高寧曾撰文稱韋爾奇固執,尤其是在對GE的感情方面,“杰克常常持一種防衛式態度”。為了全面推廣六西格瑪法,韋爾奇要求GE的業務管理者都必須搖身一變,成為六西格瑪領導人。為此,他不惜進行利益驅動—公司年終獎的60%取決于盈利,40%取決于六西格瑪的實施結果。可以說,這個驚人舉動觸動了太多人的利益。但被動了奶酪的三年后,GE無論是銷售收入、盈利還是流動資金周轉等核心指標,均出現了兩位數的增長。六西格瑪從此被視作“GE前所未有的最重要的發展戰略”。
再說他的“圓滑”。眾所周知,GE業務的多元化,在業界是出了名的:從早期的白熾燈、無線電到冰箱、空調等日用家電,再到工業機械領域的商業飛機發動機,還大舉涉足軍工,開發了核潛艇引擎、雷達高度計等,甚至擁有一家專播浪漫喜劇的電視網……如果按“存在即合理”之邏輯,GE完全無須變通,但韋爾奇當上一把手之后,在簽批某文件時發現已有16人簽了“同意”一詞。對此他捫心自問:“我再多簽一個名字,意義何在?”因此,他認為不能再僵化了,必須馬上進行業務調整和管理創新。
權衡再三,固執的韋爾奇開始“圓滑”了—作出了比推行六西格瑪更駭人的決定:GE旗下的每個事業,都要成為市場領導者,“不是第一,就是第二,否則退出市場”。就這樣,小個子的杰克就像拿破侖一樣,在GE橫掃一切“不下蛋”或“下蛋少”的“雞”,一口氣砍掉了1/4的下屬企業,裁員十萬多人;通用電氣原本數百個事業部,最后只剩下20個不到,堪稱慘烈!以至于有人說,韋爾奇走到哪里,哪里就可能引發一場大爆炸。于是,“中子彈杰克”的綽號,也不脛而走。
但與此同時,韋爾奇還在繼續“圓滑滾動”著。一些不起眼的邊緣業務、雞肋項目,他卻如獲至寶。如在他上任伊始,GE信貸部的貢獻不足1億美元;在他離任時,GE已組建了專門的金融服務集團,資產也從110億美元陡增到3700億美元。
無論固執還是“圓滑”,韋爾奇的核心只有兩點:堅守和創新。堅守為底線,創新為發展。二者看似不可調和,實則相得益彰。是故,在韋爾奇退休后,《紐約時報》評論稱,其“遺產”不僅是一個已蛻變的GE,更是一種已改變的美國企業精神,這種精神重視靈活、速度和復興。今日疫情下的中國和中國企業,同樣需要這種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