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各省市采取了嚴格的防控措施。這些措施不可避免地會影響到部分房屋租賃合同的正常履行,導致出租方與承租方之間發生糾紛。大疫之下,房租損失的矛盾在層層傳導,誰來承擔這部分的損失?
不能“就法律談法律”——大疫打破了原有的租賃秩序,人人都在“損失”,大家都有道理,也都有自己的苦衷,這個問題不能“就法律談法律”。2003年非典期間也出現不少租賃合同糾紛,但多數法院認定為“情勢變更”,而不是“不可抗力”。適用“不可抗力”,意味著完全推卸責任、解除合同了事,而適用“情勢變更”的原則,則“大家各退一步”,共同分攤損失。
共攤成本,共克時艱——在大疫之下,不能搞“甩鍋”,只能在尊重契約精神的基礎上友好協商,共攤成本。之前,萬達商管集團、紅星美凱龍、愛琴海等企業都宣布,給旗下的承租企業減免一定的租金,以共克時艱,這是一種社會擔當,也是一種“理性的自利”,否則只會逼走客戶,讓自己受到損失。
期待銀行允許還貸延期——對于長租公寓模式之下的平臺和業主來說,也是如此,要一起把損失扛起來。同時,長租公寓行業也呼吁銀行允許企業還貸延期、避免抽貸斷貸;對個人還房貸出現的暫時性困難,也期待銀行能給予一定的延緩。? ? (綜合《21世紀經濟報道》、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