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編輯部 鄭凱聞

中糧集團向武漢提供應急保障物資
庚子年初,舉國“戰疫”。糧食是國之命脈,保供穩價是抗擊疫情的“后方戰場”。全面做好防控工作,確保糧油供應安全、價格穩定和市場貨源充足,是糧食行業義不容辭的光榮責任。為應對疫情,全國各地的糧油加工企業眾志成城、勇擔使命,提前復產復工、積極支援疫區,為守護生命、保障民生奮力疾行。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召開會議、作出重要指示,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指明了正確方向。1 月30 日,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成立糧油保供工作小組,召開全國糧食和物資儲備系統應對疫情做好糧油市場保供穩價工作視頻會,局黨組書記、局長張務鋒強調要保證糧源充足,組織糧油骨干企業和應急加工企業及時開工復產,增加成品糧油投放,保證持續穩定供應。各地糧食和物資儲備部門按照會議部署要求,加強對當地糧油加工企業的調度聯系,幫助企業解決開工復產遇到的各類問題。社會組織也發揮與企業聯系緊密的優勢,積極行動。中國糧食行業協會在全行業發出倡議,號召全國糧油行業和廣大會員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堅持守法經營,積極組織安排糧油生產加工,嚴格執行國家糧油質量標準,保障糧油生活必需品市場供應。倡議下發后,各地紛紛響應,協同當地糧食企業立即行動、狠抓落實,統一部署、聯防聯控。
江蘇、廣西、內蒙古、重慶等多地糧食和物資儲備局聯合當地糧食行業協會發文,要求相關企業在做好疫情防控和安全生產的前提下有序開工復產,自覺承擔社會責任,增加產品供給;大型糧油經銷商、重點超市、糧油批發市場商戶和應急供應網點要盡快開門營業,及時進貨補架;企業要做到誠信守法經營,不哄抬糧價、不串通漲價、不惜售限購、不缺斤短兩、不蓄意囤積、不讓不符合標準的糧油進入口糧消費市場。
在江蘇,針對協會倡議,江蘇省糧食集團、江蘇省農墾米業集團、江蘇三零面粉有限公司、昆山市糧油購銷有限責任公司糧油配銷中心等代表江蘇大型糧油企業、蘇米核心企業、江蘇好糧油樣板店的140 家糧油企業聯合發出響應書,表示會全面履行糧食人的責任擔當,并號召全省糧油企業以保證糧油供應為原則,全力保障全省糧油市場供給,維護糧油市場秩序。
在廈門,市糧食行業協會組織87 家糧食企業做好保供穩價自律工作。全市24 家主要糧企春節期間投放超10.7 萬噸米面油及糧食制品,比去年同期增加12.7%。同時配合市發改委建立糧食應急體系,確定7 家應急加工企業和143 個應急供應網點,有效保障了廈門市糧食市場供應的需要。
后方戰場,糧企擔當。大年初二,首農食品集團召開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預防控制工作領導小組擴大會議,全面安排部署“保供穩價”工作,緊緊圍繞“分析供應形勢、增加充實庫存、積極對接商超、保障食品質量安全、保持物價穩定、確保信息暢通”六個方面的要求,成立供應保障工作小組,統一指揮、統一協調、統一調度生產加工、調運儲備、市場供應、服務保障。在節前加大庫存基礎上,建立庫存日報制度,加快安排生產加工企業復工,確保生產經營穩定有序、儲備產品庫存充裕、食品質量安全可靠。
在山東,魯糧集團會同聯盟35 家“中國好糧油”示范企業同樣共同發起倡議書,鼓勵聯盟全體人員團結一致,時刻做好生產準備,提前復產復工,保證糧油市場供給和價格穩定,有效發揮糧油市場“穩壓器”作用。
截至2 月3 日,廣西全區256 家糧油應急加工企業已開工復產104 家,開工率40.6%。
截至2 月6 日,重慶市74 家糧食應急加工企業,已開工54 家,開工率72.9%。
截至2 月10 日,新疆已有113 家糧油加工企業復工復產,全力保障糧油市場不脫銷、不斷檔。
截至2 月16 日,全國37 家保供協助機制國家重點企業已復工36 家,占97.3%。
……
持續上升的開工率,標志著疫情中糧油供應這一民生保障率先走向正軌,全國糧食企業迅速復工復產,積極保供穩價。
此次疫情,湖北首當其沖。為確保疫區糧油供應,截至2 月10 日,武漢市已有7 家糧食加工企業復工復產。據初步統計,7家糧食加工企業可日供糧食600噸左右,其中大米510 噸、面粉100 噸。湖北省荊楚糧油公司全力發揮龍頭企業作用,在不能集中辦公的情況下,組織員工在家逐一聯絡全省荊楚糧油分子公司、放心糧油配送中心,配合各地發改委(糧食局),保障各地放心糧油連鎖店和當地糧油市場供應。湖北省鴻大糧油2 月1 日以來便積極外調原糧,組織貨源,加大對各社區配送點供應調度,根據社區聯絡員提供的需求,將糧油統一配送到小區門口,讓居民不出街道便可就近購買糧油。截至2 月16 日,累計向各鄉鎮、社區、小區、企事業單位供應糧油300余噸。鴻大糧油同時向社會承諾,公司全線產品在疫情期間,做到全天候不間斷供應,不限量不漲價,保障有力。中儲糧湖北分公司將荊門直屬庫所屬加工廠作為首批大米應急保供加工點。該應急加工點已于1 月29 日正式開產加工。
作為國內最大的糧油食品企業,截至2 月5 日,中糧集團旗下米面油糖肉奶等農糧加工類企業開機復工144 家,復工比超過70%。每天發往武漢市的大米超過200 噸、面粉面條約50 噸、食用油約300 噸。中糧貿易的廣大黨員和職工春節期間放棄休假,迅速復崗,1 月21 日至28 日,吉林公司16 家糧庫向湖北等地區發運5.5 萬噸玉米,華東公司共向沿江區域協調發運玉米8.1 萬噸,有效緩解了當地飼料原料市場的供貨緊缺。
同樣為了緩解湖北部分養殖企業原料供應問題,北大荒糧食集團作為墾區大型糧食購銷龍頭企業,充分依托基地糧源、規模倉儲、現代物流、品牌文化等優勢,2 月15 日與湖北大北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達成2000 噸玉米原料供應協議,第一批次1000 噸玉米已于2 月17 日經鐵路專線發出。
從原料到加工、從運輸到消費,糧食企業全面復工的步伐走得快、走得穩。本刊了解到,重慶市糧油批發市場(重慶國家糧食交易中心)率先向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交易協調中心緊急申請,提前結束國家糧食電子交易平臺休市,1 月27 日起全面恢復糧油網上交易業務。截至2月6日,實現競價銷售1228 噸,區縣糧食公司通過國家糧食電子交易平臺申請出庫各級儲備糧8611 噸,已實際出庫955 噸用于大米加工投放市場,保障市場供應。
河北省柏糧集團也主動申請復工復產,積極組織小麥出庫,向五得利面粉集團提供小麥原料。自疫情發生以來,柏糧集團還組織員工捐款5 萬余元,購買面粉、大米、食用油等保障物資送往抗疫一線,并出資35 萬元,為柏鄉縣4089 名疫情防控一線工作人員捐贈了保額53 億元的抗疫情專屬保險。
五得利面粉集團是擁有日加工小麥能力4.5 萬噸的全國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為應對疫情,15 個子公司部分重要崗位員工于正月初三返廠,并形成每天3 萬噸的面粉生產能力,承諾絕不哄抬物價,絕不囤積居奇,一如既往地嚴格生產管理,不合格小麥絕不入廠,不合格產品絕不出廠,全力保障疫情下的面粉市場供應。
作為西北地區唯一一家集糧油、主食、豆芽、豆制品應急供應為一體的糧油企業,西安愛菊集團積極應戰,要求各應急網點于1 月29 日(正月初五)前開門營業,其余各愛菊網點克服困難、迅速復工,并承諾不漲價、不斷供、不關門,與商超對接,不計損失,保證供應。調動新疆阿拉山口、北哈洲兩大愛菊園區,全速運轉補充成品和原糧庫存。3 月初,哈薩克斯坦2 萬噸面粉、4 萬噸食用油將陸續運抵西安,保障西北居民糧食供應。
安徽省東方面粉公司也堅持做到“三堅決、兩安全”,正月初三就全面開工保供穩市,一周時間內生產并向市場發放了1500多噸面粉、210 噸掛面。光明米業集團所屬海豐米業、樂惠米業、瀛豐五斗等單位于年初四一大早恢復加工生產,嚴格遵守“量足價穩、優質安全、便利惠民”十二字原則,嚴格執行產品價格體系,做到不漲價、不斷貨。
被譽為“上海味道”的良友集團第一時間成立了糧油保供穩價工作小組,密切關注上海糧油市場動態,協調保供穩價各環節工作。下屬新港公司、樂惠物流、嘉定糧庫等米、面、油相關企業根據市場應急供應的需求,相繼于年初五起復工,加快貨源組織,加緊庫存儲備,仔細檢查糧情糧溫,恢復大米中轉業務。
除了保障生產,穩定市場預期同樣重要。贛糧集團也于大年初三開始組織復工生產,不僅向社會作出“疫情期間,所有大米均以平常價格進行銷售,絕不漲價,保證質量,保障服務”的承諾,同時加強宣傳引導,提醒市民“目前糧食市場大米庫存充足,國家及地方各級儲備糧充盈”,消除市民的恐慌和搶購心理。受疫情防控各地封閉往來出入人員的影響,部分生產一線的打包、裝卸人員不能到崗工作,贛糧集團干部職工便采取團結協作,有計劃地組織生產加工,確保了疫情期間大米正常供應。
疫情當前,與子同裳。除了保障當地糧食市場穩定,全國各大糧食企業也不忘用自己的方式向此次抗擊疫情一線的醫務人員及軍隊致敬,表達對齊心戰疫、共克時艱的拳拳之心。
1 月27 日,湖南糧食集團集團黨委發出指令,組建抗疫生產突擊班組。經過5 天的全力生產,1 月31 日趕制出一批抗疫應急自熱快餐,并通過多方物流調度,馳援武漢火神山醫院建設,為一線醫務工作者和施工最終完成提供后勤保障。
1 月29 日,作為中國主營掛面第一家上市企業的克明面業緊急籌備旗下品牌“陳克明”“五谷道場”品牌救援物資,捐贈非油炸五谷道場方便面及陳克明烏冬面數千箱,馳援武漢。
2 月9 日,來自北京吉林企業商會捐贈的價值200 萬元的100 噸(20 萬斤)吉林延邊大米歷經兩天三夜,2700 多公里,終于運送到武警湖北總隊醫院和湖北省中醫院抗疫一線人員手中。
在同一天,山西長治沁州黃小米集團捐助的2 萬斤優質小米也抵達武漢,本次捐贈物資總價值100 余萬元,包括小米400 件、小米粉277 件,捐贈于武漢4 所抗疫一線醫院。
為了更好地實現精準對接,山東“齊魯糧油”公共品牌還推出“超低價專供湖北”愛心倡議,選擇最優質的糧油產品,采取線上操作,包郵到戶。在山東省糧食和儲備局與阿里巴巴合作開發的“好糧有網”智慧交易平臺上,20 桶金勝花生油、1 噸麥香園大饅頭、10 袋發達雪花粉,售價均為1 元,并標注“湖北專供”,拍下需審核為援助湖北醫療隊的后勤保障單位或其他為一線醫護工作者提供餐飲服務的法人單位,提供相關證明文件。截至2 月20日,已有青島天祥食品集團有限公司、金勝食品營銷有限公司、發達面粉集團、日照三興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山東榮元糧油有限公司、山東玉皇糧油食品有限公司、山東山歌食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企業參與活動,另有20 多家企業積極報名備選。首個訂單已于2 月4 日抵達湖北武漢。
同時,國家重點農頭企業湖南角山米業有限責任公司也向衡陽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醫療救治定點醫院捐贈價值120 萬元的100 噸角山生態硒米。愛菊集團向陜西省首批定點救治醫療機構西安市第八醫院捐贈600 份哈薩克斯坦優質面粉、油脂和企業最好的大米?;葜菔袃滠娂Z供應公司從1 月28 日開始,組織人員應急加工大米400 多噸,并向汕頭、深圳、東莞、汕尾等軍供站配送米油,有力保障了非常時期軍糧供應不斷供、不斷檔。山東省糧油集團同樣高度重視軍糧供應應急保障工作。按照“急時應急,戰時應戰”的原則,全省各級軍糧供應部門快速反應,周密部署,緊盯軍糧保障主責主業,利用良好的應急供應網絡和充足的糧油庫存,確保了駐魯部隊糧油供應。

浙江省糧食集團做好糧油應急保障工作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筆拙紙窮的背后,還有更多糧食企業獻力行動的身影在共同戰斗,迎接徹底戰勝疫情的那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