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羽
“李家有女,人稱子柒。”
是李子柒的簡介,若不是看她粉絲達千萬,很難讓人把她與網紅聯系到一起。
她被人稱為“東方美食生活家”。
看過李子柒視頻的人,無一不對那視頻里的古風田園生活向往憧憬著,同時也帶給了無數人治愈的力量。
“看子柒的視頻,就像一個窗子,我透過這窗子,看到了小時候和小伙伴在田埂上奔跑,在河里撈魚,在山上摘野果的歡樂時光。
仿佛自己也暫時脫離了生活常態,放下了浮躁,游離在田園,體驗了一把不屬于自己的安寧。”這是一位知乎答主對李子柒的評價。
李子柒視頻里所呈現出來的生活,總是離我們那么遙遠,卻又那么地近在咫尺。

本文主人公李子柒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瓢飲一簞食,是這位90后姑娘每天的生活狀態。
看似平淡無奇的日子,李子柒卻總能過成一首詩、一幅畫。
三月桃花熟了,采來釀桃花酒;
四月枇杷成熟,釀枇杷酒;
五月櫻桃成熟季,開始釀櫻桃酒、煨櫻桃醬、烘櫻桃干、調制櫻桃青檸飲;
到了七月七巧節,用紫薯做七巧餅;
八月中秋節,做蘇式鮮肉月餅;
九月桂花飄香,釀桂花酒;
十月柿子成熟,紅通通的柿子掛滿墻;
入冬便腌起了臘肉、香腸和魚鲞,整個院子里掛的滿滿當當……


李子柒總能應四季而食,像極了屈原《離騷》里的:“朝飲木蘭之墜露,夕餐秋菊之落英。”
李子柒不僅把所有的美好都傾注于食物當中,還總是挖空心思去創造美,動手能力極強。
老宅拆下來的舊木板變廢為寶,自己鑿榫敲釘接水管,再搬個舊石槽當洗臉盆,刷一層桐油,典雅質感的洗手臺就造出來了。
覺得院子太空了,就搭個秋千架。
隨手就編織出一個撈箕和菜籃子。
養蠶為奶奶做蠶絲被。
用吃剩下的葡萄皮,為自己染一件裊如紫煙的輕紗薄裙。

都說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而有趣并且懂生活的人,總是能把一成不變的日子過成詩。
看李子柒的視頻,總會讓人想起兒時的春節。

那時候老家房子還是磚瓦房,窩在老家破舊的柴房,看著院子里大人宰雞殺鴨,看奶奶撥弄著柴火,黑乎乎的鍋,咕嚕咕嚕冒著熱氣。
偷偷地往火炭堆里埋個紅薯,等著慢慢滲透出來的香味。
至今仍覺得那是人間美味。
年三十十二點一過,爆竹聲噼里啪啦,預示著來年興旺。
第二天起來,滿院子都是紅紅的鞭炮紙,然后吭哧吭哧跑著,去討紅包。
記憶中小時候家里的廚房里,也有李子柒視頻里那口大鍋,還有灶頭上那一整刀的肉,以及灶臺上落下的祭灶神的香灰。
雖然沒有李子柒營造出來的美感,只是農村生活的日常,卻深深淺淺地留下無數美好記憶。
羅曼羅蘭曾說:“生活中只有一種英雄主義,那就是認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熱愛生活。”
這句話,再適合李子柒不過了。
從小就跟著爺爺奶奶一起生活的李子柒,在鄉里為各種紅白喜事做著幫廚,耳濡目染地學會了很多做飯的手藝。后來爺爺去世,14歲的李子柒為了貼補家用就輟學打工,一出門就是8年的漂泊生涯。做過服務員端過盤子,睡過公園椅子,也連續啃過兩個月的饅頭,甚至去酒吧當過DJ。
直到奶奶生病,孝順的李子柒害怕會留下遺憾,毅然決然離開都市生活,回到奶奶身邊陪伴著奶奶。
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在本身就收入有限的情況下,李子柒還連續8年資助一名沒錢讀書的孤兒,直到他大專畢業。
“因為我的生命被別人照亮過,就像光一樣。”

所以李子柒懷著一顆感恩之心,想把更多精力投入公益助學和非遺傳承事業當中。
她總是這么身體力行宣傳著傳統文化,透過視頻宣揚著中國的文房四寶——筆墨紙硯。忙中偷閑,費時一年,染、繡、裁,完成蜀繡。
獲得首屆成都非遺推廣大使的她,在參加2019超級紅人節時,穿著親自刺繡的衣裳,推廣著蜀繡文化。
她還追溯古代女子妝鏡臺前的驚艷一角,用古法做出純天然的口紅紙,胭脂膏和眉黛膏。
不僅在國內,李子柒還把中國傳統文化宣揚到了國外。
目前在Youtube訂閱用戶已達500w+,每條視頻播放量基本不低于200w。
就連微博CEO也稱贊道,李子柒是“我國為數不多的、實打實的文化輸出。”
然而李子柒做的這些,總是一路被誤解著嘲諷著。
總有人說:“這不可能,不可能的,一定是假的。”

甚至擁有“火眼金睛”的網友還評論說:“視頻中的農村生活不是這樣的,這是脫離了實際的擺拍。”
其實,李子柒的視頻中,只是多了一份儀式感的精致,拍出了我們心中向往的美好生活,以及對生活的熱愛。
蕭伯納曾說:“對于身處的現況,人們常怪罪于時運。”
然而,成功是屬于那些主動尋找自己想要的環境,要是遍尋不著,就自己創造的人。
我想,李子柒正是如此!
人,生來就是用自己曾經吃過的苦,走過的路,來成就明天的幸福。
李子柒也不例外。因為謀生,陰差陽錯成了全網矚目的紅人,李子柒在視頻里所呈現的一切,鏡頭前有多美好,鏡頭后就有多辛酸。 拍雪景那一集,在雪地里一待就是八個多小時,拍完她就凍感冒甚至發起燒來。
拍攝蘭州拉面那一集,前前后后按了200多次快門,也洗了200多次手,還浪費了20多斤面粉。
《秋千沙發床》那一期成片近五分鐘,前后累計拍攝素材就達2000多條。
劈木材、釘樁等粗重勞動內容屢次將她弄傷,左手無名指還曾被幾十斤重的木樁砸傷。
盡管如此,還是有人抨擊李子柒是擺拍,虛構了一個田園生活。
對于這些,李子柒在接受某專訪時也只是淡淡地回應到:“這話沒錯,真實的農村,并沒有這么好看。
當被問及“最近在做什么”時,李子柒認真地數出很多農活:“育秧苗,栽茄子、辣椒、生姜,修剪花草,打蟲……”
這些驚艷的技能對李子柒而言,是最尋常不過的日常與“求生本能”而已!
盡管知道這樣的日常十分枯燥乏味,也平淡無奇,但李子柒依然把一日三餐,簡單的菜,做出無數花樣,讓自己活出了仙氣飄飄的模樣。 其實我們心中都住著一個李子柒般的靈魂,只不過被都市的燈紅酒綠染滅了詩意!
我們都知道,生活的意義不是原本就有,而是經過自己的努力被賦予的!
與其等著詩和遠方來解救自己,不如自己動手解救自己。
美食、裁縫、染匠、造紙、養殖、建屋搭院,李子柒無所不能。
無論是視頻所配的古典背景音樂、畫面中的田園風光,還是鏡頭下穿著素凈古典服飾的李子柒,那安安靜靜采擷自己種植的蔬菜,熟稔制作各色菜式的模樣,總能讓人在一瞬間感覺生活節奏被無限放慢,就仿佛置身在那寧靜致遠的精致田園生活里。
高曉松說,生活不止眼前的茍且,還有詩和遠方。 而現實生活中,我們每天總是為了工作不停忙碌,有時連安靜地吃頓飯都變成一種奢侈,生活成了一地的雞零狗碎! 我們總習慣了去羨慕別人的詩意生活與遠方的美好,卻不曾想,自己的詩和遠方其實就在眼前。
若擁有一顆發現美、創造美的心,柴米油鹽醬醋茶也能有琴棋書畫詩酒花的情調,生活中一草一木皆有情,一云一溪皆是景。
詩與茍且,其實只在于自己的心態,你是什么樣,你的世界便是什么樣。
身處這個繁忙的時代,愿我們都能把心安于當下,在城市之中去創造屬于自己的詩意生活。
責編/伊和和
E-mail:yihehe@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