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蘭

2020年1月12日,憑《小丑》獲金球獎劇情類影帝的華金·菲尼克斯被逮捕。他參加了簡·方達每周一次在美國國會大廈附近的抗議氣候變化問題的集會,號召人們用實際行動來應對氣候變化,并因此與《格蕾絲與弗蘭基》演員馬丁·辛等147人一起被捕。
“小丑”被逮捕了,這似乎是《小丑》的“現實版”續集,只是這次劇情的核心是“呼吁環保”。就在一個月前,另一個“呼吁環保”的人卻受到了不同待遇—成為了《時代》周刊年度人物。當時她從包括美國總統特朗普、美國眾議院議長南希·佩洛西在內的九位候選人中脫穎而出。
《時代》寫道:“她成功改變了全球態度,將上百萬人的環保焦慮,轉化成了一種全球運動。她帶來了一種響亮的道德吶喊,激勵那些希望行動起來的人,為那些不愿作為的人感到羞恥。”
這位17歲瑞典少女,因發起一場環保運動,并在氣候大會上痛斥與會的各國領導人,而被媒體稱為“環保少女”,同時收獲了一眾名譽—入選2019全球最具影響力女性榜、被提名2019年諾貝爾和平獎、被評選為2019年度“大本鐘獎全球十大杰出青年”等。
但在這之外,大眾對于通貝里這個言語激進的環保人士,褒貶不一。有人認為,全球變暖形勢越來越嚴峻,她的勇敢舉動可以使環保問題得到關注。而反對者認為,通貝里高昂的情緒和尖刻的言辭,沒有給出科學有效的解決方案,她不過是個作秀的“戲精”,而《時代》周刊2019年度人物的評選,不過是助力完成了一場“造神”運動。
可以說,爭議始終伴隨著通貝里及她的環保行動。
在得知自己當選“年度人物”后,通貝里對媒體說:“當選‘年度人物的不應該是我,而是參與‘星期五為了未來運動的每一個人,因為這是我們一起取得的成就。”
2018年8月,瑞典遭遇了百年不遇的森林大火,通貝里開始每周五翹課,去瑞典議會大廈門口抗議,要求瑞典政府嚴格按照“巴黎氣候協定”減少碳排放。數周以后,更多青少年加入她的環保抗議中,于是通貝里發起了“星期五為了未來”氣候保護運動。
隨后,該運動迅速蔓延到了多個歐洲國家,甚至有人將之稱為。與此同時,環保主義政黨也在歐洲議會選舉中異軍突起。在法國,18~24歲的選民有25%在歐洲議會選舉中投給了綠黨,而這一比例在德國高達34%。輿論認為,未來,歐洲甚至世界政治中,氣候變化的議題會越來越重要,“氣候政治”正在崛起。
通貝里也因此從歐洲走向了世界。2018年12月,第24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通貝里批評參會者們“為了執行2015年巴黎氣候協定聚集在此制定規則”,但卻“拋棄了子孫后代”。
2019年9月,在紐約舉辦的聯合國氣候行動峰會上,通貝里在世界各國領導人的面前,再次指責政客們在氣候問題上的不作為。她毫不留情地批評道:“我本不該在這里,我應該在學校,在大海的另一側,你們竟敢如此?用空洞的言語偷走了我的夢想和童年。”
通貝里的勇氣和獻身精神,得到了一眾知名人士的贊揚,包括美國前總統奧巴馬、前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加拿大作家內奧米·克萊因、加拿大小說家瑪格麗特·阿特伍德等。
但也有人對通貝里的言行并不買賬。德國總理默克爾批評通貝里沒有言及為保護氣候提供可能的現代技術和創新,俄羅斯總統普京不留情面地將通貝里稱為“被成年人利用的無知青年”。
法國總統馬克龍的態度也并不溫和,“那些極端的立場,是造成我們社會敵對的根源,年輕人的集會運動有意義,但必須將注意力放在那些阻礙政府采取有利于改善氣候問題之政策的人事上。我們需要的是一個可以幫助我們向那些人施壓、可以做出具體行動的年輕人。”

2019年9月,在紐約舉辦的聯合國氣候行動峰會上,通貝里在世界各國領導人的面前,再次指責政客們在氣候問題上的不作為
普京不留情面地將通貝里稱為“被成年人利用的無知青年”。
特朗普發推特喊話通貝里,叫她管理好自己的憤怒情緒,并建議她“和朋友去看場老電影”。
面對批評和質疑,通貝里似乎習慣用修改推特賬戶信息的方式來回應。
2019年12月,特朗普發推特喊話通貝里,叫她管理好自己的憤怒情緒,并建議她“和朋友去看場老電影”。隨后,通貝里把推特個人簡介改為“一個正在努力管理憤怒情緒的青少年,正和朋友看老電影放送中”。
此外,通貝里還曾把推特個人簡介改為“小屁孩”和“一個善良但所知甚少的少女”,以回應巴西總統博索納羅和俄羅斯總統普京對她的指責。
2020年1月初,通貝里將自己的推特賬號名字改成了“莎倫”,并為自己的生日發起了“莎倫生日快樂”的話題討論。這一輪操作的原因是,英國女星亨德森在參加BBC的益智問答節目時,被要求說出瑞典環保少女通貝里的名字,她搖著頭說出了“莎倫”。

通貝里在網上發布一張照片,顯示她食用的快餐,是裝在一次性包裝袋里的。照片引發爭議
在此之前,通貝里的言行已經引發了數次質疑和嘲諷。2019年8月底,為出席聯合國峰會,通貝里乘坐“無碳排放”太陽能帆船,用了15天橫穿大西洋抵達美國紐約。同行的還有她的父親,以及一個拍攝通貝里紀錄片的團隊。
原本是因拒絕乘坐飛機出行而選擇乘坐帆船,卻被網友指出,除了留在美國參加峰會的通貝里和陪伴她的父親,其余的同行人員,包括那艘帆船,都需要通過飛機回到歐洲。這造成的碳排放量,遠遠高出通貝里與其父親兩人乘坐飛機前往美國的碳排放量。
3個月后,為了參加西班牙馬德里的聯合國氣候大會,通貝里搭乘一艘15米的低碳船,從美國出發,花費數周時間橫渡大西洋,抵達葡萄牙里斯本。在得知通貝里登陸后,西班牙托萊多市的一個社區協會聯系通貝里,表示愿資助她一頭本地養殖的驢,作為從里斯本前往馬德里的交通工具,因為他們認為,驢是一種由祖先傳承下來的最尊重環境的生態運輸工具。然而,這一“最環保”的交通方式并未被通貝里采納。
氣候大會結束以后,通貝里乘坐德國列車從馬德里返回斯德哥爾摩。路上,她拍了一張在火車上席地而坐、身邊堆滿行李的照片,在網友中掀起一陣轟動。但這一“濾鏡”被德鐵公司打碎了—德鐵公司發文稱,事實上,通貝里擁有頭等車廂的座位。
指責通貝里擺拍作秀的聲音隨之而來,盡管通貝里很快回應說,原定的火車因故取消,而她在轉車時未能找到座位,但爭議依舊持續發酵。通貝里直接在社交媒體上“懟”了回去:“媒體竟然更關心一個青少年的火車之旅,而非氣候大會的失敗。”
比起被認定的“作秀”行為,激烈的言辭中缺乏專業的分析,倡導的環保行動可行性不夠,是通貝里被質疑和指責的重要原因。
2019年10月,普京在第三屆俄羅斯能源周論壇上表示,他相信通貝里是個善良且真誠的女孩,遺憾的是:“沒有人向她解釋,現代世界是復雜且不同的,生活在非洲和很多亞洲國家的民眾,想要生活在與瑞典同等財富水平之中,那該怎么做呢?”

2019年1月25日,德國柏林,學生們在政府大樓和聯邦經濟部大樓前進行“星期五為了未來”運動,呼吁保護氣候
普京還表示,年輕人多關注環境問題是好事,“但如果有人為了個人利益而利用兒童和青少年,就應該受到譴責。成年人必須竭盡所能,不要讓青少年和兒童陷入極端的境地”。
更讓人擔憂的是,通貝里的言論有時很尖刻、極端。2019年12月13日,在意大利都靈發表演講時,通貝里說,“要把政治家逼到墻角”。接著,美聯社報道稱,外界將她的這番話理解為,她呼吁暴力對待那些在氣候問題上不活躍的政治家。
顯然,這個問題比其他爭議嚴重多了,通貝里也不得不用嚴肅認真的態度,在社交媒體上作出回應。她不僅為錯誤的語言道歉,更是連發三條推文解釋其本意:
“我說我們必須向領導人問責時,不幸說了‘把他們逼到墻角這句話,在瑞典語中‘把某人逼到墻角的意思是讓某人負責罷了。”
“當你用第二語言發表演講時,就會出現這種情況。但如果有人誤解了我,我當然表示道歉。學生運動反對任何形式的暴力。這不用說,但我還是說出來。”
“‘逼到墻角一詞,在不同語言中可被翻譯為‘射殺或‘被判處死刑。”
“環保少女事件”還與其他的地區暴力事件牽扯起來,這背后存在很大的風險,因為通貝里的影響力遠遠超過了她的年齡和她的見解,但她的話語地位與她的專業能力極度不匹配。
環保問題是全球性的大問題,每個人都應“從我做起”,但更需要環境專家、經濟專家、管理專家等各界專業人士通力合作。如果個人的聲音成為了主流,甚至是“全球最強音”,這便不僅是環保少女一個人的危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