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行政訴訟 法官 律師 制度建構 路徑
作者簡介:唐秋紅,廣東日升律師事務所,律師,研究方向:行政法、行政訴訟法。
中圖分類號:D925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2.167
依法治國是我國司法體系執行過程中貫徹的基本內涵,也是保證司法公正的有效手段。如果司法不公,不僅會嚴重影響政府及公共部門的形象及威嚴,也會對社會的穩定性造成極大危害。司法管理體系的完善,對保證司法公正具有重要意義。
法官與律師關系的良好互動是完善體系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下面就對規范行政訴訟中法官與律師關系制度建構路徑進行細致的探究。
(一)行政訴訟在整體訴訟中的比例
單取2014年年底的相關數據,發現,我國法官、執業律師分別有19.6萬人及27.1萬人。律師在刑事案件中參與辯護的比例在實踐下降,從2006年到2015年,比例從22%下降到14%。律師在合議庭形式審理的案件中,參與的比例也在2006年到2015年發生了變化,由原來的34.42%下降到27.16%。在行政案件中,原告聘請律師與被告聘請律師的比例分別為70.77%與56.51%。
除了上面這些數據之外,還發現這些年在法官隊伍建設過程中,法官在廉政問題上一直是人民詬病的,并且基本上覆蓋了我國各個地區。同時一部分法官也會選擇離職,到律師行業就職,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法官的薪酬水平較低,而工作壓力較大造成的。從2006年到2015年的元月,律師以原告代理人身份與被告代理人身份參與行政案件的數量分別為3.5萬件、2.8萬件,行政案件中律師參與率分別為70.77%、56.51%。
(二)行政審判法官在不同背景下對律師的認識
1.不同性別的看法
在不同性別背景下會發現對律師的認同,男性法官要高于女性,但是就整體情況而言,法官對律師的認可度均不高。
2.不同年齡的看法
在行政訴訟中,在請不請律師及有無必要請律師上,是呈一個上升的趨勢;
3.不同學歷的看法
法官對律師的看法,會隨著學歷的升高而升高。
4.不同法院級別的看法
對律師的認可度在法院級別的升高中降低。
造成上述問題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律師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職業素養并不是很高,加之道德素質也出現一些問題,從而影響到法官的認可度判斷。由于律師在個體上有一定的差異,這也會對法官的認可度造成一定影響。在行政訴訟中,律師的作用未能充分發揮,從而影響到法官的認可度。律師自身存在不當行為,也會影響到法官的認可度。也正是由于這些因素的存在,使得法官與律師的良性互動受到極大阻礙。
法官與律師是司法體系中十分重要的部分,尤其是在形成訴訟中,如何實現法官與律師的高效互動,減少在互動過程中造成的摩擦,實現二者的相互尊重與認同,是當下最為緊迫的問題。法官與律師良性互動關系制度的構建,也有助于我國司法透明,實現司法公正,確保在我國司法改革過程中,律師及法官能充分發揮其作用。下面就對規范行政訴訟中法官與律師良性互動關系制度建構措施進行介紹:
(一)確保相互尊重
相互尊重是法官與律師良性互動關系制度建構的前提,只有建立在尊重的前提下,才能確保二者的良性互動,對案件的真相進行共同挖掘,從而對社會正義進行維護,保證人民的根本利益,維護國家司法部門的形象及威嚴。訴訟服務中心的建設具有重要意義,首先要對問責制度進行落實,明確職責,透明辦公,認真、微笑接待每一個人。同時也要深化服務水平,確保一站式服務。最后也要開始專門的熱線電話,對一些問題進行熱線的解答。
為更好的實現法官與律師之間的良性互動,需要在法院設置律師的專用通道,這樣律師就可以持有效證件更加便捷的進出法院,同時也不用再對律師進行多余的登記與檢查。也可以在審判庭設置律師的專用更衣室,為律師提供必要的服務,如復印機閱卷等服務。審判的案件律師有知情權,因此法官不能對案件進行隱瞞,并且要將案件的細節及進展如實告訴律師。
律師的言行舉止也十分重要,因此在訴訟活動過程中,要注重行為舉止、禮貌等,同時也要對國家及法院的規定進行遵守,不得在法院及法律不允許,或者不禮貌的情況下進行相關的活動。法官也是如此,一定要相互尊重,這樣才能減少與律師之間的摩擦。律師要尊重聽從法官的指揮,這樣才能確保庭審的有序進行。律師在庭審中享有代理權及辯護權等,法官一定要確保律師的基本權利,保證律師能充分、自由的表達資金的意見。但是當律師在庭審過程中,如果發言是一些與本案件無關的內容,法官要及時制止,但是語言不能過激,需保持文明。
誠實守信是律師訴訟代理工作保持的基本原則之一,不能在訴訟過程中隨意的使用訴訟權利,或者出現破壞訴訟程序的行為,也不能對正常的法庭秩序進行擾亂,導致審判無法正常進行。法官要尊重律師的人格以及職業,且不能在庭審過程中,對律師進行語言、行為等方面的攻擊。如果在庭審過程中,律師與自己的意見相左,也不能在庭審現場與之辯論。
律師提交的資料與證據需要法官的審核與認定,需本著公平公正的態度,對審定的內容提出專業的意見,在裁判書中對律師提出的意見如果未采納,也要進行相關的說明。法官的裁判行為具有權威性,律師要尊重法官做出的裁判,并且要對裁判結果進行真實的對待。如果律師對法官的裁判結果有疑義,可以向法官或者紀檢監察部門進行反映,但是不能對法官進行詆毀。律師在法院或者庭審過程中,法院要保證其人身安全,且不能對律師的家人予以侮辱與威脅。
(二)確保相互協作
法官在對案件進行審理過程中,律師要積極配合,確保案件的有序推進,為法官提供必要的幫助與材料。同時在配合法官開展工作過程中,要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且不能對他人利益造成損害。當裁判結果出來之后,律師也要為當事人客觀、適宜的分析案件結果,如果當事人決定上訴,律師也要對其進行必要的引導,當事人如果認為審判結果公平合理,律師也要引導當事人服判息訴。律師也不得為了個人利益,干一些違法的事情,比如教唆當事人鬧事等。
在面對一些社會熱點案件時,法院要做好協調溝通工作,對存在的矛盾進行有效的處理,防止事態擴大化。對于案件的調查取證,只要是律師持有法院簽發的調查令,并可以參與到案件的調查中,如果律師在取證過程中,出現一些障礙,法院一定要予以最大的支持,但是支持必須在法律的要求范圍內。
(三)法律職業共同體的建構
司法體系是維護人民利益,保證社會穩定的重要手段,對社會的健康發展,依法治國的踐行具有重要意義。而作為司法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法官與律師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法律職業共同體的建構,是推動司法體系改革,保證法官與律師的良好溝通。
首先,需構建定期聯系制度。在該制度下,法官與律師可以就當下實踐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討論。
其次,要積極構建起學術交流和業務研討制度。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對相關的法律理論,司法體系在應用過程中的問題、優勢,需要優化的地方,以及對案件的裁判標準等進行討論。
最后,要積極構建起信息共享機制。同該機制的建立,能有效減少法官與律師之間的隔閡,確保對案件進行有效的交流。
在“依法治國”戰略的部署實施下,我國司法體系的公正性與公平性進一步提升,對法官及律師的要求也在不斷提升。但是就當下的實際情況來看,法官與律師在互動過程中,依然有一些不足,使得行政訴訟案件的有效審理受到極大影響。所以建構規范行政訴訟中法官與律師關系制度是當下十分迫切的內容,也是我國司法公正邁出的重要一步。在規范行政訴訟中法官與律師關系制度的建構過程中,需確保法官與律師間的相互尊重、相互協作,積極建構法律職業共同體,為我國司法體系的完善與改革提供幫助,也為我國社會的穩定貢獻自己的力量。
參考文獻:
[1]任生.羅娟率隊赴汕頭揭陽開展行政訴訟法執法檢查并約見基層人大代表[J].人民之聲,2016(6):15.
[2]田文昌,蔣惠嶺,陳瑞華.本是同源生,相濟匡公正:化解法官與律師沖突,共筑法律職業共同體[J].中國法律評論,2015(3):1-23.
[3]宋海東.新行政訴訟法語境下行政協議若干問題探析——以類型化訴訟為視角[J].山東審判:山東法官培訓學院學報,2015, 31(6):38-42.
[4]郭志媛,焦語晨.對律師職業道德弱化的規范與反思——以律師懲戒制度為視角[J].中國司法,2015(1):55-59.