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新穎 于立娟 吳婷 侯云霞
(天津醫科大學腫瘤醫院國家腫瘤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天津市“腫瘤防治”重點實驗室天津市惡性腫瘤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天津 300060)
肺癌的發病率與病死率位居我國癌癥首位,中國癌癥統計顯示:每10萬人口中有733.3人罹患肺癌,死亡人數為610.2人[1];肺癌的治療方式包括手術、放療、化療和生物治療等,但由于大部分肺癌患者確診時已經處于晚期,或由于病變部位等原因失去手術的機會,因而化療在肺癌治療中占據很重要的地位。化療以及疾病本身會對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社會適應造成一定的影響,導致患者生活質量降低。而家庭是人類社會最基本、最重要的生活單位,家庭成員罹患癌癥會影響整個家庭的穩定性,而家庭反過來也會影響患者的治療、預后等,良好的家庭功能可以增強癌癥患者的自尊和被愛的感覺,患者常采取積極應對方式,有助于其維持最佳心理和健康狀況,提高生活質量[2-4];研究顯示:家庭功能是影響老年肝癌患者生活質量的因素之一,家庭功能與生活質量呈負相關[5];而目前關于肺癌患者家庭功能與生活質量之間關系的研究較少,因此本研究旨在調查肺癌化療患者家庭功能現狀,探討家庭功能與生活質量的相關性,為改善肺癌化療患者的家庭功能和生活質量提供依據。
1.1 研究對象 采用便利抽樣的方法,選取于2018年1月至4月在某腫瘤三甲醫院住院接受化療的161名肺癌患者進行調查;患者納入標準:經組織學或病理診斷為肺癌;年齡≥18歲;卡氏評分(KPS評分)大于60分;精神意識狀態良好,自愿參加本研究者;排除標準:除肺癌外罹患其他慢性或者較嚴重疾病(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等);同時接受放療的患者。
1.2 研究工具
1.2.1 一般資料 在回顧文獻基礎上,研究者自行編制,包括:性別、年齡、婚姻狀況、文化程度、經濟水平、醫療費用支付方式、主要照顧者、共同居住成員和患病時間。
1.2.2 家庭功能 采用家庭功能評定量表 (Family Assessment Device,FAD)進行評估,該量表由 Epstein等編制[6],量表包括:問題解決(6個條目)、溝通(9個條目)、角色(11個條目)、情感反應(6個條目)、情感介入(7個條目)、行為控制(9個條目)、總的功能(12個條目)7個分量表,共60個條目。每個條目包含“很像我家”、“像我家”、“不像我家”、“完全不像我家”4個選項,按1~4級評分,總分60~240分,評分越高表示家庭功能越差。其中60~120分為家庭功能良好,121~180分為家庭功能一般,181~240分為家庭功能差。 在本研究中,總量表及分量表的Cronbach's α 系數為 0.60~0.91[7]。
1.2.3 生活質量 采用肺癌患者生活質量量表 (EORTC-QLQ30-LC13)進行評估,該量表是歐洲癌癥研究與治療組織開發的、在國際上被廣泛采用的測量肺癌患者生命質量的量表,中文版由萬崇華等漢化,其中QLQ-30是針對所有癌癥患者的普適性量表,包括5個功能維度(軀體功能、角色功能、情緒功能、認知功能、社會功能)、3個癥狀維度(疲倦、惡心與嘔吐、疼痛)、1個總體健康狀況和6個單項測量項目(呼吸困難、失眠、食欲喪失、便秘、腹瀉、經濟影響)。其中29和30兩個條目采用1~7分評分,其他條目均采用Likert4級評分,依次為“沒有=1”、“有一點=2”、“相當多=3”、“很多=4”;功能維度和總體健康狀況得分越高說明功能和生活質量越好,癥狀維度得分越高表明癥狀越嚴重。LC13是針對肺癌患者的特異性量表,共13個條目,包括1個癥狀子量表:呼吸困難,其余均為單項評定:如疼痛、咳嗽、口腔潰瘍、吞咽困難、外周神經炎、脫發和咯血,得分越高癥狀越嚴重,該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數為 0.828[8,9]。
1.3 資料收集 采用問卷進行調查,由經過統一培訓的調查員,向符合納入標準的研究對象采用統一指導語說明調查的目的和意義,由研究對象獨立填寫;現場回收問卷,研究者檢查問卷,若有疑問現場核實,發現遺漏項目及時填補及糾正錯誤,以確保問卷填寫質量合格;本次共發放問卷175份,有效問卷161份,有效率為92%。
1.4 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16.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采用頻數和百分比進行描述,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進行描述;相關性分析采用Pearson或Spearman計算相關系數。檢驗水準α=0.05。
2.1 患者一般資料 本次共調查161名肺癌患者,患者一般資料見表1。
2.2 肺癌化療患者家庭功能水平 本組患者家庭功能總分為(134.90± 14.31)分,其中 60~120 分 25例(15.5%),121~180 分 136 例(84.5%),家庭功能處于一般水平,見表2。

表1 肺癌化療患者一般資料(n=161)

表2 肺癌化療患者家庭功能得分(n=161)
2.3 肺癌化療患者生活質量水平 肺癌化療患者生活質量功能子量表中軀體功能和社會功能得分較低,角色功能和情緒功能得分較高,認知功能得分處于中等;總體健康感覺得分為(1.93±0.88)分;癥狀子量表中疲倦與惡心嘔吐得分較高;單項項目中氣促得分最低,食欲喪失得分最高;表明肺癌化療患者社會功能、軀體功能以及總體健康感覺相對較差,疲倦、惡心嘔吐、食欲喪失以及肺癌特異性癥狀等相對嚴重。詳細資料見表3。

表3 肺癌化療患者生活質量得分(n=161)
2.4 肺癌化療患者家庭功能與生活質量的相關性分析 相關分析結果顯示:家庭功能總分與生活質量中軀體功能呈負相關 (P<0.05);家庭功能中問題解決、溝通維度與軀體功能呈負相關(P<0.05),家庭角色維度與認知功能負相關(P<0.05),家庭功能中情感反應與社會功能呈負相關(P<0.05),其他各維度均不相關(P>0.05),見表 4。
3.1 肺癌化療患者家庭功能狀況 本研究結果顯示:肺癌化療患者家庭功能總分為(134.90±14.31)分,得分121~180分的患者136例(84.5%),表明肺癌化療患者家庭功能水平一般,與胡少華等[5]的研究結果一致;各維度得分高低依次為家庭角色、行為控制、情感介入、情感反應、溝通、總的功能、問題解決,說明肺癌化療患者家庭功能弱化主要體現在家庭角色方面;由于化療導致患者軀體功能下降,患者以往承擔的家庭角色發生變化,如果患者不能適應角色的轉變或者存在角色沖突等情況,容易導致患者家庭功能不良;周榮等[10]研究也顯示,疾病會讓患者喪失很多社會與家庭角色,對家人盡不到應有的責任,導致患者產生不良情緒與壓力。因此醫務人員要重視患者角色的轉變,鼓勵患者適應新的家庭角色,同時也指導家屬理解患者的變化,給予相應的開導與包容。
3.2 肺癌化療患者生活質量狀況 本研究結果顯示,肺癌化療患者生活質量功能子量表與總體健康狀況子量表中得分高低依次為:角色功能、情緒功能、認知功能、軀體功能、總體健康感覺、社會功能,說明患者社會功能、軀體功能以及總體健康水平相對較差;與李淑芳等[11]研究結果相似;社會功能更多反映患者在行為和心理方面的功能,肺癌化療患者在接受治療的過程中,由于患者需要多次的化療以及進行相應的檢查,因此在醫院治療占據患者大部分時間,同時由于化療的不良反應,患者出院后需要恢復,導致患者與外界的溝通和接觸減少,使患者的社交活動受影響。癥狀得分高低依次為:肺癌特異性癥狀、疲倦、食欲喪失、惡心嘔吐、便秘、失眠等,表明肺癌特異性癥狀(如呼吸困難、咳嗽等)、疲倦、食欲喪失等癥狀相對嚴重,武江華等[12]對肺癌化療患者研究顯示位于前3位的癥狀是食欲差、感覺生活質量差、疲乏,與本研究結果相似,化療引起的疲乏、食欲降低仍是困擾患者,影響患者的主要癥狀;提示在臨床工作中,要重視患者化療的不良反應,減輕各種不良癥狀對患者的影響,同時也要關注患者的社會功能,鼓勵患者在身體狀態允許的情況下,多和親戚朋友接觸,積極參與社會活動,同時給患者提供更多的社會支持,促進患者更好的融入社會,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表4 肺癌化療患者家庭功能與生活質量的相關性分析(r)
3.3 肺癌化療患者家庭功能與生活質量的相關性分析 本研究結果顯示肺癌化療患者家庭功能總分、問題解決、溝通維度與生活質量軀體功能呈負相關,即家庭功能總體水平、問題解決與溝通越差,患者軀體功能狀態越差;家庭角色與認知功能以及情感反應與社會功能呈負相關,即家庭角色、情感反應越差,認知功能與社會功能越不好,與胡少華等[5]、王彬等[13]的研究結果一致;肺癌患者在忍受疾病本身造成的身體不適外,還遭受化療治療帶來的毒副反應如疲倦、惡心嘔吐、食欲下降等,導致其身體機能功能較差,難以像往常一樣解決生活中的各種問題,同時也難以繼續承擔以往家庭中的角色;因此肺癌患者軀體功能低下可能是造成其家庭功能不協調的主要因素;除化療帶來的不良反應外,肺癌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14],同時肺癌患者需反復接受化療,給患者以及家庭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患者產生嚴重的負性情緒如抑郁等,使患者不愿意表露自己的情緒,存在情緒反應低下的問題[15];如果患者家庭功能良好,家庭成員之間能夠恰當的表露各自的情感體驗,尤其家庭成員能夠為患者提供適宜的氛圍,鼓勵患者流露真實的情感,有利于患者的心理健康,進而提高社會適應,最終提高生活質量[16]。
本研究中,肺癌化療患者家庭功能一般,生活質量較差。肺癌患者家庭功能與生活質量之間存在相互依賴的關系,生活質量低可能導致患者的家庭功能變差,反過來家庭功能同樣影響其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