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紅禧
明末清初著名學者顧炎武有句名言——“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在中國,這句話可謂家喻戶曉。匹夫一詞雖有多種含義,但最常見的釋義是指平民。
最近,兩則關于平民的“熱搜”新聞令筆者為之心動。
2月初,武漢一家大酒店住下兩批環衛工人——因之前在協和醫院西院做保潔工作,經常接觸高危醫療垃圾,需要隔離觀察14天。在他們隔離期滿退房后,酒店工作人員查房時還以為“走錯了”,因為室內整潔有序、一塵不染;推開環衛工人住過的所有房間,屋里都像沒動過一樣。見此情景,酒店工作人員禁不住熱淚盈眶:“他們做著最臟、最累的工作,卻有著最善良、最樸實的心靈。”
另一則“暖聞”發生在黑龍江省友誼縣——2月13日,一位八旬老人在路上攔下一輛巡邏警車。民警問她需要什么幫助,她用顫抖的手掏出一張5萬元的存折,說要捐給疫區,為疫情防控盡一點兒心意。在民警婉言謝絕后,她誠懇地說:“沒事兒,我還有,我的錢也是國家給的……”
2020年冬春之交,在應對新冠肺炎疫情這個特殊時期,每個人都能被自己身邊的一些普通人所感動。就以筆者的經歷來說——春節之后從安徽老家回來做居家隔離期間,鄰居得知后送來了鮮肉、果蔬,還囑咐“土豆白菜都在走廊,想吃時隨便拿”;前不久,聽說筆者要下社區值班但缺少防護用品,好幾位朋友打來電話,要把自己省下的口罩送過來……在前所未有的大戰時刻,每一份真誠的關懷都能讓人深切體會到什么叫守望相助、同舟共濟,什么叫彼此關懷、人間友愛。
在新冠疫情防控阻擊的戰場上,如果隨便采訪一位前線“戰士”或后方“民兵”,都會有說不完的身邊故事——在湖北需要緊急支援的時刻,許多身為獨生子女的“90后”“00后”醫護人員,瞞著家人報名,毅然奔赴前線;有的駐村第一書記春節前回家休假,在接到返崗通知后,立即冒著大雪踏上歸途,在險象環生的高速路上“千里走單騎”,汽車后座和后備箱塞滿了村民急需的防疫用品;有的社區居民自發當起志愿者,為避免把病毒隱患帶回家,每天睡在執勤點的小平房里,24小時堅守崗位;有的基層干部每天起早貪黑連續奮戰一個月,累得舊病復發、體力難支,以至于躺在地上接聽電話、布置工作……
在這場空前激烈的疫情阻擊戰中,每天都在涌現可歌可泣的人和事,而絕大多數人只是不同崗位上的普通一兵。盡管許多人不會成為新聞的主角,但他們內心深處那種熾熱的家國情懷,那種決然的大義擔當,那種至誠的溫暖友愛,那種質樸的匹夫之責,讓你堅信:有這樣的人民,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就沒有戰勝不了的敵人。
“打贏疫情防控這場人民戰爭,必須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在2月23日中央召開的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時強調,要廣泛動員群眾、組織群眾、凝聚群眾,全面落實聯防聯控措施,構筑群防群治的嚴密防線。
舉國應戰,全民皆兵。如果每個人都想盡到“匹夫之心”,全面勝利的那一天就能早日到來;如果每個人都已盡到“匹夫之責”,即便籍籍無名,也是真心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