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幾

明明是個酒吧,卻不提供酒精,好像是個很矛盾的概念—“清醒酒吧”卻越來越受歡迎了,是時候開始保持清醒了嗎?
當你走在紐約布魯克林區綠點附近的一條主街上時,可能會看見一家外表時尚的酒吧,名為“逃亡”。置身其中,似乎是在某個網紅酒吧歡度周末時光。雅致的壁紙,綠藍相間的空間,加上舒適的座位距離感,讓你既可以和朋友享受彼此的對話,也可以隨時加入鄰桌的交談。
盡管店主會友好地要求不能使用電腦,但這又有什么關系呢?雞尾酒單上的單品足夠吸引人的目光。一杯13美元,里面有各種你能想到或想不到的配料,比如煙草糖漿、蔓越莓、墨西哥胡椒醬等。
但是“逃亡”和布魯克林其他網紅酒吧有一點關鍵的區別:這里的雞尾酒,完全不含任何酒精。
沒有酒精的酒吧,聽起來像是用矛盾引起人的好奇的噱頭,好比沒有魚的水族館,或者不提供面包的面包店,會讓人忍不住想要一探究竟。但事實上,在紐約或倫敦這樣的城市,現在無酒精酒吧正在興起。一個無酒精的夜生活選擇,切實地吸引了那些無論出于什么原因,就是不喜歡喝酒的人。
山姆·托尼斯(Sam Thonis)和他的合伙人雷吉納·戴樂亞(Regina Dellea)一起聯合創立了這家酒吧。三年前,山姆和他不喝酒的哥哥,試圖找到一個地方能一起享受夜生活,但發現選擇并不多。
“紐約的夜生活場所,很少有提供無酒精飲品的,感覺這些地方都想把酒精強行灌輸給你。我認識的人越多,就越發現這種‘無酒精需求越多。”于是“逃亡”酒吧的核心想法便誕生了。
山姆和雷吉納,將他們的酒吧嚴格定義為“0酒精”的娛樂空間。這意味著,菜單上甚至不允許含有微量酒精的所謂“無酒精啤酒”產品出現。在美國,“無酒精”一詞是可以適用于酒精含量為0.5%或更低的飲料的,即很多深受歡迎的“不含酒精”的啤酒,實際上并非“0酒精”。
山姆表示他們所提供的是“0酒精”環境。只要你希望保持清醒、對酒精過敏,或者任何原因不想聞到酒精的味道,在這里你就是完全安全的。與此同時,你又能享受和“酒吧”類似的感官體驗:只在晚上營業,燈光昏暗,音樂舒適,沒有人會在這里工作等。
2019年4月開業的“逃亡”,是全球正在興起的“0酒精”夜總會浪潮的一部分。緬因州波特蘭有家“維納的費茲飲料屋”(Venas Fizz House),伊利諾伊郊區有家“水晶湖的另一邊”(The Other Side in Crystal Lake),都是這種酒吧。
在倫敦,現在也有三家比較知名的無酒精酒吧,同時還提供無糖、素食和無小麥食物的菜單。
無酒精酒吧其實并非一個全新概念。19世紀末,在倡導禁酒運動之后,英國建立了許多呼應社會現狀、被稱為“禁酒酒吧”的無酒精場所。例如,1890年,在曼徹斯特北部的羅滕斯托爾成立的費茨帕特里克酒吧,至今仍在出售根汁汽水、牛蒡等。
但今天的0酒精酒吧,不是植根于完全禁欲的理念。比如,來“逃亡”的人,不單單是代表不喝酒的人,而是期待他們所去休閑社交的地方,保持趣味的同時,沒有宿醉的危險。“我們的酒吧并不是呼吁永不喝酒,或者說你出了這家酒吧不能去其他地方喝酒,它并不只是為不喝酒的人提供服務。”
換句話說,“逃亡”們的存在和火熱,讓城市千禧一代開始重新思考酒精在他們生活中的位置。羅蕾萊·班卓夫斯基就屬于這樣的人。2019年她開展名為“傾聽吧”的活動,特意要求活動為“無酒精”參與的,試圖納入更多想要擺脫酒精影響的人。羅蕾萊曾經是YouTube和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的品牌顧問,現在全職在“傾聽吧”工作。
羅蕾萊說:“酒吧是一個放松的空間,現在的很多人把酒精當作連接這種放松的必備品。但其實釋放壓力未必要和宿醉、模糊的記憶這些劃上等號,熱鬧的氣氛也并非只有酒精才可以點燃。”羅蕾萊表示,“傾聽吧”曾經舉辦的活動中,包括跳舞、唱卡拉OK、彼此訴說心聲。她認為,善待自己有很多種方式,既不用過度飲酒,也不用完全克制。

2017年,喜力啤酒推出的無酒精啤酒
在美國,“無酒精”一詞是可以適用于酒精含量為0.5%或更低的飲料的。
釋放壓力未必要和宿醉、模糊的記憶這些劃上等號。
羅蕾萊自己并不是個禁酒者。但在有一個月沒有喝酒的時間里,她發現無論去哪,飲品的選擇著實有限。“我認為酒吧文化,從飲品單到員工再到顧客,都把非飲酒者劃在了界限之外。”
“我所追求的人生哲學,是能夠任選飲料的人生,為了獲得與當前這種默認飲酒文化相反的、能夠適用于更多人的文化,我們必須鼓勵人們去選擇不飲酒。而且不飲酒的人,同樣值得被提供和飲酒相似的酷、有趣、令人向往的場所與空間。我想創造這種文化中缺失的東西。”
這種是否飲酒可選擇的態度,可能還不是主流,但有跡象表明,年輕人已經不再像過去那樣兇地飲酒了。2016年,在英國國民統計局調查的16歲以上成年人中,只有56.9%的人表示自己在最近一周喝過酒,這是自該調查從2005年開始提出這一問題以來的最低記錄。
2019年2月,國際葡萄酒和烈酒記錄顯示,52%的美國成年人目前都在試圖減少他們的酒精攝入量。
一系列有關趨勢的文章都表明,千禧一代對于飲酒方式的思考變得更多元了。美國的啤酒銷量正在下降,盡管這也可能意味著消費者轉向了度數更高的烈酒,但現實中越來越多的低酒精和無酒精產品受到歡迎,還是說明選擇少喝酒的人更多了。,還有戈登的超低酒精含量罐裝金酒。
不含酒精的飲料正在逐漸成為受歡迎的生意項目。即使是在非“0酒精”的場所,比如高端餐廳,也開始越來越多地使用非酒精來配對菜品。餐廳的調酒師和食物總監都注意到了這些趨勢,把它們作為機會,去創造一些傳統烈酒調酒之外的有趣飲品。
切爾西·凱利是紐約幾家餐廳的飲品總監。她和她的團隊正一起為一家日本餐廳的食物,制作不含酒精的飲品搭配。切爾西表示,很多客人既不想喝酒,也不想喝水,覺得太過乏味。現在,她所開發的不含酒精的雞尾酒,占餐廳點餐量的20%。這些飲品也收獲了很多的顧客好評,讓他們感覺到有了更多的選擇空間,以及被照顧到感受。
切爾西說:“在我們的餐廳,你既可以坐在一個人旁邊,喝幾千美元一瓶的高端葡萄酒,也可以來一杯無酒精雞尾酒,沒有人會覺得有什么差別。”
“現有條件”(At Existing Conditions)是紐約格林威治的一家酒吧,它以極具創意的雞尾酒調酒聞名,而其中不含酒精的雞尾酒也是菜單上最亮眼的產品。他們會使用一些獨特,甚至昂貴的材料去制作。
其中有一款,無刺(Stingless),用到產自墨西哥的小蜜蜂釀造的蜜蜂蜂蜜,每公斤價值100美元;另一款含有清爽梨汁的飲料,則必須采用至少6個梨子打出的時令果汁。總監鮑比·墨菲希望,他們制作的無酒精飲料,是任何其他地方都無法模仿和買到的東西。現在他們的酒單上,也有20%~30%的特調是不含酒精的。
當然,“保持清醒”的酒吧是一股新的浪潮,現在是很火,未來會如何發展還有待觀察。畢竟,2015年,奧克蘭就開過一家無酒精酒吧,僅5周后就關門大吉了。
至于酒吧到底會開得如何,“逃亡”的老板很有信心:“這幾個月的生意一直很穩定,每天我們都會擔心沒人進來,但是開業20分鐘后就變得熙熙攘攘。如果人們不喜歡我們,沒有關系,但我希望大家知道,無論你喝不喝酒,我們都是歡迎你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