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機械設計制造行業在社會中的地位不斷提高,但是我國傳統的教學方式卻無法適應時代發展需求。為了響應行業發展對新時代創新人才的需求,在教學中需要對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引入創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改革教育體制、改變陳舊的教學思想,為國家培養出全面的創新人才。文章闡述了教學創新的意義,就教學之中各個環節的創新方法進行探析,旨在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
關鍵詞:教育改革;自動化;專業;機械設計制造
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的開設是為了培養具有機械設計制造基礎知識和實際應用能力的專業型人才,這些人才在工業生產第一線從事機械產品的設計和制造,他們能以良好的心態和過硬的專業技能對工作中存在的各種問題進行分析和處理,這也是目前企業在發展中對應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是以機電組合、機電一體化理論為指導,將機械設計技術、指導技術以及控制技術一體化作為方式,以學科的交叉和滲透為主要特點,用于培養現代化高技術復合型人才的專業。在教學中運用創新教育和實訓教學方式是根本,提高教學質量是目的,提高學生在未來就業的競爭優勢為終極目標。
1? ? 教學內容和目標的創新
在機械設計制造專業的教學過程中,本專業具有很強的實際應用性和操作要求,因此,在目前的教學中一般采用多種與教學內容和教學實用性關系密切的創新方法和實踐措施,在教學中需要對機械設計制造技術、CAD制圖技術以及3D建模技術全面拓展,在滿足現代化工業機械設備發展需求的前提下滿足國內、國際人才市場的需求,因此,在教學中需要重視實踐能力的創新。在發展中按現有知識理論和先進科學技術理論的要求進行分析和管理,完善其在加工和處理中的各個環節和措施。在教學中可通過減少理論知識的教學課時,增加學生動手能力的教學實踐,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實際操作能力。
1.1? 對課程教材進行創新性刪選
傳統的教學手段和方法大都采用照本宣科的教學理念,將抽象理論采用直接的方式灌輸到學生的腦海之中,形成一套全面理論體系方式,使得學生在學習中重理論知識而輕實踐。這種教學方式存在著嚴重的缺陷,不但影響了教學質量和效率,還偏離了教學初衷。首先,學生對純理論知識的理解和領悟性較差、興趣不強,使得教學的效果不佳。其次,在教學之中無法將專業知識與實際操作聯系起來,并且這些理論有可能受過時等因素的影響而無法滿足最新設備的使用要求和運行需求,影響學生的適應能力、實際操作能力和創新能力。在理論課程的教學之中,需要針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缺陷采用創新教學方式和措施逐步完善理論教學工作。在實踐教學課程之中,需要采用先進的設計方法和制造技術培養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和創新思維,使得學生在學習中具有一定的創新實踐能力,培養他們的社會責任感、良好的道德修養和心理素質,并且使其具備較強的團隊協作意識和規劃事業的管理能力。因此,在目前從事設計、制造和機電產品的技術開發以及研究等機械相關領域需要克服思維定式的影響,在教學中需要提出具有針對性、實用性和創新性的教學方式。
1.2? 補充更新教學內容
在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各種復雜的科學技術和先進的理論知識在社會發展中得到應用,以先進科學技術為依據的教學手段不斷涌現。教學不再墨守成規,因此,需要在教學中與時俱進,將傳統的教學方法逐步改善或更新,把最新工藝和技術滲透到課程之中。在教學過程中要認識到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采用活學活用的教學方式,以人為中心進行教學方法的改革和創新。創新教學不能局限于教材上的內容,在教學體系和措施之中也要不斷地引進相關的教學理論和教學研究成果,注入一些新興的技術領域和方法[1-2]。追求反映時代科技發展前沿、開拓學生知識面以及結合各種項技術為加工技術依據的教學理論,從而提高教學的質量,并且就其中存在問題的環節加以細致處理。只有在布置各種作業和習題時更要以實踐和動手操作為主,才能達到增強學生學習興趣和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
2? ? 創新和完善教學方法
在機械設計與制造教學中,對傳統教學方式進行改革和創新,采用創新手段增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把握,針對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各種問題展開討論,切實、有效地提高教學效率。
2.1? 直觀教學法
大部分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是通過將教學內容總結歸納成為一個課件,一般都是以PPT為主。這種教學方法為傳統的教學模式改革提供了理論依據,在教學中呈現的內容不僅量大,而且豐富多彩,可通過添加圖片視頻、修改各種背景和突出重點的顏色滿足教學的需求,并且在教學之中交互性強、靈活性大,可形成一套系統的優化措施,這是目前教學中最常見的教學方法之一。目前,多數教師在教學中由于受專業水平限制,不能結合工廠中實際的加工標準和工藝要求,對教學效果存在一定的影響。因此,在教學措施的改革和創新之中,應該將學生帶到實習車間,觀察機械設備的加工情況,同時還要參照實際機械設備,便于讀懂裝配圖紙,然后對該設備進行測繪,最后自己繪制裝配圖紙,從而增強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動力。教師還應布置實訓任務,要求學生自己動手制作立體模型,在制作的過程中,學生可以通過觀察平面圖形與立體圖形之間的關系和聯系,增強空間想象力和實際動手能力,證明目前的行為是一種切實有效的措施和方法[3-4]。
2.2? 實踐教學法
除了帶學生參觀車間、陳列室等,目前,動手是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中的主要教學方法,同時也是學生學習的第二課堂,需要老師在教學中經常組織學生進行各種實際操作和實訓,并且設計各種與實訓相關的競賽模式,提高學生的實際動手操作能力,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快樂有趣的環境之下接受知識,提高知識的應用能力。通過分解項目和課題,讓學生能夠正確認識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是一項與高新技術緊密相連的專業,在學習各種專業技術理論知識的同時,還要不斷地改善學習方法從而增強學習興趣。讓學生完成產品設計、加工、質檢等生產流程。教師在教學之中通過將各種具有完整教學理論水平的措施應用在教學技術之中,使學生在學習之中能夠進行獨立思考,并為其思考提供理論依據,從而加強理論知識的理解,使得記憶更加深刻和牢固。在分組項目設計比賽中,共同完成實訓任務,對學生完成情況進行分析,人人參與其中。重要的不是結果,而是在比賽中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其主動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5-7]。
2.3? 考核方式的創新
在目前的某些科目上,通過閉卷筆試方式評價學生對該科目的理解和掌握情況已經無法滿足當前的教學需求。這樣的方式弊端明顯,不僅對考核不全面,而且定性要求較強,通過死記硬背的方法已然無法達到實踐課程考核標準,不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和實踐操作能力的提高。所以,考核方式的創新應該是通過幾個方面來考慮,除了對部分必須掌握基礎理論知識進行筆試考核,也要制定實際操作考核標準,對學生的實踐能力、項目設計、創新能力等一一測評。教學拓展項目也要通過一定的技術方法和措施來完善目前的教育體系,這種做法和措施是目前教學之中最為常見的,更是通過其靈活性作為依據來體現考核創新模式。隨著科技進步和經濟的飛躍,人性化考核方式才更能真實地反映出學生的真實水平。
3? ? 結語
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的教學模式需要不斷地更新和改革,期待更多、更先進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措施如雨后春筍般不斷涌現,為機械專業教師提供更先進的教學理念。只有這樣,才能使教學經驗和方法進一步傳遞,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參考文獻]
[1]周元忠.創新教學在機械設計制造當中的運用分析[J].科技致富向導,2011(35):88.
[2]姚伯威,呂強機.機電一體化原理及應用[M].2版.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2007.
[3]韓東.綠色理念在機械設計制造中的應用[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8(16):75-76.
[4]張茂.機械制造技術[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9.
[5]左敦穩.機械制造課程改革的實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6]鄭天宇.機械制造專業課程改革[M].廈門:集美大學出版社,2008.
[7]胡英娜.機械制造專業的新課改[J].高校教育管理,2007(12):30-31.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the status of mechanical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the society is constantly improving, but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 in China can not meet the need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In order to respond to the need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 for innovative talents in the new era, it is necessary to introduce innovative teaching concepts and teaching models into the mechanical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and automation major in teaching, and reform them. The education system changes the old teaching thought, trains the comprehensive innovation talented person for the country.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significance of teaching innovation, analyzes the innovation methods of each link in teaching, aiming to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efficiency of teaching.
Key words:education reform; automation; major; machinery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