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建霞
【摘要】目的:關于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的臨床診治情況分析。方法:選擇2018年1月到2019年3月來我院接受治療的疑似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患兒33例作為觀察組,另外選擇同期來我院進行治療的疑似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患兒33例作為對照組,對兩組患兒進行實驗室查體等相關檢驗,判斷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的確診率,同時對觀察組選擇采用序貫療法進行治療,而對照組以常規療法治療,對兩組患兒的臨床治療情況進行評價和比較。結果:本文兩組患兒進行實驗室查體,觀察組確診為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患兒30例,確診率為90.91%,對照組確診為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患兒31例,確診率為93.94%,P>0.05,兩組之間無差異;觀察組的治療有效率為93.33%(28/30),對照組為67.74%(21/31),P<0.05;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6.67%( 2/30),對照組為9.68%(3/31),P<0.05,存在統計學差異性;比較兩組研究對象的治療起效時間、治療所需時間和住院時間,觀察組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結論:臨床通過實驗室查體可有效的確診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對患兒治療時通過序貫治療方案可以有效的提高對患兒治療的整體效果,不會產生嚴重不良反應,并且能夠更快的促進患兒恢復,值得推廣。
【關鍵詞】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臨床診斷;臨床治療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1-0094-01
臨床兒科當中肺炎支原體肺炎是比較常見的一種呼吸系統病癥,有研究認為這種病癥占每年肺炎發病率的300/0左右,支原體主要是一種介于細菌和病毒之間的原核生物,這種病癥的發生一般是通過呼吸道飛沫傳染而導致。有臨床研究認為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通常存,我8~35天的潛伏期,而且患有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的患兒,病情癥狀也存在輕重不一的情況。肺炎支原體肺炎這種病癥一般多發生在5~15周歲群體的兒童當中,在一年中任何一個季節都可能發病,患兒在發病以后會存在有頭痛發熱的癥狀,而且有咳嗽伴隨有畏懼寒冷的表現,這種病癥的發病特點主要是病程相對較短,而且容易復發。最近這幾年因為我國的環境污染不斷的嚴重化,所以臨床上肺炎支原體肺炎的患兒發病人數也在逐年增多,并發癥等表現也在不斷的加劇,這對兒童的正常生長發育產生了威脅。本文主要分析對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的臨床診斷和治療等相關情況,希望能夠為臨床的干預工作提供科學的依據,現將主要研究情況進行如下的論述。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8年1月到2019年3月來我院接受治療的疑似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患兒33例作為觀察組,另外選擇同期來我院進行治療的疑似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患兒33例作為對照組,確保兩組調查對象的臨床資料一致,以方便進行分組對照研究。觀察組調查對象中男性患兒18例,女性患兒15例,對照組當中男性患兒17例,女性患兒16例,卡方=0.0608,2=0.2448,P=0.8066;觀察組患兒年齡最大為14歲,年齡最小為4歲,年齡平均為(8.65±2.16)歲,對照組年齡最大為15歲,年齡最小5歲,年齡平均為(8.45±2.64)歲,0.3368,P=0.7374。兩組患兒入院時均存在有咳嗽、發熱、頭痛等相關的癥狀,經過統計學軟件對兩組患兒臨床資料進行檢驗,患兒在一般資料方面未表現出明顯的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納入和排除標準
1.2.1納入標準
①本文所有患兒經過臨床證實均為肺炎支原體肺炎,診斷符合肺炎支原體肺炎的標準;②本文所有調查對象均伴隨呼吸困難、惡心、咳嗽、頭痛、畏寒等相關的癥狀表現;③所有調查對象年齡均不超過15周歲;④所有研究對象家長簽署臨床知情同意書,患兒臨床資料完整。
1.2.2排除標準
①排除存在器官嚴重損傷的患兒;②排除合并嚴重感染的患兒;③排除對本文所應用藥物過敏的患兒或不耐受的患兒;④排除因其他因素而導致肺部出現感染的患兒;⑤排除因為各種原因而退出研究組,無法完成本文調查的患兒。
1.3方法
1.3.1實驗室查體
對所有患兒進行實驗室檢驗,人院以后抽取空腹靜脈血3ml,選擇膠體金方法對肺炎支原體進行抗體檢驗,實驗室檢驗結果證明,本文的所有患者均為支原體抗體檢測陽性,而且本文當中存在有86例患兒的白細胞水平超過4.0×109/L,對所有患兒進行X線胸片和CT檢驗,沒有發現肺部有異常狀況。
1.3.2治療方法
所有患兒在治療的過程中根據狀況進行常規治療,對本研究兩組患者進行退熱治療,選擇采用布洛芬顆粒0.5mg/kg,將其加入到溫水10ml當中對患者沖服,再隔4—6小時以后可以為患者重復治療。同時做好對患者的鎮咳去痰的治療工作,根據患者實際癥狀,酌情為患者使用相關藥物進行干預。對照組的患兒選擇采用阿奇霉素常規治療方案進行治療,選擇阿奇霉素粉針劑19mg/(kg.d),每日對患者進行一次靜脈滴注,直到患者病情痊愈以后對患者停藥。而對于本研究觀察組的患兒,在治療時采用阿奇霉素序貫療法進行治療,具體的治療方法為:選擇阿奇霉素粉針劑10mg/(kg.d),對患者每日進行一次靜脈滴注,連續對患者治療5—7天,在患者癥狀好轉以后,改為阿奇霉素片口服治療,劑量為10mg/(kg.d),每日對患者進行一次口服。
1.4觀察指標
評價本文兩組患兒確診肺炎支原體肺炎的確診率,評價本文兩組調查對象治療的總有效率和臨床不良反應發生率。
如果經過治療以后,患兒的畏寒、頭痛和咳嗽等相關的臨床癥狀完全消失,經過X線片檢查顯示一切恢復正常,患兒的肺部濕啰音消失,說明臨床治療顯效;如果經過治療以后,患兒的上述相關臨床癥狀有所緩解,經過X線檢查患兒肺部陰影得到大面積的減少,而且患兒的肺部濕啰音有所好轉,說明臨床治療有效;如果經過治療以后,上述臨床癥狀沒有得到任何的改善,甚至患兒的癥狀出現惡化,說明臨床治療無效。注:治療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統計本文兩組調查對象經不同治療以后的治療起效時間、治療所需時間和住院時間。
1.5統計學分析
本文通過對統計學軟件IBM SPSS25.0的應用對所有的臨床標本、數據、資料等進行統計學檢驗和分析,采用平均數±標準差(x±s)為主要的表達方式對所有的計量資料進行表示,并且以t值檢驗所有的計量值;同時應用自然數,百分數(n/%)為主要的表達方式對所有的計數資料進行表示,并且以卡方值(X2)對所有的計數值進行檢驗;文中等級資料均通過Z值為主要的表達方式進行表示,并且以秩和檢驗與Ridit分析方法進行數據的驗證性分析;組間差異性采用P<0.05表示,說明數據之間的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
本文兩組患兒進行實驗室查體,觀察組確診為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患兒30例,確診率為90.91%,對照組確診為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患兒31例,確診率為93.94%,P>0.05,兩組之間無差異;觀察組的治療有效率為93.33%(28/30),對照組為67.74%(21/31),<0.05;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6.67%(2/30),對照組為9.68%( 3/31),P< 0.05,存在統計學差異性;比較兩組研究對象的治療起效時間、治療所需時間和住院時間,觀察組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兩組患兒經過不同治療以后的臨床恢復情況詳見表1所示結果。
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具有較高的發病率,這種病癥可在任何一個月份發病,但有研究認為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主要在秋冬兩季最為高發,患兒發病之后,臨床存在咳嗽,咳痰表現,同時存在有喘息氣促和發熱癥狀。患兒存在一定的咳嗽,主要表現為陣發性干咳,還有一部分患兒存在不同程度的憋喘和氣促,大多數患兒伴隨無痰或存在少量痰液,這種病情癥狀一般持續四周左右,患兒發熱表現為不規則的發熱,為患兒進行聽診,可聞及哮鳴音和干濕啰音。小孩肺炎支原體肺炎主要是因為肺炎支原體而導致患兒出現呼吸道感染等相關的表現,進而使患兒出現多功能的系統衰竭,這種病癥在臨床表現比較嚴重。通過對本文的分析可以看出,臨床通過相關的查體檢驗能夠有效診斷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根據患兒的病癥表現,為患兒選擇采用阿奇霉素序貫治療方案進行治療,能有效的提升治療的總體效果。綜上所述,臨床通過實驗室查體可有效的確診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對患兒治療時通過序貫治療方案可以有效的提高對患兒治療的整體效果,會產生嚴重不良反應,并且能夠更快的促進患兒恢復,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