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心竹

現在已經是凌晨1點了。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阻擊戰號角的吹響,忙忙碌碌了近一個月,今天終于有一點時間,想記錄下這個有溫暖、有信念的春天。
1月20日,是春節前最后一周的最后一個交班。這天的交班會,開得比往常更嚴肅。會上,領導向在崗人員詳細交代了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應急準備工作。
我學了8年的預防醫學專業,又有8年的疾控工作經歷,直覺和經驗都告訴我,應對這場疫情,決不輕松。
防控首先要宣傳到位。開完交班會,我就趕緊制作防控宣傳展板,希望大家及時看到相關知識,提高防控意識,加強防范措施。
回家的路上我在想,疫情來了,口罩一定是緊俏物資。于是,晚上11點,我開始聯系供貨商。一圈兒打探下來,好不容易在三個廠家購買了一次性醫用外科口罩,共14 500只。
1月22日一早,經過一晚緊急準備的留驗觀察室開始接收疑似旅客。
這天,留觀室陸陸續續來了很多發熱旅客。當時我想,這樣大的測溫量,說明列車和站點的人流即將爆棚,現有的幾把額溫槍根本不夠用。這時,綜合科的同事來電表示,全市各站點至少需要300支額溫槍。
時間緊,任務重,物資又奇缺,怎么辦?當我對一位供貨商表達了額溫槍對于鐵路一線防控疫情的特殊意義后,他對我說:“放心,我不發國難財,我把給藥店預留的500支額溫槍都給你,按一支130元算?!?/p>
在那個危急關頭,正是這樣的良心商家給了我莫大的感動、信心和勇氣。中午12點30分,500支額溫槍全部到位。
為避免大家遇到突發狀況措手不及,我立刻動手編寫《留驗觀察室的工作職能》,以幫助同事們盡快適應防疫工作需要。
1月24日,大年三十,看到疫情發展情況愈發嚴峻,我便主動留下來值班。
18:30分,我剛要下班回家,哈西站鄭站長告訴我,20:40分即將進站的G1275次車上,有50多位旅客“有點兒情況”。
疫情就是命令。我立即按照留觀要求,快速設立好兩個隔離間。我又想到一個問題:從專業角度講,春運高峰的客流異常之大,如果“有點兒情況”的50多位旅客與其他車廂的旅客一起下車,在近距離接觸過程中極易造成大面積交叉感染。
于是,我與鄭站長電話溝通,先將列車做站臺滯留,避開大批客流,同時,也為我做隔離準備工作爭取時間。一個小時內,我們準備了50張健康登記表、一定數量的溫度計,設計好檢測流程,穿好防護服,靜待旅客下車。
車廂門開了,我們先對2號車的46名旅客進行詳細信息登記,逐一測溫,體溫低于37.3攝氏度的,放行;又迅速對1號車7名確診病例的密切接觸者進行檢測,并在站臺上將相關旅客移交至120救護車。忙完這些事,已是夜里11點。在確認完幾個疑似病例的信息后,到家已是凌晨1點……
在這個沒有硝煙的戰場上,我只是其中微不足道的普通一兵。每天新聞中報道的那些人,他們那一雙雙被消毒液、洗手液、滑石粉浸泡侵蝕得傷痕累累的雙手,那一張張被護目鏡勒出深痕、血跡的可愛的臉,那一顆顆奮不顧身與疫情頑強奮戰的赤子之心……這些人才是真正的英雄。
我得睡了,因為太陽升起時,我要學著英雄的樣子,更加專注地投入戰斗。作為一名疾控人,我要成為“最強抗體”!
(作者系哈爾濱鐵路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健康體檢科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