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訓晶
40年了,每次想起那場戰爭,想起那封來自“貓耳洞”的信,我總難抑激動。1979年的2月17日,中越自衛反擊戰打響了。當我們熱切地關心著每天的戰事時,我收到了一封來自云南的信。拆開一看,是一位在云南當兵的同學,上前線之前寫給我的。
他是我的高中同學,我能感覺到,讀書時他喜歡我。當我不經意地回頭,常常看見他默默地注視著我;課堂上我每一次回答問題,他都很專心地聽;有時好像看似漫不經心地提醒我點什么,而這些往往是我忽略了的,經他提醒恍然大悟。
但是一直到我們畢業了,他也沒有說什么。畢業典禮結束后,大家各奔東西,支邊、下鄉、回鄉是我們的結局。當然很多男同學就在當年參軍了,開始了自己別樣的軍旅人生。他也在當兵的行列中,公社組織知青們去送新兵時,我看見了他。他默默地看著我,跟我說了一句話:“可以給你寫信嗎?”“怎么不可以呢?”于是他留下了我的通訊地址。
他卻一直沒有給我寫信。就在我快把他忘記了的時候,中越自衛反擊戰打響了,隨后出乎意料地收到了他的第一封來信。40年過去了,還記得信里的內容。他說:明天我就要上前線了,我們在軍旗下宣誓,喝了出征的壯行酒。我們將冒著炮火義無反顧地走上硝煙彌漫彈片橫飛的戰場,走上保家衛國的征程。為了讓祖國人民過上幸福安寧的生活,我會不惜流血犧牲。他還說:也許我倒下,將永遠不能回來了,但我灑過鮮血的土地上,杜鵑花會永遠盛開;也許我戰死疆場,請不要難過,也不要悲哀,“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我用青春寫下了無怨無悔,用鮮血捍衛了祖國的尊嚴。為我驕傲,為我自豪吧!
信末他說:我第一天入學讀書,看見你,我就莫名其妙地喜歡你。可是我一直不敢向你表白,我不是怕你拒絕,而是自覺配不上你。今天這個想法沒有變,我還是配不上你。但在我上前線的時候,我想給你寫封信,也許這就是最后一封信。我想得到你的回信,想帶著你的親筆信上前線,那時我會英勇無比,勇敢殺敵。在上前線之際,我多么想念親人和同學們,懷念我們同窗時那些美好時光,但我更懂得和平的重要。再見了親人,再見了同學們!
那封有些悲壯的來信,看得我熱淚盈眶。雖然我從來沒有在情感上接受過他,但此時此刻,我還有什么理由不為前線的勇士回信,給予鼓勵?我從小就喜歡看戰爭小說,很有英雄情結。如今,我多么渴望穿上綠軍裝,上前線去頑強懲寇。很可惜,沒有這樣的機會用我一腔熱血報國。這次,能為前線將士送上一份鼓勵和關心,夫復何求?
于是,我展紙寫信,用“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的豪言壯語,用鏗鏘的語言,熱情洋溢地歌頌他們為了祖國的安危,舍身上前線。他們不惜拋頭顱,灑熱血,譜寫了一曲曲英雄贊歌,用風華正茂的青春抒寫壯麗的詩篇,他們的青春如鮮花般絢麗燦爛。我還說祖國大好河山托付給他們,億萬人民的幸福托付給他們,希望他們不負眾望,英勇殺敵,建功立業……
現在想起那封信,好像是寫給參加中越自衛反擊戰全體將士們的一封公開信。全是激勵、贊揚、歌頌的話語。
他收到了我的回信,欣喜若狂,反復地讀,一直珍藏在身邊。那年的深秋,他駐守在老山的“貓耳洞”里,掏出我的那封信又看了起來,然后趴在貓耳洞潮濕的地上給我回信。他說:今天是周末,你是不是又在看書學習?此刻,我駐守在祖國南疆的“貓耳洞”里,對面就是越南的軍隊,他們的槍口正對著我們。如果不小心,哪怕冒一下頭,都有可能死在對方狙擊手的冷槍下,我們的生命在須臾之間就會消失。我們在“貓耳洞”里迎接著每一天生死未卜的晨光暮靄。但是,當我們想到身后就是祖國和人民,就是遼闊的錦繡河山,我們即使獻出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剛才外面響起了槍聲,打斷了我的思路。我還要跟你講訴戰場上好多英雄們可歌可泣的故事,讓后方的人們知道他們的英勇不屈。最后他感慨地說上前線打過仗,這兵才算沒有白當。他感謝我,在這樣的時光里有我的書信相伴,走過了他人生最難忘的歲月。
越戰結束幾年后,他戴著二等功的勛章退伍了。經歷了炮火的洗禮,英雄凱旋,我們熱烈地歡迎他歸來。
今天,離那場戰爭已40年了,但我珍藏著那封“貓耳洞”的來信,珍藏著那段美好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