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明清 張杰
摘 要:在現行多方面、多層次、多領域的教學改革探索背景下,學生助教模式是值得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教學的主體是學生,因此,讓學生擔任課程助教,不但有利于促進學生自身多方面的學習與發展,而且有利于教師與學生在教學中的溝通,便于教師掌握教學情況,還能帶動整個班級的學風,有助于教師更好地開展教學活動。本研究通過學生助教在藝術設計專業應用型本科教育教學中的實踐,總結在此類及相關專業課程實行本科生助教助課的主要成果和問題,以探索本科生助教廣泛采用的方法和規范。
關鍵詞:學生助教;藝術設計;應用型本科教育
現代學生助教模式是在進入工業化以后,由傳統的學校教育制度及教學模式演變而來的。目前很多應用型本科院校存在著教師資源有限、教學能力有待提高、實訓基地相對較少和教學場地受限等情況。學生助教模式能做到在有限的時間和教學條件下,實現學生技和學的合理銜接,根據學生自身發展需求組織教學,增加教學組織方式的靈活性,提高教學管理模式的有效性。
一、學生助教模式研究現狀
20世紀60年代,美國的高等教育逐步進入普及化階段,學生數量迅速增加,使得教師和學生的比例嚴重失調,因此很多大學雇用大量研究生作為教師的助教,甚至一些本科課程也是在教師的指導下由助教們完成的。1988年,我國制定了《高等學校聘用研究生擔任助教工作的試行辦法》,推行研究生助教制度。西安交通大學、清華大學率先實施了這項制度。隨著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的進行,不僅各重點高校建立了研究生助教制度,很多普通高校或發展較好的專業也陸續采用了這種模式,在我國高等教育的學科教學與專業建設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應用型本科是對新型的本科教育和新層次的高職教育相結合的教育模式的探索,還處于起步階段。應用型本科專業較多,教學特點也不盡相同,本研究主要針對藝術設計專業的特點進行了相應的探索與思考。
二、本科生助教模式在應用型本科藝術設計教學中的應用
目前,黑龍江工程學院藝術與設計學院在專業課程中嘗試采用本科生助教模式,將選拔出來的本科生助教成員分散在本班的各小組內,實現學生和教師及學生之間的互動。在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應用型教學理念、倡導學生助教帶領學生設計實踐的教學過程中,學院通過分組和分項設計訓練,不但提高了學生對專業知識的理解,并且增加了實踐的強度和深度,有利于學生掌握基本知識和技能,真正達到應用型本科的教育教學目的。這種在互幫互學中促進應用型本科教學的學業水平和技能水平的同步提高的方法,不僅有效地緩解了目前師資緊缺、學生人數多、指導不到位的現狀,還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專業課程的課堂教學效果,豐富了教學方法和手段,是一種操作性強、值得推廣和應用的新模式。
(一)本科生助教的選拔
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學生助教從本科生中進行選拔,需要其不僅有幫助教師和服務同學的熱情,更要具備學習和管理的才能。因此,本科生助教的選拔是有難度的,其選拔形式有如下幾種:一是從教學班級中進行選拔,二是從專業中進行選拔,三是從高年級中進行選拔。每種方式都有其適用的范圍,本研究采用的是從教學班級中選拔。應用型本科院校各年級的教學任務都比較多,由高年級的學生擔任會有諸多限制因素,所以首選在本班中選擇學生助教,主要是自愿報名及教師選定的方式。
(二)本科生助教的培訓
目前,應用型本科教育教學的學生助教模式尚處于初級階段,沒有特定的制度規范,也沒有專門的培訓。同時,本科生沒有教學理論和經驗,主要是通過任課教師課前指導及任務指派的形式,進行某部分知識或專項任務的簡單培訓,然后在課堂上引領本小組的成員設計實踐活動。
(三)本科生助教模式構建
第一,組織課程討論。在藝術設計專業學習中,學生對理論的理解,僅靠教師課堂上有限時間內的講解是不夠的,需要多方面查找資料,建立認知的框架和充實內容。目前,分組討論交流是課堂上的主要教學互動方法之一,在藝術設計類教學中也是比較多見的。很多高校教師采用翻轉課堂教學,即學生在教師的課堂理論講授或課前及課后觀看教師布置的內容、課件及視頻等資料后,再回到課堂上開展師生間、學生間面對面交流。這樣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又能幫助學生迅速掌握知識點的基本體系,從而達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第二,分擔課內設計實踐項目。藝術設計專業的特點是重在實踐,這與應用型本科的教學目的是相一致的。以產品設計專業“產品設計方法”為例,課內實踐項目包括主要的幾種設計方法,如仿生設計、模塊化設計、綠色設計、情感化設計等。每一種設計都需要按產品設計流程進行,有調研與分析、草圖設計、方案效果圖、模型和設計說明書的撰寫等,需要分組組長也就是助教來統一安排和指派任務,小組分工協作,共同完成項目的設計。班級共有學生24人,4人為一小組,分6個小組。從全班選拔6名助教,分派到這6個小組中,指導本小組設計完成任務。而且不同的項目可以重新組合,選派不同的學生助教,這樣也可以讓大家都得到鍛煉,增強責任心,提高專業能力。而所有項目只需要1名教師進行總體管理和指導,1對6再對多,“分而治之”,可以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第三,分管工作室模式教學。設計類專業的特點是重在實踐,而工作室模式正是學生課堂學習延續的最好方式。教師會布置很多設計實踐項目,其中包括參加設計比賽和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本專業工作室的設計實踐任務由工作室負責人為總助教,下設分助教來管理不同的設計項目。這樣可以充分利用校內外各專業工作室的優勢聯合和資源優勢互補,建立服務于學生實踐的整合體系,聘任“小師傅”擔任學生助教,協助任課教師開展課堂教學、合作學習和技能實訓,為學生技能的提升創建更大的平臺。
第四,微課堂教學助理。“微課”是指以視頻或軟件為主要載體,利用網絡信息技術,就一個知識點進行針對性講解,時間為幾分鐘到十幾分鐘。學生可以通過手機或電腦等設備,自行安排時間進行學習。對于課堂上學生沒有理解的內容、作品分享等,教師可采用微課的形式,通過網絡平臺共享給學生,便于學生課下學習和復習。同時,教師指定本次微課堂的學生助教,讓學生助教把資料發給學生,收集學生反饋效果,教師再根據學習情況安排后續教學內容。
三、將學生助教模式引入應用型本科藝術設計專業的效果分析
在研究中我們對比分析了有學生助教和學生自行設計的教學效果。結課時,采用作品展示和大家共同打分的方式評定。學生助教分組在表述時,成員按自己分擔的設計部分上前講解,每個成員表述自己設計的內容,條理清晰,團隊合作效果好,呈現的作品也較優異。整體來說,有學生助教組織分組設計的效果,明顯好于學生自行設計。可以說,本科生助教助課是非常好的教學組織和管理形式之一。
但是本科生助教助課也存在一些問題。如本科生助教與研究生助教不同的是,多數本科生助教并沒有特別明顯的專業優勢,教師在選定時多會從其對本門課程的學習興趣和為大家服務的意愿來考慮,因此從這一點來看很難界定其是否為合格的助教。而目前這種選定方法卻是選擇學生助教的主要形式,是存在一定缺陷的。專業工作室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專業能力,也是教師選定學生助教的一個依據,但離要求還有很大差距。還有些學生助教因為學習任務重或擔任其他學生工作,中途就想要放棄,甚至有些學生助教缺乏對專業知識的了解,無法很好地勝任。
將學生助教模式引入應用型本科藝術設計專業是應用型本科教育教學改革的一種嘗試,取得了不錯的效果。但是,關于應用型本科學生助教的研究還處于探索階段,在學生助教的選拔、聘用、培訓、考核和激勵制度上很不完善,仍需相關院校和研究機構完善相應的配套機制,創新本科生助教的工作模式。
參考文獻:
[1]李菲.充分發揮學生助教在教學改革中的主體作用[J].企業論壇,2011,(19).
[2]南親江,王化旭等.基于現代學徒制的學生助教模式的系統設計與實踐[J].教育與職業,2016,(20).
[3]居敏花.高職院校項目化課程學生助教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蘇州市職業大學學報,2014,(9).
[4]金玉萍,鄒金安.高校本科學生擔任工科課程教學助教的探索[J].當代繼續教育,2013,(12).
[5]王化旭,欽惠平,南親江.職業院校“學生助教”模式探索與實踐[J].職教通訊,2013,(5).
[6]南親江,吳玉金.基于技能培養的時空性,“學生助教”模式的實踐研究[J].職教論壇,2013,(3).
[7]唐靜.從教育資源配置的維度探析高校的教學與科研[J].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1).
[8]徐麗,張敏.從國內外學徒制的變遷看我國現代學徒制的發展[J].教育與職業,2015,(11).
責編:初 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